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计算题汇总电子教案

自考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计算题汇总电子教案

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计算题汇总1某企业拟建一项目,计划3年建成。

与国外某银行商定贷款年利率为8%,复利计息,第1年初贷款1000万元,第2年初贷款800万元,第3年初贷款500万元。

第4年末起至第8年末,该企业每年年末等额偿还银行贷款,试问偿还期内每次应偿还多少?(结果保留两位小数)(6分)解:(1)应用复利终值公式计算3年计划期末贷款的本利和:F=P(F/P,i,n)=P(1+i)n=1000×(1+8%)3+800×(1+8%)2+500×(1+8%)=2732. 83万元(2)把第3年年末的本利和视作偿还期第4年年初的现值(本金),应用资金还原公式计算第4年末起至第8年末,每年年末还款额:2试对下表三个互斥方案作出取舍决策,基准收益率ic=10%(单位:万元)(8分)方案 A B C 初始投资2500 3500 4500 残值0 100 150 年度支出500 500 750年度收入3500 2000 2250寿命期 3 4 6 解:(1)确定该项目的计算期画出各方案的现金流量图(略),计算期为三个方案寿命周期的最小公倍数,即12年。

(2)计算各方案的净现值A方案: NPVA=- 2500 - 2500( P/F,10% ,3) - 2500( P/F,10% ,6) - 2500( P/F,lO% ,9)+(3500 - 500)( P/A,10% ,12)= - 3000(1 +0. 7513 +0. 5645 +0. 4241) +3000×6.8137 = 12221. 40万元B方案:NPVB=-3500-3500(P/F,10%,4)-3500(P/F,10%,8)+(2000- 500)(P/A,10% ,12)+100( P/F,10% ,4)+100( P/F,10%,8)+100( P/F,10% ,12) = - 3500×(1+0. 6830 +0. 4665) +1500×6.8137 +100×(0.6830 +0. 4665 +0. 3186)= 2844. 11万元C方案NPVc =-4500一4500 ( P/F,10%,6) + (2250 - 750)(P/A ,1O% ,12) +150( P/F, 1O% ,6)+150( P/F,10% ,12) =- 4500(1+0. 5645) +1500×6.8137 +150×(0. 5645 +0. 3186) = 3312. 77万元3.某企业有一项固定资产,原值为50000元,使用期限为5年,净残值率为3%,试年数总和法计算年折旧率和年折旧额。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比较各方案的净现值,确定最优方案由于:NPVA> NPVc> NPVB故选择A方案。

年序 3 4 5 年折旧率3/15 2/15 1/15 年折旧额(元)9700. 00 6466. 67 3233. 33 4.某项目建设期为2年,建设期内每年年初分别贷款600万元和900万元,年利率为10%。

若在运营期前5年内于每年年末等额偿还贷款本利,则每年应偿还多少万元?(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解:A=[600( F/P,10%,2)+900( F/P,10%,1)]×(A/P,10%,5)=452. 68万元5.某构件厂,经营一种构件,已知产品单件变动成本140万元,售价200元,该厂每年固定成本30万元,产品单件税金20元,试计算:(6分)(1)该厂盈亏平衡点的产量是多少?(2)当生产能力为每年2万件时,年利润为多少?采集者退散(3)为使该厂年利润达到150万元,年产量应为多少?.解:(1)盈亏平衡点Q Q= 300000/(200 -140 -20) =7500(件)(2)生产能力为2万件时,利润为:P =2×(200 -140 -20) -30 =50(万元)(3)年利润达到150万时,年产量Q1 Q1=(150+30)/(200 - 140 - 20)=4.5(万件)6某市为改善越江交通状况,提出如下两个方案。

(8分)方案1:在原桥基础上加固、扩建。

该方案预计投资40000万元,建成后可通行20年这期间每年需维护费1000万元。

每10年需进行一次大修,每次大修费用为3000万元,运营20年后报废没有残值。

方案2:拆除原桥,在原址建一座新桥。

该方案预计投资60000万元,建成后可通行30年这期间每年需维护费1500万元。

每10年需进行一次大修,每次大修费用为2000万元,运营20年后报废时可回收残值2000万元。

不考虑两方案建设期的差异,基准收益率为6%。

试用年费用法比较两方案的优劣(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解:方案1的年费用=1000 +40000×(A/P,6%,20) +3000×(P/F,6%,10) (A/P,6%,20)=1000 +40000×0.0872 +3000×0.5584×0.0872= 4634. 08(万元)方案2的年费用=1500 +60000×(A/P,6%,30) +2000×(P/F,6%,10)( A/P,6%,30) +2000×(P/F,6% ,20) (A/P,6% ,3Q) - 2000×(P/F,6% ,30) (A/P,6% ,30)=1500 +60000×0.07265+ 2000×0.5584×0.07265+ 2000×0.3118 X0.07265 - 2000×0. 1741×0.07265= 5959.62(万元)由于方案1的年费用低于方案2的年费用,所以方案1较优。

