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2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2

本次作业是本门课程本学期的第2次作业,注释如下: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15道小题)1. 二元合金在发生共晶转变时,其相组成是()。

(D) 三相共存2. 实际金属结晶时,通过控制晶核形成率N和成长率G的比值来控制晶粒的大小,在下列()情况下获得粗大的晶粒:(B) N/G很小时3. 常温铁素体是碳溶解在()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A) α-Fe4. ()属于冶金缺陷。

(D) 缩孔5. 铁素体的机械性能特点是()(C) 高塑性、低强度6. 共晶成分的铁碳合金发生共晶反应时,其反应式为( )。

(C) L A+Fe3C7. ()为共晶体。

(A) 莱氏体8. 在Fe-Fe3C相图中,Acm线也称为()。

(D) 固溶度线9. 下列铁碳合金在室温平衡状态,()成分的强度最高。

(B) 0.8%10. 铸铁的含碳量一般为()。

(C) 2.11~6.69%11. 钢的含碳量一般为()。

(A) 0.0218~2.11%12. 脆性相以()析出的危害最大。

(A) 网状13. 热处理能使钢的性能发生变化,其根本原因是()。

(A) 铁有同素异构转变14. 比较以下()的强度最高。

(D) S15. 钢经调质处理后获得的组织是( )。

(C) 回火索氏体二、不定项选择题(有不定个选项正确,共10道小题)16. 渗碳体的机械性能特点是()[不选全或者选错,不算完成](C) 高硬度(D) 高脆性17. ()是碳溶解在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不选全或者选错,不算完成](A) 铁素体(B) 奥氏体18. 马氏体组织有()形态。

[不选全或者选错,不算完成](C) 板条状(D) 针状19. 铸铁的力学性能可取决于()。

[不选全或者选错,不算完成](A) 基体组织(B) 石墨的形态(C) 变质处理(D) 石墨化程度20. 大多数合金元素均在不同程度上有细化晶粒的作用,其中细化晶粒作用最为显著的有()。

[不选全或者选错,不算完成](B) Ti(D) V21. 含有合金元素()较多的钢可能是本质粗晶钢。

[不选全或者选错,不算完成](A) Mn(C) P22. 钢中常含有的有益元素主要有()。

[不选全或者选错,不算完成](A) Mn(D) Si23. 钢经调质处理后的机械性能()[不选全或者选错,不算完成](B) 强度比正火高(C) 塑性比正火更好(D) 韧性比正火更好24. 齿轮类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有()。

[不选全或者选错,不算完成](B) 疲劳断裂(C) 过载断裂(D) 表面损伤25. 选材的主要原则有()。

[不选全或者选错,不算完成](A) 使用性能原则(B) 工艺性能原则(C) 经济性原则(D) 环境与资源原则三、判断题(判断正误,共10道小题)26.凡是由液体凝固成固体的过程都是结晶过程。

()正确答案:说法错误27.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

()正确答案:说法正确28.单晶体和多晶体都表现为各向异性。

()正确答案:说法错误29.合金中凡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与其它部分有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组织。

()正确答案:说法错误30.固溶体的强度和硬度,比组成固溶体的溶剂金属的强度和硬度高。

()正确答案:说法正确31.在平衡结晶条件下,由于匀晶转变在整个结晶过程中,固相的成分沿着固相线变化,因此,结晶完成后,得到固体的成分是不均匀的。

()正确答案:说法正确32.无限固溶体一定是置换固溶体。

()正确答案:说法正确33. Fe3CI与Fe3CⅡ的形态和晶体结构均不相同。

()正确答案:说法错误34.在Fe-Fe3C相图中,含碳量大于2.11%的成分在结晶过程中均会发生共晶反应。

()正确答案:说法正确35.只有共析成分的铁碳合金才能发生共析反应。

()正确答案:说法错误四、主观题(共20道小题)36.现有形状、尺寸完全相同的四块平衡状态的铁碳合金,它们的碳含量分别为0.2%,0.4%,1.2%,3. 5%的合金。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可有哪些方法区别它们?参考答案:答:测量四块合金的硬度,其硬度随含碳量增加而升高。

