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文化之地理知识教案

传统文化之地理知识教案

传统文化之地理常识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地理常识的相关知识,知道地理常识对于古代人的作用。

2.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积累、背诵关于地理常识的诗词、名句,感受其文化影响。

教学重点:理解地理常识的相关知识,积累关于地理常识的诗词、名句,感受其文化影响。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猜一个谜语: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 明阴阳,懂八卦,晓奇门,知遁甲,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自比管仲乐毅之贤,抱膝危坐,笑傲风月,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

猜猜这是谁?----诸葛亮。

诸葛亮可以说是天文地理通晓的天才,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天文,这一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古代地理常识,主要包括地区名、政区名、山川关隘名等。

二、地区名【陇西】古地区名。

泛指陇山以西地区。

古代以西为右﹐故名。

约当今甘肃六盘山以西﹐黄河以东一带。

【西域】西域之称始于汉代。

狭义的“西域”指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

《汉书》有《西域传》。

【朔漠】北方沙漠地区,泛指北方。

社甫《咏怀古迹》之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家向黄昏。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

居于长江中下游以南各个越族的合称。

《吕氏春秋·恃君》:“扬、汉之南,百越之际……多无君。

”【瀚海】也作“輸海”。

含义随时代而变。

①北海,在蒙古高原东北。

一说指今内的呼伦湖、贝尔湖。

《史记匈奴列传》:“骠骑封于狼居胥山,禅姑術临瀚海而还。

”②泛指我国北方及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高适《燕歌行》:“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③指沙漠。

皇甫冉《送客》:“城下春山路,营中海沙。

”④唐都护府名。

贞观中置瀚海都护府,龙朔中以燕安都督府改号瀚海都。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如:洛阳、淮阴、衡阳、江阴。

【岭峤】五岭的别称,指大庾岭、越城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的总称。

这五岭是南岭山脉的主体,位于江西、湖南与广东、广西各省之间。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成。

”毛泽东《七律・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走泥丸。

”【三秦】项羽灭秦以后,以秦的关中之地分封秦朝的三位降将章邯、司马欣、董为生,因称三王或其所辖地域为“三秦”。

《史记·曹相国世家》:“三秦使章平等攻参,参出击,大破之。

”泛指陕西关中一带。

杜甫《冬至》:“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是三秦。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三楚】地名。

战国楚地为“三楚”。

《汉书·高帝纪》注引孟康说: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

后用以泛指湘、鄂一代。

西楚约为今准河以北,泗水、沂水以西的地区;南楚北起淮水、汉水,南包江南;东楚跨长江逾准河,东至于海。

项羽灭秦以后,自封“西楚霸王”。

【三关】古人对三个重要关口的总称。

但各朝代所指不同。

①东汉指上党关、笑、石陉(xng)关。

②三国时指阳平关、江关、白水关。

③南朝时,义阳(今河南信阳)南的平靖关、武胜关、黄岘(xian)关总称为“三关”。

④五代日时,把瓦桥关、益津关、淤口关总称为“三关”。

⑤明代以今河北境内的居庸关、倒马关、紫荆关为“内三关”,山西境内的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为“外三关”。

明代的“三关”是屯兵重地。

【九寨】古代的九个要塞。

《吕氏春秋·有始览》:“何谓九塞,大汾、冥距、荆阮、方城般、井陉、令疵、句注、居庸。

”《淮南子·地形训》中“冥”作“渑”,“殺”作“殺阪”。

【三都】东汉的三都指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宛。

唐代的三都指东都洛阳、北部晋阳和京都长安。

【两都】汉代指长安、洛阳。

又叫“两京”。

三、政区名【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

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

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大致范围是: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淮河以西,嘉峪关以东的地区。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九州、神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后来又有十二州说,即从冀州分出并州,从青州分出营州,从雍州分出梁州。

一般地说,“九州”泛指中国。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赤县神州,又称神州赤县,对中国、中土的泛称、别称、美称。

上古时,炎帝以火德王,炎帝统辖的土地叫赤县;黄帝以土德王,黄帝统辖的土地叫神州。

黄帝打败了炎帝后,统一起来就称作神州赤县或赤县神州。

赤县、神州为天下九大洲之一,下又分九州,即九州中国。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

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四海】指天下、全国。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国】西周直至汉初,天子统治的地域称为“天下”,诸侯王统治的地域称为“国”。

战国后期,较强强的诸侯国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汉初分封了许多诸侯国,如韩信被分封到齐国,立作齐王,后又改封到楚国,立作楚王。

现在指国家。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州】相传大禹治好洪水后,分天下为九州,《尚书・禹贡》记为冀州、兖(yan)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东汉末以后,州成了郡以上的、级行政区。