7.某公司新建一厂,设计能力为年产建材30万吨,每吨价格650元,单位产品可变成本为400元,总固定成本为3000万元。

试分析:(1)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2)分别就价格、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变动正负10% 时,对生产能力利用率盈亏平衡点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指出最敏感的因素。

(6分).解:(l)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 650Q= 3000 +400Q 得:盈亏平衡销售量Q =12万件(2)当价格变动10%时的盈亏平衡点: 650 x110%×Q1=3000 +400Q 得:盈亏平衡销售量Q1=9. 52万件(3)当固定成本变动10%时的盈亏平衡点:650×Q2= 3000 x110% +400Q 得:盈亏平衡销售量Q2= 13.2万件 (4)当变动成本变动10%时的盈亏平衡点:650×Q3= 3000 +400×110%×Q得:盈亏平衡销售量Q3= 14. 29万件通过比较:Q1< Q2< Q3 可知:最敏感的因素是价格变动。

8某企业在下年度有甲、乙两种产品方案可供选择,每种方案都面临滞销、一般和畅销三种市场状态,各种状态的概率和损益值如下表所示。

市场状态损益表概率方案滞销一般畅销0.3 0.4 0.3甲方案(万元)50 100 160乙方案(万元)30 90 180.解:(1)依据已知条件,绘制决策树:(2)计算各方案的期望收益值甲方案的期望值= 50×0.3+100×0.4+160×0.3=103万元乙方案的期望值= 30×0.3+90×0.4+180×0.3=99万元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上图节点内。

甲方案的期望值大于乙方案的期望值,所以选择甲方案。

9某项目拟定以下4个方案,假设标准投资利润率为12%,试用差额投资收益率法比选以下方案。

方案投资额(万元)年经营费(万元)l 1200 7502 1500 6503 1000 8004 1800 600解:用差额投资收益率比选方案如下:R12=(750 -650)/(1500 -1200)=33.3%>12%,所以方案2优于方案1。

R23=(800 - 650)/(1500 -1000)= 30. 0% >12%,所以方案2优于方案3。

R34=(800 - 600)/(1800 -1000)=25.0%>12%,所以方案4优于方案3。

所以,比较方案2和方案4。

R24=(650 - 600)/(1800 -1500) =16. 7% >12%,所以方案4优于方案2。

综合以上分析,可得出方案4最优。

10某工程设计有两个方案,甲方案的功能评价系数为0.85,成本系数为0.92。

乙方案的功能评价系数为0.6,成本系数为0.7。

则最优方案的价值系数?解:V甲=0.85/0. 92=0.924 V乙=0.6/0.7=0.857由于V甲> V乙,所以甲方案最优,对应的价值系数为0.924。

11.某企业要投产一种新产品,投资方案有3个,在不同市场需求下,其损益值如下表所示,试用折衷决策法(α=0.7)选择最优方案(6分)(单位:万元)投资方案市场需求好平差s1 50 20 - 40S2 35 20 0s3 30 15 -10 .解:(1)计算各方案的折衷收益值 C1= 50×0.7+(- 40)×0.3=23(万元)C2= 35×0.7+0×0.3=24.5(万元)C3 =30×0.7+(-10)x0.3=18(万元)(2)从23、24.5、18选取最大收益值24.5万元,故S2为备选方案。

12.某建设项目有两个方案,其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相同,有关数据见下表,基准收益率ic= 12%。

试用费用现值法和年费用法评价这两个方案(10分)方案 A B 初始投资(万元)4000 5000残值(万元)500 800 年经营成本(万元)1500 1200 寿命期(年) 5 5 .解:(1)采用费用现值法比较方案计算各方案的费用现值A方案:PCA =4000 +1500(P/A,12%,5)- 500( P/F,12%,5) = 9123. 50万元B方案:PCB= 5000 +1200( P/A,12%,5) - 800( P/F,12% ,5) = 8871. 84万元比较各方案的费用现值,确定最优方案由于:PCA>PCB 故选择B方案。

(2)采用年费用法比较方案计算各方案的等额年费用A方案:ACA=4000( A/P,12% ,5) +1500 - 500( A/F,12% ,5) = 2530. 95万元B方案:ACB= 5000( A/P,12%,5) +1200 - 800( A/F,12% ,5) = 2461. 14万元比较各方案的年费用,确定最优方案由于:ACA>ACB 故选择B方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