观察四块合金的金相,0.2%和0.4%的合金均为亚共析钢,其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珠光体的量随含碳量增加而增加;1.2%的合金为过共析钢,其组织为珠光体+二次渗碳体;3.5%的合金为亚共晶白口铁,其组织为珠光体+二次渗碳体+低温莱氏体。

观察四块合金与砂轮磨出的火花,随着含碳量的增加,流线数量和爆花数量都急剧增多,碳含量超过0.8%以后,增多的趋势逐渐缓和。

37.根据铁碳相图解释下列现象:含碳量1.0%的钢比含碳量0.5%的钢硬度高;在室温平衡状态下,含碳量为0.8%的钢比含碳量为1.2%的钢强度高;室温下莱氏体比珠光体塑性差。

参考答案:1)含碳量1.0%的钢比含碳量0.5%的钢硬度高;钢由较软的铁素体和较硬的渗碳体组成,随着含碳量的提高,钢中渗碳体的量提高,因此硬度提高。

2)在室温平衡状态下,含碳量为0.8%的钢比含碳量为1.2%的钢强度高;钢的强度是典型的对组织敏感的性能指标,细密相间的两相组织珠光体具有较高的强度,因此提高珠光体的比例可改善钢的强度,而连续分布在原奥氏体晶界上的二次渗碳体将降低钢的强度。

0.8%的钢中珠光体的比例高于1.2%的钢,同时1.2%的钢含有更多的二次渗碳体,故0.8%的钢比1.2%的钢强度高。

3)室温下莱氏体比珠光体塑性差;室温下莱氏体Fe3C+P,即珠光体分布渗碳体相的基底上,而渗碳体基底的脆性极大,莱氏体表现为脆性的,几乎不能塑性变形。

38.将含碳量分别为0.2%和0.6%的碳钢加热到860℃,保温相同时间,使奥氏体均匀化,问哪一种钢奥氏体晶粒易粗大?为什么?参考答案:0.2%和0.6%的碳钢加热到860℃,均为完全奥氏体化,其奥氏体中的含碳量分别为0.2%和0.6%,由于奥氏体中C%↑→晶粒长大↑,故含碳量为0.6%的碳钢奥氏体晶粒易粗大。

39.试比较S和S’、M和M’在形成条件、金相形态与性能上的主要区别。

参考答案:答:形成条件金相形态性能特点S正火铁素体和渗碳体相间分布呈细层S’的强度、硬度、片状韧性、塑性均高于SS ’淬火+高温回火细小弥散的渗碳体粒分布在铁素体基体(等轴晶)上M淬火低碳M 呈板条状,高碳M 呈针状(竹叶状)M ’保持了M 的高硬度,同时降低了M 的脆性及残余应力。

M ’ 淬火+低温回火亚稳定的ε-Fe 2.4C 碳化物分布于过饱和的α’( 板条或针状)上40. 试说明淬火钢回火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答:必要性——淬火组织的问题:a. 消除淬火应力,降低脆性b. 稳定工件尺寸,由于M ,残余A 不稳定c. 获得要求的强度、硬度、塑性、韧性。

41. 为什么钢淬火后回火是钢最有效的强化手段? 参考答案:答:①淬火形成M:固溶强化:过饱和C 和Me , 位错强化:高密度位错细晶强化:极细小、不同取向的马氏体束 ②回火第二相强化:析出细小碳化物粒子基本保持了淬火态的细小晶粒、高密度位错及一定的固溶强化作用。

