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的幸福资本》读后感(最新篇)

《教师的幸福资本》读后感(最新篇)

《教师的幸福资本》读后感
《教师的幸福资本》读后感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冉乃彦
幸福,这是每一个人的根本追求。

但是幸福是什么?又常常让人感到困惑,不但有“身在福中不知福”状况的存在,也会有“不在福中却称福”的事情发生。

我最近读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夏书系出版、现代教育报主编雷玲编着的《教师的幸福资本——成长为优秀教师的8种特质》一书,感触很多。

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我想马克思已经做了明确的回答:
“那些为最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经验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

那么,为什么“为最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就是“最幸福的人”呢?我以为还可以进一步用中国的成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来解释。

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
一方面是“赠人玫瑰”——教师要获得幸福,首先赠人的是美丽的玫瑰,而不是茅草,更不是蒺藜。

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拥有“赠人玫瑰”资本。

这本书中谈及五种“资本”,就偏重于这一类:
职业资本。

书中介绍了特级教师华应龙,从18岁当一名好老师,29岁当一名特级教师,36岁当有影响力的数学特级教师的过程,他不断贡献给学生高质量教学,以这样的职业资本获得了幸福。

才学资本。

周步新是一位“能听到花开声音的人”“手往哪里一点,哪里就开花了”的优秀教师。

她的能力,她的才学,来自于“乐于学习”,“读万卷书,走万里路”。

她深深感到“能够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语文,分享快乐,共同成长,实在是人生极大的幸福。


研究资本。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优秀教师吴继烈,通过走教师研究之路,完成了她“站稳讲台——需求高度——跨上高地”的成长三部曲。

人脉资本。

人脉资本来源于教师的丰富阅历和交往能力。

着名的书法家欧阳中石,一生从教,从小学一年级一直教到博士后,他的人脉资本,使得他的贡献满天下。

魅力资本。

魅力资本是教师整体高素质的集中表现,德学才识的完满结合,使得教师成为高品位的人,成为学生自发学习的榜样,他的一言一行在自然而然对学生发生着影响。

特级教师靳忠良的座右铭是“一生优雅,永远微笑”,他被学生们封了“校草”的雅号。

家长反映“靳忠良的课使学生着迷!”,20年前的学生还在新浪网发文怀念他
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
这就涉及另一方面,“赠人玫瑰”之后,还能够获得“手有余香”的强烈体验。

每个人的幸福体验是不一样的。

尽管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是“为最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称教师是“最幸福的人”应该说是当之无愧。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有强烈的幸福感,这是为什么呢?
从事幸福的教师职业,并不是自然而然就会获得幸福感。

教师的幸福如何实现,涉及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教师的幸福能力及其培养的问题。

马克思说过:
“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所以教师还需要在“赠人玫瑰”之后,拥有能够获得“手有余香”体验、感受的能力。

这本书中还有三种“资本”,就偏重于这后一类:
心理资本。

特级教师边慧英,由于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就能够把遇到种种困难和曲折,变成“三次美丽的转身”,在艰难跋涉中获得幸福感。

个性资本。

日本教育家松下幸之助曾说:
“每个人都有他的个性魅力。

最重要的,就是认识自己的个性,而加以发展。

”优秀教师潘小明,就是一位把自己的个性充分发展的人。

他提出“抬起头,往下看”,就很有个性。

“抬起头”指的是,关注学生的需求,勤于了解学生,善于研究学生;“往下看”指的是,“要透过水面去发现并抓住支撑着数学知识的数学思维,让学生亲历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

学生不仅要获得扎实的知识技能,而且要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具备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一位有个性的教师,会有对幸福的独特体验。

情商资本。

情商是指一个人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

人靠什么控制自己的情感,说到底,还是人生观、价值观做基础,教育观、学生观做指导。

特级教师田丽利说:
“在生命的每一刻,他们需要尊重,需要平等,需要信任,需要宽容,需要欣赏,需要相知,需要相伴,需要相望因此,在我的视野里没有教育的盲区;在我的教学课上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在我的心里没有不被关注的孩子。

”这样一位高情商的老师,她不会缺少幸福感。

在我们广大的教师队伍中,教师的幸福资本,教师感受幸福的典型事例,除了本书所列举的之外,肯定还有很多、很多。

希望更多的人来探索教师幸福的问题,让更多的教师不但能够“赠人玫瑰”,还能够深深感到“手有余香”,获得幸福。

——感谢阅读
附送: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当拿到肖川博士所着的《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这本书时,我觉得我们做教师的整天从早忙到黑,哪有“诗意”可言,“脑子是满的,心却是空的;时间是满的,心却是空的”,总是忙、盲、茫,繁、烦、凡。

因此我首先翻到了“诗意的生活”那一节看,看完之后我不禁俨然一笑——“失眠”都能被人家当作享受,那人家的生活当然就很诗意的啦。

带着这种兴趣我认真的看完了全书,真是受益匪浅,感悟颇深!

