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黑龙江教育厅中小学校务公开暂行规定》等文件的精神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校务公开即根据相关要求,通过适当形式将学校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和实施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事务及其有关信息公开,以推动学校在民主管理方面的具体探索与实践。
第三条校务公开是学校行为。
公开的主体对象是学校广大教职工。
根据工作需要,部分公开内容的对象可以扩大到社区、学生和家长。
第二章公开的原则第四条校务公开应当遵循合法、及时、真实和公正的原则,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不得公开法律、法规禁止公开的其他事项;不得损害学校的合法利益;不得侵犯他人隐私。
第五条校务公开必须坚持以学校为主体的原则,公开工作必须实事求是、注重实效、便于监督,有利于保护教职工、学生及其家长、其他公民和合法社团组织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有利于促进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
第六条校务公开必须坚持党、政、工共同推进的原则。
校长全权负责,有关处室齐抓共管,教职工全员参与。
第七条校务公开要循序渐进、灵活多样、持之以恒。
具有一定保密性的校务,或教职工一时不能理解、接受的决定,应选择适当时机、适当方式先在校行政会议上公开,然后逐步公开。
第三章组织领导第八条学校成立校务公开工作小组,校长任组长,校各办公室作为工作主体具体执行。
组长:孙学志副组长:秦君成员:叶金凯李玉林杨小光张志刚负责本单位校务公开的职责分工、形式确定、计划安排和其他各项具体执行内容。
第九条学校成立校务公开监督小组。
组长:孙学志副组长:秦君成员:叶金凯李玉林杨小光张志刚负责监督本单位校务公开进展情况,受理有关校务公开工作的有效投诉。
第四章公开的内容第十条校务公开根据公开内容的不同,具体分为向校内教职员工公开和向社区、学生及家长公开两方面。
第十一条向校内教职员工公开的校务内容:(一)学校管理制度与学校工作规则。
包括学校重要事项议事规则、学校改革方案及发展规划、教育教学、廉政、安全、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学校各处室职能及办事流程、年度教学作息等。
(二)大额度的财务收支。
包括学校的财务预决算、上级拨款、教育集资、奖教奖学、社会投资、社会捐赠、学杂费等收入、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等资金收支情况(在教代会上公开)。
(三)学校财务收支季度、年度会计报表。
包括学校财务审批制度、年度财务预决算等(在学校行政班子中公开)。
(四)公物采购和工程招标情况,包括工程项目的立项、招标公告、招标结果,工程进度、工程施工验收情况,工程结算情况等。
(五)学校资产管理和资产变动情况。
(六)领导班子廉政建设。
主要包括民主集中制的实施,外出考察(培训)安排、费用情况,用车情况等。
(七)校内人事。
包括人事调整方案,选拔任免干部的程序及结果,中层干部考核或民意测评结果,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职务聘任、奖惩、奖金分配、工资调整、定额补贴、职称评定、业务考核、评优、晋职晋级、培训(考察)及其有关费用支出、教师调动等有关管理制度、政策、实施方案以及结果。
(八)学生信息。
包括学校学生基本情况、招生情况、学生社团活动、学生干部选拔、评优评先、推荐保送、奖学金评定、扶困助学情况、选拔性竞赛等。
(九)行政公文和规章制度。
包括桦川县教育局直接印发、转发的各类教育行政公文和相关的教育管理规章制度,以及乡中心校下发的指导开展工作的规定。
(十)承诺办理的事项及其完成情况。
(十一)按上级有关规定应当公开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公开的其他内容。
第十二条向学生及家长公开的校务内容:(一)学校领导机构、班子任期目标、学校发展规划。
(二)学校学年或学期教育改革目标、教学计划及执行情况。
(三)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
(四)学校教育收费。
包括收费政策、项目、依据、标准、范围,以及计费单位、批准收费机关及监督电话等。
(五)学校通讯联系。
包括学校地址、和学校负责人、各处室办公电话、节假日值班电话等。
(六)校情通报。
包括学校重大教育教学活动,涉及廉政、安全(含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气象预报、灾情)、卫生(含政府发布的疫情)以及学校重大突发事件和处理情况等方面的事务通报。
(七)学校接受的各项捐款、赠物及其管理使用情况。
(八)教职工招聘条件、程序和结果。
(九)学生(书)杂费的减免条件和减免结果、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情况和学生的入团、评先、评优、违纪违规处分情况,但不得违背对未成年人权利保护的有关法律规定。
