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图形学 第2章

计算机图形学 第2章


CRT显示器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出现过各种 不同类型的CRT显示器,如存储式显示器、随 机扫描显示器,但是这些显示器有明显的缺点, 图形表现能力也很弱。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 的刷新式光栅扫描显示技术走向成熟的一个标 志。尤其是彩色光栅扫描显示器的出现,将人 们带入一个多彩的世界。
一 CRT显示器工作原理
与一般计算机系统一样,计算机图形系统也 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包括主机、输 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输入设备通常为键盘、鼠标、 数字化仪、扫描仪和光笔等。输出设备则为图形 显示器、绘图仪和打印机。这里主要介绍图形输 出设备,而图形输入设备的内容放在交互技术那 一章去介绍。 而输出设备主要为显示设备和硬 拷贝设备。
0.25mm
G B R G B R G GB
d=0.28mm
0.31mm
点距为.25的柱 面显示器
0.22mm
点距为.28的球 面显示器
柱面和球面显示器点距定义示意图
三、随机扫描的图形显示器
随机扫描显示器又称矢量显示器、笔划显示 器,随机扫描显示器电子束的定位和偏转具有随 机性,只在需要的地方扫描,而不必全屏扫描。
是一种真空器件,它利用电磁场产生高速的、经
过聚焦的电子束,偏转到屏幕的不同位置轰击屏幕 表面的荧光材料而产生可见图形。CRT由五部分组 成:电子枪、加速电极、聚焦系统、偏转系统和荧 光屏,这五部分都封装在真空管内,其构造见下图。
阴级
聚焦系统
灯丝
加速电极 偏转系统 控制栅
荧光涂层
阴极射线管(CRT)
➢ 原理:两层荧光涂层,红色光和绿色光两种发 光物质,不同速度电子束穿透荧光层的深浅, 决定所产生的颜色
应用:主要用于画线显示器 优点:成本低 缺点:只能产生有限几种颜色
2、荫罩式
根据屏幕上荧光点的排列不同,控制栅也就不 一样。普通的显示器一般用三角的排列方式,这 种显像管被称为荫罩式显像管。荫罩法常用于光 栅扫描系统,因为它能产生的彩色范围比电子束 穿透法宽广得多。
而不是单独的荧光点。通过电
子枪射出电子束,穿过栅条打
在荧光条上使其发光。这种结 荫栅
构因消除了纵向间距,透光率
比荫罩式显示器高30%,加之 垂直的荧光粉条,所以亮度更
荧光屏 RGB
高,色彩比其它的显像管系统 荫栅式彩色CRT显色原理 亮丽细致。
荫栅式与荫罩式显像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选色板及荧光粉的排列方式。荫罩式显像 管的选色板为孔状金属板,荧光粉为点状 排列,点距是0.28;荫栅式显像管的选色 板采用垂直金属线组成,荧光粉的排列为R、 G、B三色荧光粉条,点距是0.25,透光率 更强,因而显示色彩更丰富亮丽。荫栅式 显像管在垂直方向不存在弧度,所以垂直 方向无失真。
由计算机加工成为显示器的显示文件。显示文件经 接口电路送到显示器的缓冲存储器,而固定存储器 中则存放各种常用字符、数字等显示指令。DPU取 出缓冲存储器或固定存储器中的显示指令,依次执 行,再由控制电随路机扫使描电显子示束器以特所点需的亮度偏转到所 需的位置。
特点:
1.无多余扫描、速度快、图象清晰、比光栅系 统更高的分辨率、生成光滑线条。
–组成:包括电子枪、聚焦系统、加速电极、偏转系统、荧光屏 –工作原理:电子枪发射电子束,经过聚焦系统、加速电极、偏
转系统,轰击到荧光屏的不同部位,被其内表面的 荧光物质吸收,发光产生可见的图形。 –结构
荧光屏
荧光物质:吸收电子束而发光 余辉时间:持续发光时间,电子束离开某点后,该点的亮度值衰减到初始值
二 彩色CRT显示器
CRT显示器利用能发射不同颜色的荧光物质 的组合来显示彩色图形。组合不同荧光物质的 发射光,便能生成一定范围的彩色。用CRT产 生彩色显示的两种基本技术是电子束穿透法和 荫罩法。
1、电子束穿透法
电子束穿透法用于随机扫描显示器。两层荧光 层,通常是一红一绿,涂覆在CRT屏幕的内层, 而显示的颜色取决于电子束穿透进荧光层的深浅。 慢速的电子束只激活外面的红色层,快速的电子 束穿过红色层并激活里面的绿色层。而中速的电 子束,通过红、绿光发射的组合,来生成另外的 两种颜色:橙色和黄色。电子束穿透法是随机扫 描显示器生成彩色的廉价途径,但只可能有四色, 而且图形质量不如其它方法。
主要内容:
2.1 图形硬件设备
2.1.1 显示设备 2.1.2 硬拷贝设备
2.2 图形软件系统
2.1 图形硬件设备
2.1.1 显示设备
图形系统一般使用视频显示器作为基本的输出设 备,目前大部分视频显示器的操作是基于标准的 阴极射线管(CRT:Cathode Ray Tube)设计 的。此外,还有液晶显示器和等离子板显示器等, 它们体积小,功耗少,主要用于便携式电脑上。
2.不能显示逼真场景、驱动系统也较复杂。
3.不能显示太复杂的图形,因为显示文件会太 长,重复扫描图形会闪烁。
四、存储管式的图形显示器
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的图形显示器,最 大特点在于它的荧光粉能够在足够长的时间内(以 小时计)保持图形而不需要刷新,因此价格低廉, 可以不闪烁地显示任意多的线条和字符,而且相当 清晰。致命弱点在于图形的修改和删除方面,它只 能一次擦除整屏的图形,而且擦除时间长达数秒, 若想有选择地擦除某一部分图形则是不可能的。这 样,就限制了它在动态作图和交互修改作图方面的 应用。体现。
刷新频率:每秒钟重绘屏幕的次数
某种CRT产生稳定图像所需要的最小刷新频率 =1秒/荧光物质的持续发光时间(Hz)
像素(Pixel):构成屏幕(图像)的最小元素 分辨率(Resolution):在假定 屏幕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可用整个屏幕所能容纳的
像素个数描述,如640*480,800*600,1024*768, 1280*1024等等
采用荫栅式显像管的显示器有柱面显示和平面显 示器。柱面显示它的表面在水平方向仍然略微凸起, 但是在垂直方向上却是笔直的,可将屏幕上方的光 线反射到下方,减弱眩光。平面显示器,屏幕完全 平面,大大提高质量。
这种条状荫栅由固定在一个拉 力极大的铁框中的,互相平行
红 绿兰
的垂直铁线阵列
三色荧光屏 荫罩 三个电子枪
能显示16兆种颜色的显示系统叫做真彩色显示系统
3、荫栅式
普通的显象管采用的都是荫罩式显象管,显象管 的表面呈略微凸起的球面状,故称之为“球面管”。 荫罩式球面显示器几何失真大,而且三角形的荧光 点排列造成即使点很密很细也不会特别清晰,所以 近几年荫栅式显示器逐渐流行起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