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课前预习预习时顺带把这些题给做了,试试你的身手呀!1.我国早期的国家经历了、、三个朝代。
2.在下列表格中填写出上古三代第一位和最后一位国王的名字。
3.通过《成语词典》等工具书,收集一些有关夏、商、西周时期的成语。
课堂练习重点难点部在这里了,课堂上就把它们解决吧。
4.任国王,标志着制代替了制。
5.从夏朝历史分析,国家有哪些暴力机构?当时国家政权的象征是什么6.看图回答:和是我国进入文明时代取得的重大成就。
7.参考《上下五千年》等历史书,说一说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的故事。
8.看书回答:西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表现在哪几方面?9.动脑筋:有人把商朝称为殷朝,这一说法对吗?为什么?和是我国进入文明时代取得的重大成就。
7.参考《上下五千年》等历史书,说一说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的故事。
8.看书回答:西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表现在哪几方面?9.动脑筋:有人把商朝称为殷朝,这一说法对吗?为什么?10.看图分析夏商西周统治区域主要在流域,说明这一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
11.《诗经·小雅》有言:“溥天之下。
莫非王土。
”这说明西周时期实行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制度?课后测试走出教材,迁移发散,你的能耐是不是真的有长进了?一、填表题12.填写夏、商、西周大事简表。
起止时间历史大事影响夏商西周二、识图题13.公元纪年法可以图示为过去人们说,夏建立在公元前21世纪,现在历史学家经过考证,把时间确定为公元前2070年。
这两种说法矛盾吗?为什么?三、简答题14.成语“逐鹿中原”是什么意思?夏商西周的朝代更迭也有这个意思吗?四、历史谜语15.千头万尾一条虫(打一历史人物)16.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打一中国古代地名)17.流言谤周公(打一成语)18.第二季会议共七天(打先秦朝代三)五、图示判断19.用下列图示表达周朝历史的演变是否正确?答案:第5课1.夏商西周2.第一位国王最后一位国王夏禹桀商汤纣西周武王幽王3.肉林酒地、毁于一旦、反戈一击、道之以目、问鼎中原等。
4.启世袭禅让5.国家的暴力机构有:军队、刑法、监狱。
城堡、大型宫殿是国家政权的象征。
6.青铜器文字萌芽的刻画符号7.略(可根据教科书上的内容叙述)8.(1)农作物品种增多;(2)已有人工灌溉;(3)手工业分工较细;(4)原始瓷器制作较为普遍;(5)建筑物上使用瓦。
9.对。
因为商朝后期将都城迁到殷。
l0.黄河发源地之一11.全国土地名义上归周王所有,贵族和平民从周王那里分得土地,只有使用权,不能转让和买卖。
12.起止时间历史大事影响夏前2070一前l600年禹铸九鼎上古行政区划商前1600一前l046年盘庚迁殷商朝又称殷朝西周前1046一前771年牧野之战武王建立周朝13.不矛盾。
因为公元前2070年包括在公元前21世纪时间范围内。
l4.比喻群雄并起,在中原争夺天下。
有。
l5.禹。
16.牧野。
l7.毁于一旦。
l8.夏商周。
l9.错误。
因为春秋、战国属于东周时期。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朝的建立、商汤灭夏、商朝建立、盘庚迁殷、武王伐纣、西周建立、西周的灭亡等基本知识,说出夏、商、西周三朝的更替顺序;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能概括其相似之处。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阅读自学、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比较;通过课堂讨论等活动方式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夏朝的学习,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夏、商、西周灭亡的史实,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了解夏、商、西周大量精美文物、历史遗迹,树立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了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奴隶和平民的艰苦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重点与难点〗通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初一学生对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公元纪年法中纪年与世纪的换算方法的了解。
〖教学过程〗导入: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做首领的?传说中的尧、舜、禹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做部落联盟首领的?这种方式叫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但是在禹之后,禅让制被破坏了,人们又通过什么方式来传递王位的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的内容。
一、“家天下”的夏朝:出示“大禹陵”的图片,提问:大禹陵的修建说明了什么学生答:说明了大禹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高。
提问:大禹为什么威望这样高?学生答:“大禹治水”。
大禹因治水而威望大增,传说中的大禹还做了几件有助于提高其威望、巩固其地位的大事,要求学生阅读归纳。
学生归纳:①涂山召见部落首领,②划九州,筑九鼎。
大禹凭借日益增长的威望和权力,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归纳知识点: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建都阳城。
学生识图,夏朝的地理范围及阳城的具体位置,了解阳城是今天的哪个城市夏朝的建立,意义深远,中国历史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提问: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学生回答。
更令每个炎黄子孙自豪的是:①从时间上看,中国是仅次于埃及进入文明时代的国家。
②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历史发展惟一没有中断的国家。
二、“禹传子,家天下提问:“禹死后,他的王位由谁继承了呢?”学生回答学生阅读启继承王位的经过,讨论:“你认为禹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在禹执政的后期,由于私有制的出现,禅让制已经走向终结,启在禹的扶助下已经树立起威望、形成了特权。
教师小结:启继承了父位,从此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这就是王位世袭制。
提问:“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哪个历史人物退位才结束?”学生根据小组准备的结果进行回答。