42. 确定下列钢件的退火方法及退火后的组织1) 经冷轧后的15钢钢板。

要求降低硬度 2) 65钢切削加工前3) 改善T12钢的切削加工性能4) ZG35的铸造齿轮铸造后存在枝晶偏析参考答案:答:1)再结晶退火,退火后的组织——F+P2)完全退火,退火后的组织——F+P3)球化退火,退火后的组织——球状渗碳体分布于铁素体基体上4)扩散退火,退火后的组织——F+P43.指出下列工件的回火温度,并说明回火后的组织1)45钢轴2)60钢弹簧3)T12钢锉刀参考答案:答:1)560~600℃,回火后的组织——S’2)350-500℃,回火后的组织——T’3)150-250℃,回火后的组织——M’44.写出下列零件的最终热处理方式及其组织:(1)60Si2Mn弹簧;(2)高速钢车刀。

参考答案:答:60Si2Mn弹簧高速钢车刀最终热处理方式(各3分)淬火+中温回火淬火+550-570(600)℃回火三次最终组织(各2分)T’M’+K45.试说明表面淬火、渗碳、氮化处理在适用钢种、性能、应用等方面的差别。

参考答案:答:适用钢种性能特点应用表面淬火——通过快速加热,使刚件表面很快到淬火的温度,在热量来不及穿到中碳钢、合金调质钢获得高硬度,高耐磨性的表面,而心部仍然保持的良好韧性。

机床主轴,齿轮,发动机的曲轴等工件心部就立即冷却,实现局部淬火。

渗碳处理——使低碳钢的工件具有高碳钢的表面层,再经过淬火和低温回火,使工件的表面层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工件的中心部分仍然保持着低碳钢的韧性和塑性。

低碳钢、合金渗碳钢更高的表面硬度﹑高的耐磨性和疲劳强度﹐并保持心部有低碳钢淬火后的强韧性﹐使工件能承受冲击载荷。

飞机﹑汽车和拖拉机等的机械零件﹐如齿轮﹑轴﹑凸轮轴等。

氮化处理——指在一定温度(一般在AC1)以下,使活性氮原子渗入工件表面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氮化温度低、变形小。

中碳钢、合金调质钢优异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及耐高温。

钻头、螺丝攻、挤压模、压铸模、鍜压机用鍜造模、螺杆、连杆、曲轴、吸气及排气活门及齿轮凸轮等46.钢的回火脆性有哪几类?其发生是否可逆?如何避免?参考答案:答:回火脆性是指淬火钢回火后出现韧性下降的现象。

回火脆性可分为第一类回火脆性(250~400℃)和第二类回火脆性(450~650℃)。

第一类回火脆性与碳化物片沿M晶界析出有关,具有不可逆性,与回火后的冷却速度无关。

因此只能避免在此温度回火。

第二类回火脆性与P等元素在原A晶界偏聚有关,具有可逆性,与回火后的冷却速度有关,回火保温后,缓冷出现,快冷不出现,出现脆化后可重新加热后快冷消除。

因此可提高钢材的纯度(↓P等杂质元素含量);加入适量的Mo、W等有益的合金元素;采用回火后快冷的方法。

47.为什么过共析钢的淬火温度不选择在ACCM以上?答:如过共析钢的淬火温度选择在A CCM以上,(1)淬火温度过高→A粗大→M粗大,从而→①力学性能↓,→②淬火应力↑→变形,开裂↑;(2)A中C%↑→M中C%↑→残余A↑→M脆性↑、HRC↓、耐磨性↓。

因此过共析钢的淬火温度不选择在A CCM以上。

48.试分析金属的主要强化机制。

参考答案:答:(1)固溶强化:溶质原子→晶格畸度→与位错相互作用→阻碍位错运动→强化。

(2)细晶强化:晶界→阻碍位错运动→强化(3)位错强化:位错→增殖并相互作用→阻碍位错运动→强化(4)第二相强化:第二相粒子→阻碍位错运动→强化49.合金元素对钢的等温转变“C”曲线有哪些影响?又是如何影响淬透性的?参考答案:答:①“C”曲线位置:除Co以外的合金元素均使“C”曲线右移,因此提高淬透性。

②“C”曲线形状:碳化物形成元素(Mn,Cr,Mo,W,V,Nb,Zr,Ti)使“C”曲线上下分离成两个C形③M转变临界温度:除Co、Al以外的合金元素均使M转变临界温度下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