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中国的经济(解析版)

古代中国的经济(解析版)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 专题0
2 古代中国的经济
【母题来源一】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
【母题题文】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 .交通方式的变革
B .土地制度的调整
C .货币制度的改变
D .地区经济的差异
【答案】
D
【试题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山东是棉花的主要种植地,江南商人将山东棉花运回江南,再运来棉布,说明江南地区是棉纺织的再加工地区,其纺织手工业较为发达。

由此可知,江南地区和山东地区的生产内容不同,地区分工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异。

故选D 。

大运河是其共同的交通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变革或差异,排除A 项;明朝土地税收制度有一定调整,但对此影响不大,排除B 项;货币制度的变化对该现象不起主导作用,排除C 项。

【命题意图】本题通过明朝中后期北方运河主要生产原料和南方主要生产成品这一史实考查南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考查学生对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的认识。

【考查素养】本题考查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等学科素养。

考查学生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能力,以及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

【得分技巧】解答本题,应注意抓题中的关键信息点“棉花产区”“返销棉布”。

只要抓住了这一关键信息点,然后再结合题中给出的方位信息,基本可以确定答案。

另外,学生要明确,大运河自唐朝就有,如果是交通方式的变革引起的变化,不可能到明中后期才出现这一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