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提高井下作业培训质量、井下作业的特点[1]井下作业是一种以提供设备和劳务为主, 以提供技术服务为辅的过程性施工,其产品就是一种过程和服务; 整个服务的过程如同制造产品,由各道工序组成, 通过每一道工序的施工,最终完成整个服务过程(完井), 井下作业有以下几个特点:, 有很多是(一)人员流动性大,工作强度高,而在工作人员中外雇的农民轮换工, 这就注定井下作业系统一线操作工人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文凭程度都不高。
(二)井下作业的批量性、通用性和标准化程度较差,施工的工序复杂,要求高,而且井下作业施工均是以班组为单位,班组所有成员对作业质量均负有相应的责任。
(三)井下作业队伍分散、工作时间不固定。
由于作业的井位不同导致作业施工队伍十分分散, 并且作业队伍施工过程中受到天气、环境和工具等因素约束, 导致施工时间不固定。
(四)可直接检验性差, 问题的隐蔽性强。
下井的管、杆柱及井下工具不易使用直接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只能通过一道工序完成后或是一定时间后用间接的方法予以证实。
一旦发生问题当时并不能很明确的指出问题的所在及其发生的原因, 往往必须返工才能查明原因。
因为井下作业具有这些特点, 所以很有必要对井下作业的具体人员进行操作、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培训。
二、实施多媒体的室内培训, 增强员工的理论知识在培训中, 灵活运用多媒体的培训方式,增强员工的感知力,同时,运用多媒体的方式,通过图、文、音等效果来展示现场很多熟悉的场景, 更提高了员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一)运用多媒体充分体现培训场景, 使培训更加身临其境[2]多媒体可以充分展示施工作业现场, 把现场的问题、处理方法、各种技巧以图、文、音的方式展现出来, 使培训内容更加便于理解, 让培训工作更加贴近实际。
对新入厂工人来说, 多媒体通过图、文、音等效果可以让员工在正式进入工作前充分了解到现场的情况, 对所使用的工具及操作规程有一个感情的认识, 这是只通过传统的方式讲解所不能达到的。
对老工人来说,多媒体的生动形象可以深深的打动他们, 在多媒体的图片中还有他们自己的身影、自己的操作, 通过对操作规程和要求的再现,他们不仅可以知道要怎样操作, 更有利于帮助他们理解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这样操作的原因以及不这样操作的危害等。
(二)运用多媒体可再现许多工作过程, 展示安全、生产等各种现象, 使培训工作事半功倍一个多媒体的图、文、音等效果的展示, 必然带来立体的信息释放,培训工作的开展也以立体的方式进行, 把工作中的问题以立体的形式,展示在广大员工眼前, 可使广大员工更加了解所处的工作环境, 更好地贯彻企业“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主题。
(三)运用多媒体可使员工增加交流的方式及信息量现代企业高效运转, 仅靠语言交流已无法满足需求, 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从多方面充分展示企业在某个领域、某个方面乃至全局的发展进程, 提高沟通效率。
(四)多媒体使员工的思想活跃, 增强员工的创造性一个图、文、音的传递必然带来感官的刺激, 使员工能够身临其境, 使员工的创造性得以发挥。
在生产岗位、从工作方式上去应用, 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三、现场有针对性的培训,更加形象,增强员工的理解和掌握水平小队进行以班组为单位的现场培训是培训工作的升华, 是对室内理论培训工作的检验和最直观的感受, 通过现场培训, 可以更加增强员工的理解能力和掌握水平。
现场培训和施工的工作是相辅相存的, 并不存在有些人认为的现场培训是在有空的时候干的, 在有工作量的时候就只能工作而不能进行现场培训。
井下作业现场培训的一般步骤为(一)班前持表检查各岗位工人持本岗位的《HSE现场检查表》,对表中所涉及的区域进行逐项检查, 对检查出的隐患在汇报给班长的同时进行整改,对自己整改不了,可在施工前由其它岗位人员配合进行整改, 对于本班组不能整改的问题, 由班长统计后报小队值班干部值班干部评价问题的严重性, 决定是监控施工还是停工报公司等上级部门进行整改。
(二)班长召开班前会班长不仅要对自己岗位所涉及的内容进行班前检查,同时,还要汇总本班所存在的隐患, 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对特殊的施工, 应对各岗位进行分工, 以便在施工中能有效的协调配合。
(三)小队干部对当班的任务进行交底, 并对当班所涉及的操作进行培训小队干部对当班施工的主要任务对小队岗位工人进行交底交底包括施工目的、管柱和井下工具规格型号、施工步骤及主要参数、本工序的施工要求、井场周边环境、在施工中各环节存在的HSE相关注意事项及风险控制与消减措施等。
除交底外,还应对本班所涉及的操作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培训, 以便工人能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
(四)工人现场按岗位进行操作在工人按岗位进行操作时, 小队干部负责对本班各岗位所涉及的关键点、危险源等进行逐项的检查, 以确保本班施工中不存在各类事故隐患。
检查后, 小队干部应在现场监督工人按标准操作的程序,对不按标准操作或是操作不到位的进行指出, 并提出注意事项。
通过现场实物、操作进行培训提高岗位工人的理解能力,还有助于加深印象, 杜绝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次发生。
(五)召开班后总结会班长对本班完成任务情况进行简要的总结, 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下步的整改意见。
干部对对按标准操作中较好的作法进行表扬、对违章等不按操作规程施工的行为进行点评, 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很好的克服。
同时, 再次对照操作规程对岗位工人进行培训, 通过班前、班后的培训和班中的施工相结合, 大大的提高了现场培训的效果。
四、分层次进行培训,有的放矢,加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员工更容易掌握根据企业的特点, 把教学任务分成多个层次, 对每个层次分别进行教学,这有利于员工的理解的接受, 在检查效果时,也能够方便、有针对性的进行检查培训效果。
