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专生理学练习题

中专生理学练习题

生理学练习题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阈值是指刚能引起反应的A、最低刺激频率B、最小刺激强度C、最高刺激频率D、最大刺激强度E、最小刺激强度和频率2、阈下刺激是指该刺激A、最低刺激频率B、频率高于阈值C、强度低于阈值D、强度高于阈值E、频率和强度均低于阈值3、机体内环境是指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血液E、组织液4、维持稳态的最重要途径是A、全身性体液调节B、局部性体液调节C、正反馈作用D、负反馈作用E、自身调节5、人体内最重要的调节机制是A、神经调节B、全身性体液调节C、局部性体液调节D、自身调节E、正反馈作用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A、反应B、适应C、反射D、正反馈E、负反馈二、名词解释1、兴奋性2、反射三、填空题1、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与兴奋性成关系。

2、生命的基本特征:、和。

3、反应的表现形式:和。

4、机体功能调节方式:、和。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选择题1、O2和CO2通过细胞膜的转运属于: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入胞E、出胞2、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属于A、主动转运B、单纯扩散C、载体转运D、出胞作用E、通道转运3、主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的共同特点是A、物质是以小分子或离子的形式通过细胞膜B、均为耗能过程C、物质均以结合物的形式通过细胞膜D、均为不耗能过程E、均依靠膜蛋白的帮助4、正常细胞膜内外K+和Na+浓度特殊比例的维持靠的是A、膜对细胞膜内的K+不通透B、膜对细胞外的Na+不通透C、膜对Na+的通透性大于对K+的通透性D、膜上钠泵的转运E、膜对K+的通透性大于对Na+的通透性5、可兴奋细胞产生兴奋时,其本质性的变化是A、产生局部电位B、机能活动的增强C、产生动作电位D、膜的通道开放E、膜的通透性增大二、填空题1、动作电位上升支由引起,下降支由引起。

2、静息电位由引起。

第三章血液一、选择题1、影响细胞内外水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组织液晶体渗透压B、血浆晶体渗透压C、血浆胶体渗透压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E、血浆渗透压2、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正常分布的因素是:A、组织液晶体渗透压B、血浆晶体渗透压C、血浆胶体渗透压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E、血浆Na+浓度3、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A、形成血液粘滞性B、形成渗透压C、调节体温D、运输氧和二氧化碳E、参与血液凝固4、血细胞比容是指A、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B、血细胞与血浆之比C、血细胞与血管容积之比D、血细胞与血清之比E、血细胞与体液之比5、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会发生:A、溶血B、血栓形成C、叠连加速D、脆性增加E、凝集6、血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是:A、N a HCO3/H2CO3B、N a2HPO4/N a H2PO4C、KHCO3/H2CO3D、K2HPO4/KH2PO4E、蛋白质钠盐/蛋白质7、正常人血浆pH值为:A、7.05~7.15B、6.35~6.45C、7.35~7.45D、7.65~7.75E、8.35~8.458、毛细血管产生自发性出血现象主要是由于A、白细胞减少B、血小板减少C、凝血因子减少D、纤维蛋白原减少E、红细胞脆性增加9、甲型血友病是缺乏哪个因子引起:A、因子IIB、因子VC、因子VIIID、因子XE、因子XIII10、下列因素中,具有抗凝作用的是A、适当加温B、粗糙面C、去除血浆中Ca2+D、血小板因子IIIE、注射V K11、血型划分的根据是A、红细胞上凝集原的有无和类型B、交叉配血实验的结果C、血清中凝集素的有无和类型D、凝集原和凝集素的配合情况E、血清中凝集原的有无和类型二、名词解释1、血型2、贫血三、简答题1、简述ABO血型是如何分型的。

2、什么是交叉配血?简述交叉配血与输血的关系。

3、什么是血液凝固?简述其过程。

第四章血液循环一、选择题1、自律细胞和非自律性细胞的生物电活动主要区别是A、0期去极化速度B、0期复极的离子转运C复极化时程的长短D、3期复极的离子转运E、膜的4期自动去极化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A、1期B、2期平台C、3期D、4期E、以上都是3、心肌细胞与其他可兴奋细胞相比,其兴奋性方面特点是A、有周期性变化B、有效不应期特别长C、有相对不应期D、有超常期E、绝对不应期4、窦房结作为心脏正常起博点和原因是A、自动除极 B 、兴奋性最高C、自律性最高D复极4期电位不稳定E、0期队极速度快5、正常成人安静时心率为A、60~100次/分B、100~120次/分C、40~50-次/分D、60~100次/秒E、30~40次/分6、心室的前负荷是指A、射血后心室剩余血量B、静脉回心血量C、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D、等容舒张期血量E、以上都不对7、影响正常人收缩压的主要原因素是A、循环血量B、搏出量C、心率D、外周阻力E、大动脉壁的弹性8、正常机体内,影响外周阻力的主要因素A、血液粘带性B、微静脉的口径C、小动脉和微动脉的口径D、血管长度E、骨骼肌的收缩对血管的挤压作用9、微循环营养通路的周期性开闭,主要取决于A、神经因素B、儿茶酚胺C、血管舒张素D、局部代谢产物E、绶激肽10、中心静脉血压主要取决于A、平均动脉压B、血管容量C、外周阻力D、呼吸运动E、静脉回流量和心的射血能力11、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A、质网不发达,Ca2+贮存数量少B、心肌收缩呈“全或无”式C、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延续到机械反应的舒张期开始之后D、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E、以上都不是12、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A、心房压力B、快速射血期心室内压C、减速射血期心室内压D、等容收缩期心室内压E、大动脉血压13、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A、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B、增强心室肌收缩能力C、使心肌有效不应期同时延长D、使心房和心室不会同时收缩E、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14、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等于:A、(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B、(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C、(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D、(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E、(组织液静水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毛细血管血压)二、名词解释1、心输出量2、窦性心律三、填空题1、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

