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学概论》试题三及答案《人文科学概论》模拟试题(三)一、填空题(每空1分,10小题共10分)1、近代以来,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发展进程中,在方法论与认识论方面曾长期存在着“___________”与“人文主义”两种传统既相对立而又互动互渗的格局。
2、中国古代的学术传统,强调___________的学术精神和治学原则,认为做学问也就是做人生。
3、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___________,为万世开太平”,乃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和人文思想家追求的事业理想与人生使命。
4、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___________,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兵法修,……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
(231)5、白居易说,“言者心之苗,行者文之根,所以读君诗,___________”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人文科学家认识世界体验人生的重要方式,但是“秀才不出门,___________”也并非怪论。
7、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现实,使人们懂得了一个重要道理,即现代民主政治、现代经济与科学技术,必须有相应的___________作支持,才能够真正发展起来。
8、人文科学作为一种满足人类精神世界需要的科学,它的价值与功能从根本上来说首先是一种___________,其次才是物质形态和工具形态。
9、中国哲学对于道德的追求更看重“内省”、“感化”和“___________”。
10、如果说“继承”、“回归”是历史学的形式特征,那么“___________”、“革新”则是历史学的内在灵魂。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10小题,共20分)1、《作为文学虚构的历史文本》是___________的著作。
A、美国后殖民理论家萨义德B、英国文学理论家伊格尔顿C、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D、中国学者闻一多E、美国新历史学家海登·怀特2、___________等学者属于实证主义哲学家。
A、卢梭B、孔德C、歌德D、边沁E、穆勒3、17、18世纪以后,古典时代的“思辨式”、“整体式”人文科学研究方式,转变成为近代的___________研究。
A、理性B、统计式C、分析性D、调查式E、专业性4、确立人文科学应有的___________与学术规范,减少来自政治权力和行政手段的随意性人为干预,对于人文科学的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A、主体地位B、依附性C、政治性D、科学尊严E、思辨性5、人文学者必须对自己的思想和道德理想身体力行,___________,才能创作出气势雄浑的作品,产生超凡脱俗的思想。
A、蝇营狗苟B、重修身C、重践履D、唯唯诺诺E、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6、人文学者总是对世界对人生充满幻想、好奇、去追求一种___________般的学术境界和思想世界。
A、忘我B、自然C、本真D、唯美E、诗意7、“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是___________说的。
A、茅盾B、鲁迅C、龚自珍D、周作人E、罗斯福8、历史学强调继承与发展的有机统一,___________是历史学真理追求的内在灵魂。
A、继承B、变易C、回归D、革新E、理性9、治天下者以___________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
A、文B、纲C、理D、伦E、史10、五四时期,在___________等人的倡导下,青年知识分子发起了“文学革命”、“史学革命”等新文化运动。
A、陈独秀B、李大钊C、周作人D、胡适E、鲁迅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认识论2、实践论3、人文主义4、历史学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简述人文科学发展进步区别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独特模式。
2、为什么说人文科学既是古典的、怀旧的,又是现代的?五、辨析题(共10分)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区别。
六、论述题(共20分)人文科学的发展需要哪些制度保障?模拟试题(三)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10小题共10分)1、科学主义2、知行合一3、为去圣继绝学4、屈原放逐乃赋离骚5、亦知君为人6、能知天下事7、精神观念环境8、精神形态9、身教10、变易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10小题,共20分)1、E2、BDE3、CE4、AD5、BCE6、CE7、C8、BD9、E 10、ABCDE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哲学的一个部分。
探讨认识与思维问题的“认识论”或“知识论”,它探讨知识的性质、意义、来源及其可靠性。
2、哲学的一个部分。
探究人的历史与实践活动及其实现方式与制约因素的“实践论”或“历史哲学”,重在探究人类如何以自己的主体性活动,在与自然、社会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构中创造、改变和发展自己的属性。