(一)新入厂工人培训对新入厂工人的培训, 主要是培训一些基本的要求、管理规定和简单的操作规程。
由于新入厂工人对施工现场的所有东西都不了解,所以,在培训时,还多照施工现场的工具、设备以及各类安全设施等, 通过照片和视频让员工对这些东西有个初步的了解以便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尽快的融入到工作岗位中。
(二)新工人培训根据现状, 单位将入厂在一年之内的职工定义为新工人, 对新工人的培训, 主要是常见的操作规程。
由于他们从对施工现场无所知到现在已经了解了常见的操作, 而且也在现场进行了操作, 对他们主要是要求他们明白应该怎样操作, 以及在操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三)老工人培训对老工人的培训, 不仅要他们知道应该怎样操作, 而且更应该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操作, 这样操作的原因以及不这样操作可能产生的危害等。
他们是企业一线生产的主体, 负责企业的生产运行, 而且他们还负责对新工人进行帮助和指导, 所以, 在培训中,对这一部份人员的培训也是企业培训的重点之一。
(四)操作手培训业生产的中坚力量, 企业的安全事故有很多都直接或间接的与操作手有关, 所以, 在培训中, 主要对他们进行操作规程中安全知识进行培训, 他们必须了解各项工序中可能出现的各类安全事故以及在出现事故隐患的时候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操作手就是在施工中,控制通井机或修井机的人。
他们是企当然, 操作手还负责设备的保养和维护, 所以, 在培训中还有针对性的增加这部份内容, 使他们对设备的常见故障能够及时发现并排除, 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运转效果。
(五)小队干部培训小队干部作为基层管理人员, 在施工现场负责整个井场的所有事宜, 是施工作业的第一责任者。
基层管理人员[3] 的工作重点主要在一线从事具体的管理工作, 执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指示和决策。
因此, 为他们设计培训内容应着重于管理工作的技能、技巧,如怎样组织他人工作, 如何为班组成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等。
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好比是企业的管理职位, 而“渔”则是管理人员的组织能力。
在观念技能方面,首先应该培养他们在思考问题时, 如何改变思维方法,由被管理者转变为管理者, 即由被动地执行具体指示转为主动地发布指示。
其次, 要重视培训他们掌握组织他人工作的技巧。
他必须尽力使班组内每个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都能融洽, 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使每一个被管理者都能心情舒畅地工作。
再次, 要在培训他们各项操作规程以及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的同时, 更要培训他们的安全知识, 安全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
施工现场的工作量, 不是现场管理人员一人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要在他的指导和带领下,对班组成员进行分工, 使班组成员积极的参与到施工现场中。
同时, 小队干部还应该对施工现场的技术和安全工作负责,是现场培训的主要负责人, 只有小队自身的素质提高了, 才能够更好的进行现场培训,使现场培训不流于形式。
(六)标兵和技术带头人的培训由于井下作业系统是国有大型企业的一部份, 在平时的工作之外,每年都还需要选派部份员工参加企业内部或是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技术比赛, 比赛的成绩也直接反映了企业的培训效果和员工的技术水平, 而参加比赛的员工都是企业内部的技术水平比较高的员工,对他们的培训就在其它所有培训之上, 培训内容更加有针对性, 培训的要求更高,培训方式有时候还包括各种外部培训或邀请外部有经验的教师。
通过这些培训方式, 增加了标兵和技术带头人的培训效果。
五、培训时的注意事项培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而看培训的效果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培训教师和被培训人员都要坚持不懈的付出大量的辛苦所以,为了保证培训的质量和培训的效果, 在培训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领导重视是培训的基础[4]培训对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顺利完成企业的任务都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的主管领导应从长远的角度认识培训工作对企业的重要性, 重视培训, 建立起有效的培训激励制度。
虽然室内培训的具体工作仅由几名兼职培训教师负责, 现场培训的具体工作也是由小队干部负责, 但如果没有领导的支持, 没有行政、政策及资金上的支持, 只会使培训工作变得流于形式、应付检查,最终失去培训的意义。
所以, 开展培训工作的关键, 是领导的足够重视和支持, 每位参与培训的人员都要充分认识到培训的重要作用。
(二)良好的激励制度是培训工作的保障在没有政策约束和鼓励的情况下, 职工们通常不会主动去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因此, 应根据企业和职工的基本特点, 制定出符合生产实际、可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培训制度, 创造最有利的学习条件、学习方式和学习氛围, 通过相对具有诱惑力的激励制度去激发职工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用比较严格的考核制度来约束、消除职工学习的惰性, 从而确保培训工作起到实效。
(三)发挥培训教师的重要作用培训教师是开展培训工作的执行者, 起着传达上级精神、了解实际情况、落实政策制度的中枢作用, 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培训工作的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