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情况的汇报

关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情况的汇报

关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情况的汇报
近年来,我市不断建立完善创业孵化、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和创业扶持的工作机制,为创业者营造公平公平的创业环境,有力推动了创业促就业工作连续健康稳固进展。

现将我市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情形汇报如下。

一、差不多情形
近年来,**作为老工业基地,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劳动力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为有效破解就业难题,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科学进展,我们早在2002年就把创业工作纳入到就业工作的大格局中来,提出了“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的工作思路,出台了一系列鼓舞创业的政策。

通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究,形成了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孵化和创业扶持“四位一体”的创业模式。

我们把扶持创业带头人作为促进就业的关键来抓,突出了“一人创业带动多人就业”的倍增效应。

专门是十七大召开后,我们积极贯彻“实施扩大就业的进展战略,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方针,把大力推进创业工作作为全市就业工作的要紧任务,相继出台了《**市创业促就业工作方案》和《**市创业促就业工作实施意见》等文件,进一步优化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孵化以及创业扶持等方面的政策体
系,极大地促进全市就业工作的开展。

三年来共培养创业带头人***人,带动就业***万人。

二、要紧做法
(一)完善创业孵化机制,通过“特区式”孵化培养创业带头人
建设创业孵化基地,是政府引导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择业观念转变的有效途径。

一是建立创业孵化园,开创创业特区。

我市是一个以钢铁工业为主的重工业都市,在体制转型中,大量企业富余人员下岗失业。

为了引导他们走上创业就业之路,市委、市政府先后投资近1400万元,利用停产企业闲置场地,于2001年建立起全省第一个机构编制独立的创业孵化园。

孵化园建设面积为16000平方米,要紧吸纳那些综合素养优秀的创业者和创业企业。

全国再就业明星郝巍的“康泰华家护中心”确实是首批进入孵化园的企业,通过孵化积淀,“康泰华家护中心”迅速进展,目前已成为建立了遍布全国的连锁加盟店236个,吸纳下岗失业人员6000多人的“康泰华健康服务”;二是鼓舞创业企业进展,提供优待政策。

孵化园区中的创业者享受“两免费、三优先”的优待政策,即“免费提供创业场地、免费参加创业培训,优先给予创业指导、优先办理开业手续、优先提供援助补贴”。

创业孵化园区真正成为了创业人员实现创业愿望的“特区”,成为了创业企业进展壮大走向市场的“孵化器”。

几年来,我市
共为创业者减免各项税费12320万元,发放小额贷款10827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创业工作的深入开展;三是坚持可连续进展,广征创业项目。

功能完备的创业孵化园区只是扶持创业的硬件载体,好的创业项目才是帮扶创业者实现创业的关键。

为此,我们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适合下岗失业人员的创业项目,同时与兄弟市紧密联系,猎取更多创业项目信息。

几年来,创业服务中心已成功孵化企业368户,开发就业岗位2.6万个。

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十大“创业示范都市”,创业服务中心成为全国劳动保证系统优质服务窗口。

(二)完善创业培训机制,通过“对接式”培训增强创业者本领
创业培训是关心创业者获得知识和技能、保证创业成功的关键一环,行之有效的创业政策对推动创业培训工作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是拓展对象,营造全民创业氛围。

为鼓舞更多的劳动者参加创业培训,我们拓展了原有的创业培训政策内容,不仅为下岗失业职工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也鼓舞退役士兵、农村初高中毕业未升学人员、在城镇公共就业服务中心登记求职的农村劳动力以及返乡创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免费的创业培训,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二是提高质量,引进先进创业理念。

为保证创业者学到创业本领,引进国际劳工组织举荐的“SYB”(创办你的企业)创业培训项目,实施了“创业意识+创业技能+专业知识”的“三合一”创业培训,并邀请国际劳工组织的创业培训师来鞍讲
学,加强自身师资力量的培养,提高教学能力,从而提高了培训质量;三是强化技能,奠定创业预备制基础。