隋代废都存州,有时又改州为郡。

明清时改州为府,所以有“充州府、青州府、扬州府”等名称;只留少数直隶州直辖于省,其余散州隶属于府。

【郡】春秋至隋唐时的地方行政区划。

春秋时,秦、晋、楚等国在边境设县,后来逐渐推行到内地。

战国时,各国开始在边地设郡,面积比县大,逐渐形成了地方行政郡、县两级制。

秦始皇统廷任免,发给俸禄。

秦朝以后,历代都有郡,只是区域变小了。

隋唐时期,州郡迭该。

宋代废郡,改为府。

【县】春秋以前,县大于郡;战国以后,郡大于县。

春秋初期,秦、晋、楚等大国往往把新兼并的土地设县。

战国时,各诸侯国边地繁荣,才逐渐产生都、县两级制。

秦统一六国后,确立了郡县制,县隶属于郡。

以后,县的上级单位或是府,或是州、军、监、厅。

【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

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

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

【坊】隋唐时期,在京城、州县设坊,坊设“坊正”进行管理。

唐代都城长安城内,除皇城外,共有一百零八个坊,坊内有店铺、佛寺,主要是居民区。

每个坊都筑有高墙,四面或两面设门,供人出入。

这样以来,城市居民分区居住并保持相对独立性,形成了一种封闭管理模式。

唐代长安的坊又称“里”。

唐代后期、五代至北宋,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开始出现店铺侵街的现象,坊市结合,不再设坊,先前严格的坊市规定不复存在。

四、山川关隘名【江河】许多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史记・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河”则指黄河。

【河南、河北】河北,指黄河中下游以北的地区,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山西和河北全境。

河南,指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地区,也指河套以南地区或作为县名。

【河内】黄河以北(中原一带的黄河以北)具体在现在山西东南,河南北部,河北西南。

【河外】黄河以西,今日陕北一带;【河东】黄河以东。

【西河】又称河西,和河外指的一样,黄河以西的地区。

河东和河西是以山陕交界的黄河来划分的,河南和河北则是以中原地区(今河南)的黄河来划分的,因为黄河走了个“几”字形。

【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

《史记项羽本纪》:“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江左】即江东。

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晋书·王览传》:“奕世多才,兴于江左。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赤壁之战》中有“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

【淮左】淮水东面。

左,古人方位名,面朝南时,东为左,西为右。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关】明清之前指函谷关以东地区,明清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关内】关内指函谷以内。

《史记.高祖本纪》:“兴关内卒乘塞。

”也指唐代行政区划名,为十道之一。

【关外】关外指山海关以东或嘉峪关以西或居庸关以北一带地区。

《函谷关歌》:“请君忆时关外客,行到关西多致书。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以西地区。

如后汉杨震,时人称为“关西孔子杨伯起”。

【关中】地名。

相当于今陕西省。

指“四关”之内,即东函谷关、西散关、南武关、北萧关,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山东】①战国、秦、汉时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又名“关东”。

《史记·苏秦列传》:“秦欲已得乎山东,则必举兵而向赵矣。

"②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

五、重点深入,小组合作学习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习题。

关山月李端露湿月苍苍,关头榆叶黄。

回轮照海远,分彩上楼长。

水冻频移幕,兵疲数望乡。

只应城影外,万里共胡霜。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第一句言虽简而意实多,“苍苍”突出关山“月”的特色和夜晚月色朦胧的状态。

B.第二句写关山之地榆叶尽黄,让人备感秋意,为全诗定下凄清的感情基调。

C.第三句写月轮运转,月光皎洁,照耀着远处的大海,突出月夜的空阔明净。

D.第四句作近距离的定点描写,“上”与“长”两字写出月光的动态美与情态美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关山月李端露湿月苍苍,关头榆叶黄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关山月李端露湿月苍苍,关头榆叶黄。

E.第五句写戍卒因“水冻”而不断移动帐篷,照应首句“露湿”,说明月夜露水之多。

2.我国古代对“阴”、“阳”有多种解释,请将下列说法中不完全正确的两项选出来:A.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如阳坡。

B.凸出为阳,凹进为阴,如阳文。

C.隐蔽为阴,显露为阳,如阴沟、阴谋。

D.人世为阳,冥间为阴,如阴司。

E.山北为阳,山南为阴,如衡阳。

F.水北为阴,水南为阳,如江阴。

1.CE【解析】(选对一个给2分,选对两个给5分。

)选三个及其以上不给分。

C项,“照耀着远处的大海”错误,“海”指“瀚海”,即西北大沙漠,不是指大海。

E项,“说明月夜露水之多”错误,这句诗通过露水结冰能够压倒帐篷来表现边塞的苦寒。

2.EF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主要包括地区名、政区名、山川关隘名等的古代地理常识,知识点比较多而杂,希望同学们课下多读多背诵总结本节课知识,在平时阅读中搜集整理与地理常识相关的文化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