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年7月全国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试题和答案

2011年7月全国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试题和答案课程代码:0092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某矿石冶炼厂在取得A县紫金矿石开采冶炼许可后,野蛮开采提炼紫金矿石,给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

当地村委会向A县环保局和省国土资源厅举报,请求关闭或整改该冶炼厂。

但一年后主管部门均未采取任何行动。

于是,当地村委会向A县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

分析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27-8A.冶炼厂是本案的被告B.环保局是本案的被告C.国土资源厅是本案的被告D.环保局和国土资源厅是本案的共同被告2.下列属于行政确认行为的是( A ) 10-185A.房屋产权登记B.责令停产停业C.作出行政裁决D.颁发营业执照3.行业协会成为行政主体的必备条件是( B ) 5-81A.行政组织法的授权B.特定法律或法规的授权C.行政机关的委托D.行政合同的约定4.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复议决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起诉时效是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的( C ) 29-527A.5日内B.10日内C.15日内D.30日内5.国家公务员对其所在的行政机关给予的行政处分不服,其可能的申诉途径是( B ) 20-342A.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复议B.向行政监察机关申诉C.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机关仲裁D.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6.人民法院或行政机关对有关案件事实的现场或物品就地进行分析、检测、测量勘察所作的书面记录叫作( D ) 28-509A.书证B.鉴定结论C.现场笔录D.勘验笔录7.下列属于双方行政行为的是( D ) 16-276A.行政立法B.行政裁决C.行政许可D.行政合同8.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的变更判决适用于( B ) 31-564A.具体行政行为违法B.行政处罚显失公正C.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D.超越法定职权9.在我国负责各级政府行政立法或规范性文件的立项规划、起草审议、备案监督的工作机构是( B ) 9-151/152A.政府的办公机构B.政府的法制机构C.政府的司法行政机关D.政府的法制委员会10.下列不可诉...的行政行为是( D ) 25-459A.行政事实行为B.行政通告行为C.行政裁决行为D.法定的终局行政裁决行为1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执法行为的侵害就有权向法院提起( A ) 25-451A.行政诉讼B.宪法诉讼C.民事诉讼D.刑事诉讼12.对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行业中垄断性企业的市场准入和法定经营活动的许可叫作( B )11-204 A.核准 B.特许C.一般许可D.认可13.行政诉讼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提起上诉的期限是自收到判决书送达之日起的( C ) 29-538A.5日内B.10日内C.15日内D.30日内14.当事人对行政诉讼案件再审的提起应当是在判决或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的( D ) 29-542A.三个月内B.半年内C.一年内D.二年内15.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相对人的权益保护,使二者保持适度的比例,这一要求体现了行政法的( B ) 3-42A.公正原则B.比例原则C.效率原则D.信赖保护原则16.关于行政诉讼的证据规则说法错误的...是( B ) 28-513A.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B.原告不承担举证义务C.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D.人民法院有权调取证据17.行政机关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或受委托的组织或个人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制度叫作( C ) 22-398A.行政赔偿B.行政补偿C.行政追偿D.行政补贴18.行政机关在作出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决定时,要说明作出该决定的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的制度叫作( B ) 17-297A.公开信息B.说明理由C.表明身份D.告知19.我国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对政府财政收支状况的监督主要体现在( C ) 19-325A.听取和审议政府的工作报告B.审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C.审查财政预算及预算执行情况D.审计监督20.确认发明专利权和海关处理的案件其诉讼管辖法院是( C ) 26-474A.专门人民法院B.基层人民法院C.中级人民法院D.高级人民法院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当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遇到地方政府规章与部委规章相抵触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有( AD )29-537/30-553A.中止案件的审理B.终结案件的审理C.将案件移送最高人民法院审理D.提请最高人民法院送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解释或裁决E.提请最高人民法院送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裁决22.我国审计机关的权限有( ABCDE ) 20-349/350A.调查权B.强制措施权C.建议权D.出具审计意见E.作出审计决定23.行政复议决定的种类有( ABCDE ) 21-371A.维持决定B.履行决定C.撤销或变更决定D.确认决定E.一并赔偿决定24.下列不属于...我国行政法法源的有( AB ) 2-28/29/30A.习惯和惯例B.判例法C.制定法D.法律解释E.国际条约与协定25.对于行政机关的表述正确的有( AD ) 4-57/58A.行政机关是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机关B.行政机关是行政主体C.行政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D.行政机关在组织体系上实行从属制E.行政机关组成人员实行聘任制26.一方当事人申请执行行政裁判,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ABCD ) 32-582A.具有执行根据B.具有可供执行的内容C.另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司法文书规定的义务D.申请执行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执行申请E.申请执行人是行政机关27.下列关于行政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BCDE ) 1-8/12/17A.行政法是调整社会组织内部行政关系的法B.行政法是规范和控制行政权力的法C.行政法的法源形式众多D.行政法没有统一的法典E.行政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28.行政征收的法定原则具体包括有( ABCD ) 12-221/222A.行政征收的主体法定B.行政征收的依据法定C.行政征收的程序法定D.行政征收的交纳主体法定E.行政征收的形式法定29.关于强制性行政程序表述正确的有( ACE ) 17-292A.强制性行政程序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时必须履行的程序B.强制性行政程序是规范具体行政行为的程序C.强制性行政程序是法定的程序D.告知是作出行政处罚时的强制性行政程序E.违反强制性行政程序的行为是违法的30.在我国由专门行政机关裁决的案件有( DE ) 15-265A.医疗事故纠纷B.损害赔偿纠纷C.土地权属纠纷D.商标权属纠纷E.专利权属纠纷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行政命令10-176答:专门用法的“行政命令”,是指行政主体依法要求行政相对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意思表示,是行政行为的一种形式。