2、左心衰表现是、和。

3、右心衰表现是、和。

4、微循环的三条通路是、和。

四、简答题1、什么是微循环?简述其通路及生理作用。

2、比较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作用的异同。

第五章呼吸一、选择题A型1、呼吸一般是指:A、呼气和吸气之和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C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D、气体进出肺的过程E、气体进出组织细胞的过程2、肺换气的动力是A、呼吸肌的舒缩B、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C、肺泡气与肺泡周围血液间的气体分压差D、胸内压与肺内压之差E、肺的舒缩活动3、正常人安静状态下,通气/血流比值的正常值是:A、0.48B、0.64C、0.84D、8.4E、0.584、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A、物理溶解B、和H2O结合形成H2CO3C、形成HCO3—D、形成CO HbE、形成HbNHCOOH5、产生和维持正常呼吸节律中枢位于A、脊髓和延髓B、延髓和脑桥C、脑桥和间脑D、脑桥和下丘脑E、小脑和大脑6、机体缺氧时最早受损害的是A、心肌B、肾脏C、肝脏D、脑E、胃肠7、肺通气的原动力是A、肺本身的舒缩活动B、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C、肺内压的变化D、呼吸肌的舒缩活动E、胸内压的变化8、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A、呼气肌收缩B、胸膜腔密闭C、吸气肌收缩D、胸廓扩张E、呼吸道存在一定的阻力二、填空题1、呼吸的基本过程包括、和。

2、正常成人安静时呼吸的频率是。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一、选择题1、唾液成分中与消化有关的是A、水B、粘蛋白C、溶菌酶D、唾液淀粉酶E、Na+,K+2、与脂肪消化吸收有关的胆汁成分主要是A、胆盐B、胆固醇C、卵磷脂D、胆色素E、碳酸氢钠3、酸性消化液是A、唾液B、胃液C、胰液D、胆汁E、小肠液4、消化能力最强的消化液是A、唾液B、胃液C、小肠液D、胰液E、胆汁5、胃排空速度由快到慢的物质依次是A、糖、脂肪、蛋白质B、脂肪、糖、蛋白质C、糖、蛋白质、脂肪D、蛋白质、脂肪、糖E、蛋白质、糖、,脂肪。

6、与维生素B12吸收有关的内因子是胃粘膜中哪种细胞产生的?A、贲门腺B、粘液细胞C、主细胞D、壁细胞E、G细胞二、名词解释1、消化2、吸收三、填空题1、胰液中含的酶有、、和。

2、胃液的主要功能是、、和、。

3、大肠内的细菌可利用食物残渣合成和。

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会导致和缺乏。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一、选择题1、营养素中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是A、糖B、脂肪C、蛋白质D、维生素E、无机盐2、能量代谢率最显著的因素是A寒冷B、高温C、精神活动D、进食E、肌肉活动3、能量代谢率最稳定的温度是A、0~5℃B、5~10℃C、10~20℃D、20~30℃E、30~35℃4、测定基础代谢率主要反映A、肾上腺髓质功能B、肾上腺皮质功能C、甲状腺功能D、甲状旁腺功能E、胰岛功能5、大量出汗后应适量补充A、糖B、盐C、水D、糖和水E、盐和水6、正常时下丘脑体温调定点的阈值为A、38℃B、37℃C、35~38℃D、35℃E、39℃7、昼夜体温变动的特点是A、昼夜体温呈现周期性波动B、午夜1时体温最低C、午后1时体温最高D、波动幅度超过1℃E、与环境温度有关8、体温是指A、口腔温度B、直肠温度C、腋窝温度D、皮肤温度E、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9、常温下机体主要的散热方式是A、皮肤的辐射、传导与对流B、皮肤的蒸发C、呼吸道水分的蒸发D、尿E、粪便二、填空题1、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和。

2、基础代谢率是指。

3、临床上常用于测量体温部位有、和。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一、选择题1、正常情况下,影响肾小球滤过的主要因素是A、肾小球血浆流量B、血浆胶体渗透压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D、肾小囊内压E、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2、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A、肾小管毛细血管血压B、血浆胶体渗透压C、囊内压D、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E、有效滤过压3、肾糖阈数值为A、6~7mmol/lB、7~8mmol/lC、8.88~9.99mmol/lD、10~11mmol/lE、12~13mmol/l4、渗透性利用是由于A、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B、肾小球滤过率增高C、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增高D、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E、抗体尿激素释放减少5、以下属于水利尿的是A、醛固酮分泌减少造成的尿多B、肾髓质组织间液渗透压降低导致的尿多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的尿多D、大量饮水造成的利尿E、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升高导致的利尿6、醛固酮的作用是A、保Na排KB、排Na排KC、保Na保KD、排Na保KE、保Na排水7、影响尿量的最主要因素是A、饮水量B、肾血浆流量C、肾小球的滤过率D、抗体尿激素分泌水平E、肾小管腔液中溶质浓度二、名词解释渗透性利尿三、填空题1、尿的生成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是,第二步是,第三步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