一、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
肖川博士一共总结了决定教师生活幸福指数的17个因素。

我反复看了这17个因素,感觉肖川博士分析得很透彻,真是一针见血。

比较好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才能使教师精力充沛、信心十足、情绪饱满、热力四射,并能真切的感受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觉得有成就感。

而压抑感、挫败感、沮丧感,这些消极的体验都可以导致教师对职业的倦怠感。


二、目标、时间管理与压力应对
目标,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而成为优秀教师不是整天忙忙碌碌就行了,而是要合理的利用时间,也就是要会管理时间。

决定如何以及何时做事情,能够帮助你有效利用时间和节约时间。

当你把有限的时间合理分配并充分利用时,再平淡的日子也能过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

压力是一个日常生活不可避免的、十分重要的的成分。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面临压力,压力并非完全消极的因素,适当的压力有助于我们潜能的彰显和生发。

变压力为动力,面对压力,,我们应该勇敢正视而不该退缩逃避。

如果你不能很好的面对压力,将会导致生理、感情甚至思维紊乱。

相反如果你能恰当的面对压力,可以激发精神或身体的潜能,成为更加完美的自我。


三、读书与成长
读书的过程就是与世界进行交往的过程,一个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它有利于提高人的精神品味,培养教师的读书人的气质。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而读书是最为重要的学习途径。

读书不仅可以丰
厚教师的文化底蕴,更加具有文化眼光,读书更为重要的价值在于使教师的内心变得开放、鲜活、细腻和温柔,使教师具有不断增长的与人分享的内在需要,从而克服对于教学的倦怠感,从而使教学永远充满活力和内在的感染力。

原来,诗意化的生活就是用审美的眼光来打量我们的生活,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我们的工作。

只要我们倾心于去创造一堂课,去创造一次解读的过程,去创造一次美好的生活经历,去创造美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就是在创造世界了,就是在创造诗意了。

所有的诗意都存在于我们生活的体验之中。

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什么,怎样才能用最佳的心跳面对学生,面对同事,面对家长,面对这个日益变化的社会对于我们教师的要求,这一直是我常常关心和关注的话题。

在此书中,作者所提到的“六个学会”,即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在我看来,等待意味着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从容的心态对待工作;分享则意味着与学生的双向沟通,彼此学习,共同拥有,教师并不是学生思想的主宰者,而是他们的引导者,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是在与学生一同分享人类文明成果的过程;宽容体现了一名教师的教学态度,思想不能僵化,眼界不能狭隘,应尊重个体的差异性,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错误。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学会选择,选择适合学生发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学会合作,与同事合作,与家长合作致力于培养新时代有思想,有能力有学识的青少年;学会创新,在这个崇尚个性,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创新精神显得极为可贵,作为教师,单一僵硬的教学模式不仅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与兴趣,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职
业发展。

这个全新的时代,要求我们具有开放的头脑,积极的思维,进取的精神与探究的兴趣,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大潮中不被淘汰,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刻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

肖川博士还提出了“六个讲一点”更是为我们成就美好人生作了精辟的概括。

讲一点享受,无愧于自我;讲一点奉献,无愧于亲人;讲一点真情,无愧于朋友;讲一点责任,无愧于社群;讲一点博爱,无愧于人类;讲一点信仰,无愧于天地。

从自我到亲人、朋友,再到社群、人类,最后到天地,这是一个不断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也是一个立于天地之间大写的“人”精神成长的历程。

还记得书的封面上有几句深刻隽永的话,其中一句还历历在目“一个有情趣的教师,他们做人不会枯燥,讲课也不会干涩,并知道如何让教育芬芳弥漫”。

从当下开始,我会将努力着成为这样一名具有诗意生活的优秀教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