(十)按上级有关规定应当公开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公开的其他内容。
第十三条凡向社会公开的校务,都要同时在校内公开。
第五章公开的形式第十四条按照本细则应当公开的校务,学校可根据公开对象和内容采取以下几种形式予以公开(一)设立固定的公开栏、宣传栏等。
(二)定期召开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
(三)在广播等校内媒体发布。
(四)定期召开家长代表、学生代表会议。
(五)向社会公开的校务除以上形式外,还可以采用发送书面通知、信函或通过新闻媒体发布等形式。
(六)其他便于教职工和社会知晓的形式。
第十五条校务公开的形式本着实际、方便、灵活多样的原则,根据公开的内容采取不同形式。
具体如下:(一)学校管理制度与学校工作规则。
以校园公告栏(墙报)为主要方式公开,原则上根据制度内容或事项涉及时限、范围提请相关会议审议,做好书面记录。
(二)大额度的财务收支和学校财务收支季度、年度会计报表。
经由行政会议或教代会、党政工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形成会议记录,按照表格规定形式以公告方式公开。
(三)校舍建设及采购项目。
根据工程进度以公告方式公开。
(四)领导班子廉政情况。
主要经由教代会审议,结合财务报告及计划编制来实施,形成相关决议或会议纪要。
(五)校内人事。
经校委会审议后形成会议纪要,在教职工大会上公布并通过公示栏(墙报)等方式公开(六)学生信息。
根据事务轻重缓急分别提交教务处或校委会审议,适当时召开家长会或家长委员会,通过公示栏(墙报等方式来实施。
(七)学校教育收费。
根据上级“一费制”规定制作收费公示牌进行收费公示。
(八)学校通讯联系。
以通讯录、公示栏(墙报)等方式进行公开。
(九)校情通报。
经校行政会审议后通过公示栏(墙报)等方式公开;涉及校外学生教育问题的可通过书面通知、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方式来实施。
第六章公开的程序第十六条按规定应提交教职工代表会议审议通过的校务,应在正式公开前提交教职工代表会议审议通过。
第十七条校务公开一般应在校务发生的1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
第十八条校务公开内容由校务公开工作小组按照本细则的要求提出,并经校长(或其指定的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予以公开。
第十九条学校难以确定密级的校务,可暂缓公开,但应在该校务发生的7个工作日内报请主管部门确定校务的性质和密级后,依照保密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和程序处理。
第二十条涉及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学校整体利益、影响学校发展,或者可能产生重要社会影响的校务在正式决定前,实行预公开制度,职能部门应当将拟决定的方案和理由向教职工公布,在充分听取意见后进行调整,再作出决定,并正式公开。
第七章监督、检查与评估第二十一条每年四月和十一月定为校务公开工作检查月。
学校应在学校校务公开工作小组和监督小组的领导下,做好自查、整改和迎检准备工作。
第二十二条检查评估主要检查以下内容:(一)校务公开领导机构和监督机构的建设情况。
(二)建立健全校务公开的会议制度和各项工作制度情况。
(三)校务公开信息发布渠道情况。
(四)校务公开是否及时,公开的程序是否规范。
(五)教代会的职权是否落实。
(六)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的调查、处理情况。
(七)校务公开工作是否作为学校整体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年度工作计划。
(八)校务公开工作是否作为学校负责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九)校务公开的资料(校务公文、会议纪要、图片等)收集、归档和内容真实情况(核实资料日期)。
(十)其他规定应该公开的校务公开内容。
第二十三条检查评估采取听自评报告、查阅资料、现场考察、个别座谈、问卷测评等方式进行。
第二十四条检查评估实行量化评分,100分为满分,总分在80分以上为合格。
学校校务公开监督小组自查结果要通过教职工大会、公示栏(墙报)等方式向全校教职工通报,并根据需要选择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方式向社区、家长公布,同时教育局校务公开监督小组。
第二十五条学校校务公开工作小组应不断建立健全校务公开登记制度,及时做好会议记录,妥善保存资料,存档以备查验。
校务公开材料书面或电子文本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每学期汇总一次。
具体收集资料如下:(一)校务公开的内容。
(二)校务公开工作小组会议记录本。
(三)校务公开监督小组会议记录本。
(四)教代会会议记录和有关资料汇编。
学校监督小组应通过意见箱、接待日、教职工座谈会等形式,及时了解教职工需求,不断反馈,改进工作。
第九章附则第二十六条本细则自颁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