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维修注意事项
硬件维修先防“电”
并不是所有故障,都一定要抱机器到维修点去。
比如电脑的电源线或插座坏掉或者同样会造成电脑不开机,这些都需要用户做一些简单的排除;再比如,显示器坏掉会造成无法开机的假象,但是如果仔细听机箱内部运作发出的声音,和正常工作时加以对比,也可以很轻易的发现这个问题。
总之,一定要自己先尝试把所有外部因素刨除,确定是电脑内部的原因,才应该考虑送修。
那么,在真正需要送修的情况下,你的爱机在维修中心会经历怎样的历险呢?让我们来看一下。
首先在对硬件维修之前要非常注意的是一个字“电”。
这个“电”字有两方面含义。
首先,连接电脑的强电对人是危险的,其次,人身体上的静电对很多电脑元器件都可能造成损害。
虽然危险是存在的,但是只要合理的操作,电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并且是可以控制的。
首先,确定是硬件故障后,要先关闭电源,在最初的一些检测之前也不要接通电源,防止某些故障进一步加剧。
首先被怀疑作案的,就是开关电源(简称电源)。
作为电脑的心脏,计算机电源出现问题的几率并不小。
其实电源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还是非常重要的,但却是人们非常容易忽视的一点。
在装配电脑的过程中,如果没有重视对电源的选用,很可能在日后的使用中带来一些问题。
常见的有系统不稳定,时常自动重启,有时不能正常开关机等等,严重的可以烧毁主板及硬盘等。
由于其负责所有部件的供电工作,因此电源的稳定性甚为重要。
一台计算机如果不能确定供电是否良好,就要检测认电源的好坏。
首先令电源供电脱离各种连接部件,就是不加任何负载,然后启动电源,看工作是否正常。
ATX12V 1.3版对电压浮动范围的规定
需要注意的是,一款质量合格的电源应该具有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功能,如果这两点达不到标准,在使用中容易产生危险,甚至引发火灾。
[注意防止静电对电脑造成的危害]
正常状况下,人体内可蓄积超过20,000V的静电电压。
当用户给电子流动提供一条导电路径时,蓄积在体内的电荷就会冲出体内,向离用户最近的金属物体流去,结果发生短促而刺痛的放电,这一般对人体没有危害。
然而对于从事PC维修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问题可就不一般了。
维护人员在处理或替换电路板、集成电路块,需频繁地接触各种元器件,而半导体设备对于来自静电的刺激极其敏感,一般元件的耐压值只有几百伏。
因此静电足可造成芯片被击穿甚至主板被烧坏等等。
所以在维修过程中要非常注意,应该防静电手环,把腕带一端带在手腕上,另一端牢牢地与地面连接,以使静电从人体内流走。
或者在接触硬件之前,把手放在金属机箱上或接地设施上触摸一下,释放体内静电。
防静电手环、腕带、脚腕带
硬件维修的核心部件--主板
我们知道,计算机中的绝大部分配件都要与主板相接。
因此主板就是电脑机箱内最为复杂的部分之一,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配件之一。
由于其功能繁多,产生故障的几率也大。
如果一块主板出了问题,其他配件就很难正常工作了,这也说明了主板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
这里我们就先谈谈计算机主板的维修,其中有很多内容在板卡上都有共性,可以举一反三,同样的维修方法很可能在显卡,声卡上也可以应用。
首先对于一块有故障的主板要进行清洁。
因为主板上有很多连接是采用插脚的形式,这就可能令引脚氧化而接触不良,而灰尘的堆积也可能令一些元器件短路。
经过这个步骤,有时问题可能就解决了,就算没有效果清理干净后的主板也会方便后面步骤的检测。
[观察法]
在维修过程中,其实有一些故障是直接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出来的。
仔细的观察完全可以发现很多的问题所在,这也是DIY们可以很快掌握的查找故障的方法。
便于观察的故障如下所示:
这里我们关于主板的维修就进行一个小结,我们也只能是做一个浅显的展示,其实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有不小的技术含量。
并且很多工具只有专业人士才能操作。
不过作为一个DIY在维修中的很多方法还是可以借鉴的,对于一些简单的测量焊接等,相信动手能力强的读者还是可以独立完成的。
感兴趣的读者还可以通过购买一些书籍系统的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在硬件维修领域也有一些专门的认证。
随着电脑保有量的不断上升,维修问题将成为广大用户普遍面对的问题。
因此我们驱动之家也将给予电脑硬件维修行业更多的关注,如果读者感兴趣我们将与业内人士合作,推出更加全面具体的维修文章,相信无论对于一般用户还是DIY玩家都能受益非浅。
[电脑硬件维修业]
当前电脑硬件维修领域比较混乱,政府方面也一直没有严格的规范。
由于硬件维修的复杂性,维修的质量和价格也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一般由当事人双方协商制定,市场无序。
此外,在监管方面也缺乏力度,乱收费现象比较普遍。
这种环境就令消费者在遇到硬件损坏后非常苦恼,除了这篇以技术介绍为主的文章外,我们还有一篇关于揭露维修黑幕的文章,相信可以令你对维修行业的“暗处”有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