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6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6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一、预设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玩耍,一本正经,绒毛,引人注目,合拢”等词语。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3.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引入学习
1、孩子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发现了一片美丽的草地。

想知道在这片美丽的草地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吗?这节课,我们就接着学习第16课《金色的草地》板书《金色的草地》请大家齐读(齐读第1自然段)(出示图片和第一自然段)
2、如果你站在这金色的草地上,你最想做什么?
预设:生1:我特别想躺在上面晒太阳、打滚。

生2:我还想跟小伙伴们在这样的草地上开心地玩耍呢。

二、融情入境、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那书中的小朋友做了什么呢,我想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大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想想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出示第二段及听读要求)
预设:学生交流(兄弟俩在草地上快乐玩耍的情形)
3、再读这段话,看看哪些词句最能体现他们玩耍时“快乐”的感觉,划一划,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他们快乐玩耍的情形。

4、指名朗读自己画出的句子,课件适时出示这段话中的第2、3、4这三句话。

好,我们先来看看看看兄弟俩都是怎么玩耍的,找出关于他们的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

动作描写是——神态描写是——
“一本正经”怎么理解呢?(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

谁能用“一本正经”,说一句话?
那么,“引人注目”又该如何理解?嗯!(吸引人们注意)课件出示第5句话:“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请大家开动脑筋,大胆地想象一下:除了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外,兄弟俩在这片金色的草地上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呢?(比赛看谁把蒲公英吹得更远更高......)
对呀!蒲公英给兄弟俩的童年生活带来了太多乐趣了!
5、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上来演一演他们快乐玩耍的情景。

我们先来发挥想象,把上面的文字补充完整。

出示填空题,帮学生展开细节的想象。

(出示要求:我会演)指名演自告奋勇地上台表演玩耍的过程,让过程更具体可感。

谢谢他们的表演,让我们感受到了兄弟俩的快乐!
三、探究交流,体验快乐
(一)学习第三段
1、发现变色
(1)师: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草地会变色,可是小哥俩是究竟怎样发现草地变色的秘密的?现在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到相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预设生:(相机出示)“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师:为什么要强调很早去钓鱼呢?
生1:说明作者平常起得不是这样早。

生2:作者以前起得不是这样早,没有发现早上的草地与自己以往见到的草地有什么不同。

师:你说得真好!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是呀,这里强调起得很早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作者说——标示绿色“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引生齐读)
师:我们品读文章就要做到抓住重点词语,一个“并”字你又能体会到什么?生:“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认为。

师:是呀,可是这一次的发现却打破了作者以前的认识。

草地呀,原来是会变颜色的,那么你们能用下面的句式连起来说说,草地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吗?草地是会变颜色的。

我早晨起得很早的时候发现草地是__________,中午是___________,到了傍晚的时候,又变成了___________。

(板书:早晨绿色…,中午金色…傍晚绿色)(2)指导朗读
师:如果你是文章的作者,此时面对如此多变的草地你的心情怎样?
生1: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我一直认为这片开满蒲公英的草地是金色的,可是它也有变色的时候!
生2:我觉得太奇妙了!这片草地居然会变色!
生3:有了这样的发现,我感觉非常兴奋!
师:是呀!多么奇妙的“变色草地”,发现这样的奥秘,怎能不让人感到兴奋!那么,应该怎样朗读这些句子才能把这种兴奋的心情表达出来呢?谁来试试?出示句子
(指名读)你来试试。

师评:哎,读的真好,语调的渐渐升高,读出了那种惊讶、欣喜的感情。

来,让我们也学着这位同学的方法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齐读
2、寻找原因
师:看到如此神奇的草地,你最想做什么?
生:我最想知道它为什么会“变色”?
师:让我们赶快再来读课文第三自然,看看作者又发现了什么?找到了用波浪线划出来。