3、19世纪以来,在法国、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却流行着“人本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传统。
他们反对将自然科学的方法与概念原封不动的搬到精神科学的领域中来,反对一元论的科学观念而主张科学形态的两分法。
他们认为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的着根本的区别,后者必须以主体性的解释和理解的方式来阐述说明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的意义、价值,而不能用价值中立性纯客体分析方法,或用经验主义和逻辑主义的方法来推导归纳我的精神文化现象。
4、历史学看作是历史学家在对人类以往的历史经历进行系统化知识整理,对历史的本质、历史的意义所作出一种理论解释和精神体验。
这是一个由历史学家们根据自己的主体观念和意识构建起来的、高度浓缩了的关于人类过去经历与情感的精神世界。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人文科学是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的有机结合,人文科学成为一种具有浓厚历史积淀色彩的古典主义学科形态。
因此,人文学科的发展历史,既表现为人类在人文世界领域知识的不断积累、理论的逐渐丰富完善、学科体系的日益扩大的图景,同时也表现为人类对人之本质、人之意义等精神价值问题不断作出新的理解和体验的图景,表现为人类价值观念与精神形态的演变过程。
人文科学研究的价值、意义等命题具有永恒性与重复性的特点,使得人文科学的研究既是古典主义的,也是现代主义的。
2、人文科学以人的精神、观念和情感世界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为人类构建一个关于生存意义和生命价值的理想世界,使人类在心灵上有所归属,有所安顿。
而我们说,人类对存在目的与终极意义的这种不懈追问,对生命之谜与世界本身的这种不懈解读,是这样的古老,这样的遥远与恒久,它是一种与人类全部历史相伴相随的人类永恒需求。
由于人文科学基本主题的永恒性和重复性,人文科学的世界呈现出的那种古老特征与悠远色彩,使得人文科学常常被人们称之为“古典学科”、“古典学术”,或是“古典思想”。
但另一方面,人对生存价值与生命意义等终极问题的追问,本身又是一个人类主体实践的历史过程。
每一个时代的人,每一个不同历史文化环境下的人,都要自己的时代,依据自己的需要,靠自己的努力,重新去追问解读这些古老的命题。
对这些恒久主题的解读与追问,都是与每一具体时代的人类主体实践联系在一起,与不断变化发展着的人类生活环境与时代条件联系在一起的。
由此,又使那些古老的主题都成为时代的主题,成为现代人超越现实向往未来的精神追求。
五、辨析题(共10分)“科学主义”最早的代一有人物是19世纪的英国、法国学者如孔德、边沁、穆勒、圣西门等人,他们主张以分析性的逻辑实证主义的方式来研究人类社会生不知的一切方面。
他们认为科学在方法论和认识论方面应该是统一的,自然科学的方法可以扩展到一切社会和人文的研究领域,他们反应传统人文科学中那种形而上学的思辩传统和个体情感体验,认谡科学必须以确定的知识与清晰的逻辑概念体系为表面形式。
在法国、德国等欧洲在陆国家,却流行着“人本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传统。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们主张科学具有两种不同的形式,即自然科学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两种形式。
他们认为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应该有自大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
精神科学或者文化科学必须以主体性的解释和理解的方式来阐述说明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的意义、价值,而不能用价值中立性纯客体分析方法,或用经验主义和逻辑主义的方法来推导归纳我的精神文化现象。
六、论述题(共20分)从一个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角度出发,国家、政府和社会必须对人文科学的健康发展从外部环境上给予必要的支持,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和环境条件,使人文科学的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民普及工作得以在遵循科学发展与人才培养内在规律的状况下正确健康地发展。
必须将人文科学同时也作为一种具有科学属性和学术自身要求的事业来看待,尊重人文科学发展进步和人文学术事业正常运作的本质要求与规律性,让人文科学研究者进行独立的、自由的、创新式的研究与探讨。
人文科学并不是一些从属于国家政治的意识形态和道德伦理说教,人文科学不等同于意识形态或道德信条。
确立人文科学的应有主体地位和科学尊严与学术规范,减少来自政治权力和行政手段的随意性人为干预,对于人文科学的健康正常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在人文科学的科学家共同体内部,也还必须建立起学者们遵循的合理公正的学术体制与学术制度,从而使学者们能够在一种公平、开放、自由的学术环境中进行学术研究活动。
学者们必须有宽容精神与平等意识,有开阔容纳的学者胸禁,有“兼容并包”、“汲纳众家”的学术开放意识,以一个合格的科学家或学者应有的气度,不断与科学同行或其他学科领域的学者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往。
反对一切形式的“学霸”或“学阀”对学术同行或其他学科领域的学者的学术工作及其成果的压制与否定。
人文科学家之间的学术争论和学术分岐,只能以平等的讨论、争鸣、比较来解决,而不是由行政权力或学术权威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