指导学生观察《二里头宫殿复原图》及阅读文字,分析据此所获得的信息:筑有大型宫殿,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情况等二、商汤灭夏:1.商朝的建立指导学生观察《“桀驾人车”汉画像石》,提问:这是夏朝最后一位国王桀,你认为他的怎样一位国君,你能预见到他统治的结果吗?学生讨论回答:桀已经失去民心,夏朝衰落,即将灭亡。
与夏朝的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族的强大,由此推断:商灭夏。
归纳知识点,板书:公元前1600年,商汤,商朝,建都亳。
观察《商朝形势图》,商朝在建立之初的300年左右的时间里,先后七次迁都,提问:你认为商朝当时会因为什么原因而迁都?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战乱、洪水、政局动荡、占卜迷信、外族入侵、自然环境的恶化等。
2.盘庚迁殷:归纳知识点,板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
学生识图,殷的地理位置。
至此,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后人也称商朝为殷朝。
商朝为管理国家设置了各项事务官员,建立了军队,其疆域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看插图《商代石人和玉人》、《商代玉器》、《商代玉蚕》、《商代铁刃铜钺》,体会商代经济文化的进步。
三、武王伐纣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问:你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一下纣王?纣王在你们心目中是什么形象,课下给他画一幅像。
学生回答。
接着提问:昏庸残暴的统治将预示着怎样的结局?介绍武王伐纣的经过,800多部落共同讨纣,以及纣王军队阵前倒戈,反问:这些史实是否印证了你的预言?说明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历史分析能力。
1.西周的建立:归纳知识点:前1046年,周武王,建都镐京,周朝史称西周。
识图。
2.西周的发展:学生阅读《诗经》节选及课文,提问:西周的土地如何分配?西周的农业和手工业还有哪些进步?学生讨论归纳回答。
教师指出,西周经济的繁荣同样也是平民的劳动者所创造的。
3. 东周的建立:学生讲述“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昏庸统治使其失去民心、预示着统治的灭亡。
归纳知识点: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小结:指导学生将本课内容中的重大事件在自制的年代尺中标识出来。
〖巩固练习〗做配套填充图册中的相关内容。
教案点评:本教案采用了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展示大量的文物图片,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历史情境。
同时,教师还在教学重难点部分,为学生提供了讨论、讲故事等机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由于本课的时间跨度较大,内容较多,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制大事记年表的方法,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填空题1.夏朝建立了______和______,制定了_______,设置了______。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_____压迫____和____的工具。
2.商朝的创建者任用有才干的________等大臣,建立起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建都在________。
3.夏朝的统治中心在今天的_________西部和_______南部一带。
夏朝最后一个国王_______,是有名的暴君。
答案:1.政府机构军队刑法监狱奴隶主阶级奴隶平民2.伊尹亳3.河南山西桀观察下图,请回答:①此图所绘器具的名称是什么?②它是什么朝代制造的?有什么特点?③它的制造说明当时何种制造业发达?答案:①司母戊鼎。
②商朝后期制造,它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③说明商朝时,青铜冶铸业发达。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一、教材分析世界历史上,只有中华文明五千年延续不断,这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豪的。
约公元前2070年,即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之时,我国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
在世界古代史上,中国仅销迟于古老埃及进入文明时代,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
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国古文明形成特色、走向繁荣的重要时期。
二、学情分析本课内容跨三个朝代,知识点多且比较琐碎,但内容浅显,学生容易了解和接受,能力目标较低。
重点应放在学生自主学习上,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或课堂讨论的方式归纳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和学习目标1.让学生知道夏朝建立的史实,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以及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2.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地分析评价,鼓励学生课堂参与讨论活动,提高学习兴趣3.学习奴隶制国家的更替过程,感悟“得道我助,失道寡助”的深刻含义,体会中国悠久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理念和方式本课内容比较浅显,整个课堂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为主,通过自主阅读课文,知道夏朝建立的史实、夏商西周的更替过程。
王位世袭制与禅让制的区别,教师应给予点拨指导。
对于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教师可适当补充资料,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商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
总之,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条不紊。
五、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阶段这一课,教师必须制定一个详细可行的、能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计划,放在多媒体课件中,供学生参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的放矢,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