根据交流,(相机出示手掌图片,讲解)
(出示句子)“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师:草地的颜色变化随什么变化而变化?
生:蒲公英的花的变化
生: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我从“张开”可以体会到蒲公英开花时是金色
的,“合上”时把金色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1:比喻的方法。

师:真神奇呀!我们大家来演一演。

伸出你的小手,让我们来做做蒲公英花变化的样子。

合上、张开,合上、张开。

花朵张开时,——(出示课件: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一朵蒲公英张开,能让草地成为金色的吗?那第二朵谁来开?第一组读第三朵,谁来第二组读第四朵,第三组读
所有的花朵一起张开时——引读: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并出示两张图片)
当花朵一朵、一朵合上的时候,你又看到了什么呢?(草地又变成绿色了)师:看来,这秘密就在这蒲公英身上了。

师:终于知道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了!现在这样美妙的画面就展现在我们面前()(播放不同时间不同颜色的草地),
那你能按照时间顺序,结合蒲公英这一特点,为这些美妙的画面配音,并介绍草地变色的原因吗?(学生练习复述)依次出示提示语:
蒲公英的花就像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

早晨,草地___________,因为蒲公英___________;中午,草地___________,因为蒲公英___________;傍晚,草地___________,因为蒲公英___________;
(二)学习第四段
师:面对着这片草地,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
引读:(出示句子: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师:所以作者说——标绿“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你理解这句话吗?
生1:这句话非常生动。

我们起床时,蒲公英的花就开放了,到了晚上,我们睡觉时,蒲公英的花就合上了,就像和我们一起睡觉一样。

生2: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师:是呀!这怎么能是一株普通的蒲公英花呢?它就是我们一位可爱的朋友!面对这样可爱、神奇的朋友,我们怎么能不喜欢呢?那就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
1、指名读句子。

2、师:学到这里你明白草地为什么会变色了吗?(指名回答)
过渡:原来草地会变色是与蒲公英有关啊!这是多么的可爱!多么的有趣啊!就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最后一段吧!(齐读)
师:通过这短短的几句话中你感受到小作者对这片草地有着怎样的感情呢?(喜爱、喜欢……)
师:你认为这段话中哪一句话最能表达这种爱!
预设:有同学说是第一第二句,也有同学说是最后一句,我们先看看第一第二句(1)(出示句子)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师:如果将句中的这两个“!”改成“。

”后,作者对这片草地的爱是深了还是浅了?你体会到了吗?
过渡:所以,可别小看了这两个“!”,感叹号使语气强烈,表示感情强烈,它分明在向我们表达“我和弟弟”对这片草地那浓浓的爱呀!谁再来读读。

下面看看最后一句
(2)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思考:作者把蒲公英当做成了什么来对待?
(把蒲公英当作自己的朋友、当作自己最要好的伙伴……)
过渡:是呀!作者哪里是把它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爱呀!他分明是把蒲公英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爱!再读一读这句话,把这份爱好好的读出来吧!(指名读)
四、拓展延伸、深化认知
1、探究交流:从文中的“我”为什么会发现草地的颜色发生变化并找到其中的原因的过程中,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要学会认真观察事物......)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观察不仅能够让人发现更多知识,而且还会给观察者带来很多乐趣。

(板书:认真观察)
2、出示课后“交流平台”的句子,说说自己从中读懂了什么。

师适时引导他们进一步明确观察的作用(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方法(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3、出示“拓展交流”说说在我们广阔的大自然里,还有哪些植物是充满神奇的呢?(含羞草、向日葵......),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将变化情况以及引起变化的
原因说清楚,必要时予以纠正、补充。

五、课堂小结
1、大自然中有许多奇特、神秘的现象正等你们去发现、去探索呢!孩子们,只要你们能够认真观察自然,老师相信你们也会像文中小男孩那样发现潜藏在大自然中的无限奥妙呢!
2、(出示“初试身手”)仿照课后“初试身手”中的示例,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