其中要求行政相对人为一定行为的意思表示,称为令,即狭义上的命令。

广义上的行政命令,包括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32.行政救济18-307答:行政救济是指行政相对方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实施的与行使职权相关的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机关提出申请,有权机关依法解决纠纷,给予权益补救的法律制度。

33.行政补偿 23-403答:行政补偿是指由于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因合法行为造成相对方合法权益的侵害时,依照法律规定,国家给与一定补偿的救济制度。

34.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8-117答: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是指法律规范仅对行为目的、行为范围等作一原则性规定,而将行为的具体条件、标准、幅度、方式等留给行政机关自行选择、决定的行政行为。

35.行政诉讼证据保全28-515答:行政诉讼证据保全,是指行政诉讼过程中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应申请或依职权对证据采取保护性措施的制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36.简述行政行为的效力。

8-132/133答:行政行为的效力是指行政行为成立后对行政相对人,对行政主体本身以及对所有其他组织、个人所具有的法律上的效力,主要包括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

(1)行政行为的公定力行政行为的公定力指行政行为一经作出,除非有重大、明显的违法情形,即假定其合法有效,任何机关、组织、个人,未经法定程序,均不得否定其法律效力。

(2)行政行为的确定力行政行为的确定力是指行政行为实施后,除非有重大、明显的违法情形,即发生法律效力,行政主体本身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变更、撤销或废止;行政相对人超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限后,不得对该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即使在复议、诉讼期间,相对人非经法定程序,亦不得停止对该行为确定的义务的履行。

(3)行政行为的拘束力行政行为的拘束力,指行政行为生效后,作为行政相对人的所有个人、组织都要受该行为的约束,履行该行为确定的义务,不得作出与该行为相抵触或违反该行为有关要求的行为。

(4)行政行为的执行力行政行为的执行力指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相对人必须自觉履行相应行为为之定的义务,如其拒绝履行或拖延履行,相应行政主体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强制相对人履行,如相应行政主体不具有采取某种强制措施的法定权力,该行政主体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37.简述行政强制执行的特征。

14-246答:(1)行政相对人不履行应履行的义务,是适用行政强制执行的前提条件。

(2)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

由谁适用行政强制执行的问题,必须依据法律规定。

(3)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是实现义务的履行。

(4)行政强制执行的对象具有广泛性和法定性。

(5)在行政强制执行中不得进行执行和解。

行政强制执行,是有关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对相对人作出的、保障行政行为得以执行的特别措施。

38.简述改变或撤销法律、法规、规章的条件。

9-160答:法律、法规、规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权机关可予以改变或撤销:(1)超越权限;(2)下位法违反上位法规定;(3)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经裁决应当改变或撤销一方的规定;(4)规章的规定被认为不适当,应当予以改变或撤销;(5)违背法定程序。

五、论述题(10分)39.论行政相对人的权利。

7-106答: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具体体现为相对人的权利、义务。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行政法理,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主要享有下述权利:(一)申请权行政相对人有权依法向行政主体提出实现其法定权利的各种申请,如申请办理许可证照,申请取得抚恤金、补助金、救济金,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申请获得法律保护,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