在开展创业培训的同时,抓好劳动预备制对象劳动技能的培养。

我市在工业园区邻近规划建设占地1.7平方公里的职教基地,利用园区企业作为实训基地,开展职业培训和技能训练。

目前,仅市技师学院就设置了数控机床、轧钢铸造、采矿选矿、化工化学、食品加工等47个专业,在校生达到1.5万人,这些人将成为以后创业的主力军。

几年来,全市已开办SYB培训班165期,培训学员7605人,有效地提高了创业人员的创业能力和就业本领。

(三)完善创业指导机制,通过“个性化”指导提高创业成功率
为幸免创业者盲目投资,降低创业风险,增强创业信心,我市制定了一系列的创业指导政策。

一是创业前的“一对一”指导。

在我市的创业中心设立了信息查询室,开发了创业信息查询软件,建立了政策咨询、开业指导、创业项目、再创业企业及产品数据库。

在各级劳动保证工作平台,开设创业服务窗口,组织综合素养高、服务意识强、体会丰富的工作人员进行“一对一”的创业指导,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项目开发等服务;二是创业中的“一站式”服务。

在市创业服务中心设立了服务大厅,工商、税务及金融等相关部门开设专门窗口,在政策解答、工商登记、税务减免、金融信贷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一条龙”服务,大大提高
了办事的效率;三是创业后的“个性化”服务。

成立了由大学教授和劳动保证、工商、税务、财政等部门专家组成的创业服务理想团,开展个性化创业指导,关心创业者选择创业项目,分析经济走势,对创业企业问题进行咨询和会诊,这种“一人一策、一企一策”的创业指导,有效地提高了创业者的成功率。

(四)完善创业扶持机制,通过“零距离”扶持提高创业工作效率
政府推动创业,关键在于营造创业就业的环境和氛围,在于政策上的大力扶持。

一是营造工作环境,形成创业氛围。

为切实担负起政府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职责,我市出台了《**市创业促就业工作方案》和《**市创业促就业工作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把创业就业与经济社会进展统筹研究、同步推进。

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浓厚创业氛围;二是是营造进展环境,为创业者提供舞台。

近两年,我市大力进展工业、现代流通服务业,每年新开工项目上千个、新增规模以上工、商企业600多家,这些项目和企业成为全社会创业的依靠。

我市拓展了300平方公里工业空间和城区8平方公里商业空间,为创业企业进展壮大提供舞台;三是营造政策环境,激发全社会创业积极性。

我市出台一系列鼓舞扶持“零就业家庭”人员、厂办大集体改制分流人员、残疾人、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等创业就业的具体
政策措施,降低创业门槛。

突出“以人为本、强化服务”的理念,实现创业服务“零距离”。

三、存在问题
要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失业人员创业贷款难。

缘故是专门多失业人员不具备贷款条件。

另一方面是缺乏创业人才测评制度。

目前还没有科学的创业人才测评标准,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创业能力,存在风险高成本大的问题。

四、下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自主创业,引导创业,互助创业,扶持创业”的原则,充分发挥“创业示范基地”功能,积极打造创业培训品牌,通过市场手段整合社会资源,使政府的有限资源得到更大的发挥,建立起创业促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深化“四位一体”创业模式,扩大创业孵化规模
在完善市创业孵化园功能的基础上,健全县、区创业孵化体系和场所,形成市、县、区创业孵化体系。

连续对孵化企业实行“两免费、三优先”的政策,提供“个性化”创业指导,实施“零距离”创业扶持,在创业场地、洽谈室、产品展现厅以及信息公布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

(二)强化创业培训治理,扩大培训对象范畴
将大学毕业生、退役士兵、农村转移劳动力等城乡创业者纳入培训范畴,让更多的劳动者对创业有深入的了解,举
荐适于创业的项目,鼓舞学员自主创业。

进一步加强培训基地和教师治理,扎实推进SIYB项目,突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员的创业成功率。

(三)推进就业工作规范化治理,完善创业促就业机制。

严格执行创业工作规范,各级就业部门设专门的创业服务机构,街道、社区劳动保证平台设创业服务窗口,为创业者提供培训、指导、项目开发、融资服务、创业孵化、跟踪扶持等全过程服务。

健全创业人员和创业企业资源库,实现政府资源与创业者需求有效对接。

连续面向全社会有奖征集创业项目,不断充实创业项目数据库内容。

强化“1+X”就业模式和创业模式,发挥部门联动机制优势,发扬典型的示范作用,完善创业促进就业机制。

总之,通过创业工作的开展努力制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建立起的多渠道多层次的就业服务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