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马工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全套PPT课件 50109
马工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全套PPT课件 50109
的探索上。
二、文体辨析、文集编纂及文学批评兴盛
▪ 汉魏六朝的文学写作,一方面是呈现出繁荣的景象,文章体 类增多,作品数量加大;另一方面则是文体界限不清,写作 体例往往有所混乱。
▪ 文体辨析至南朝时变得尤为迫切。 ▪ 文体辨析的兴盛、文学流派的形成,是文学繁荣和进步的重
要标志,它一方面促进了写作,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批评。
▪ 汉末以来抒情传统的建立和人的生命意识的觉醒。
一、文的自觉与人的自觉
▪ 文学的自觉首先是人的自觉。汉末以来抒情传统的建立和人 的生命意识的觉醒。魏晋文学之显示出强烈的主体性色彩, 正是人的觉醒促使文学“自觉”发展的典型例证。文学由此 而注重抒发一己生命的情思,甚至走向了政教的对立面。
▪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与此时文学的独立是紧密相关的。 ▪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还体现在时人对文学自身的艺术规律
▪ 南方文化相对说来较为成熟,文学创作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 北方尤其是前期,主要是向南方文化学习,一些较为有名的 作家,很明显在南方作家作品中讨生活。尽管如此,北朝作 家仍然具有自己的风格。
▪ 南北虽然对峙,文化交流却很频繁,而且形式多种多样
三、学术思想与文学写作
▪ 三国时期,诗人们摆脱了礼教的束缚,在千疮百孔的社会废 墟上慷慨悲歌,抒发自我的生命体验,再现了汉末社会真实 面貌。
▪ 西晋士人多无特操。他们在文学创作上只能逞才竞繁,以华 美轻靡为特色,锺嵘谓 “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 东晋士人与西晋不同的是摆脱了庸俗的心态,开始追求高雅 的、艺术化的生活。
▪ 南朝士人在品格上经历了对东晋高雅追求的反叛和向西晋低 俗心态的回归。士族失去了高高在上的优势,他们的人格日 益低萎,为保家门,往往沦为政治花瓶。而寒族固然在渐渐 夺权,但也缺乏更高的追求,沉浸于吴侬软语的销金窟中。
▪ 建安风骨 ▪ 陶渊明 ▪ 谢灵运
第一章 三国文学
副标题
第一节 曹氏父子与建安文学
一、曹操对乐府旧题的改造
▪ 曹操(155—220)字孟德, 汉末沛国谯(今安徽亳县) 人。他幼时任侠放荡,但在 汉末的动荡战乱中成长为著 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其 雄才霸略,挟天子以令诸侯, 统一北方,为曹魏政权奠定 了基业,成为北方的实际统 治者。
▪ 1.诗歌风格 ▪ 2.文体新变
二、声律的创建
▪ 从理论上开始注意声律的追求和研究,是汉末魏晋以后的事, 与佛教的传入相关联。译经对中国音韵学的创始和发展都有 极深的影响,反切和四声的发现便是受了佛经翻译的启发。
▪ 声律的创建和运用主要是在诗歌和骈文领域。
三、诗歌的典范
▪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非中国诗史上最昌盛的时期,但许多诗歌 和诗人已成为后世景仰的典范。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 第一节 文学的自觉与独立时期 ▪ 第二节 制度、政权、学术、士风与文学写作 ▪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地位与影响
第一节 文学的自觉与独立时期
一、文的自觉与人的自觉
▪ 汉代经、史、子、集渐趋分离,文学逐渐摆脱经学束缚的时 代。文人在大量的文学创作活动中,开始总结文学自身的艺 术规律。
▪ 司马氏掌权,以礼教的名义大肆诛杀异己,正始名士尚能隐 曲地表达胸中的愤懑和不满,抒发忧生之嗟,以自然对抗名 教。此时,玄言诗也在悄然兴起。
▪ 玄学本身即有很强的审美趣味,许多其他事物也进入人们的审美 视野,如支道林偏爱马的神骏,王徽之喜好竹的节操,而明秀的 江南山水也就愈益成为诗人审美歌咏的对象。
▪ 在六朝,山水小品和山水诗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这与玄学思想 的流行是紧密相关的。
▪ 政局的不安,生命的易逝,玄学的流行,以及佛教的传入,加上 士族的富庶,使得隐居不再停留在口头上,而是成为了许多士人 切实的选择。隐逸终于成为文坛吟咏的一大主题。
四、士人品格、文人阶层与文学表现
▪ 从魏晋至南朝的文学发展中,士人的品格在政治高压下每况 愈下,严重影响了其在文学上的表现。
▪ 北朝的环境与东晋、南朝有极大差异,其统治思想以儒学为 正统,继承的是汉代以来的经学传统,统治者自上而下以至 文人学士大多不好诗文,而是崇尚质朴,即便汉族高门士人 也大多致力于政治和学术,而无心于文学创作。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地位与影响
一、文学的新变
▪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确以新变见长,每个时代、每种文体、每 位作家,皆呈现出独具的面貌。
第二节 制度、政权、学术、士风
与文学写作
一、门阀制度与文学写作
▪ 门阀制度自汉末已渐萌芽,世家大族累世公卿,门生故吏遍 天下,把持着察举的仕途。曹丕为篡汉而拉拢士族,推行九 品中正制,家世正式成为仕进的重要考量标准。至晋代,遂 形成士族与皇室共掌大权的特殊局面。
▪ 士族权力大致上是世袭的,并非来自皇权的颁赐,所以门阀 制度对皇权专制有一定的削弱,这就为个性、思想的相对自 由发展开拓了一定的空间
二、政权更迭、南北对立与文学写作
▪ 在思想统治上,此时两种相反的倾向是并存的: ▪ 1.礼教松弛,思想解放 ▪ 2.统治者对异己思想进行残酷打压 ▪ 在险恶的政局下,人的思想虽然解放,但除了发言玄远的清
谈玄理,就是纵情山水、沉迷声色,文字上也难免表现为上 述内容和倾向
▪ 魏晋南北朝是南北政权对峙的时期,在文化上表现为不平衡 发展。
一、曹操对乐府旧题的改造
▪ 曹操的乐府诗继承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优良 传统,长于以乐府旧题写时事。
二、文体辨析、文集编纂及文学批评的兴盛
▪ 文学独立、自觉的另一个标志是总集、别集的编纂。不同的 编法,在于表达不同的文学思想,从这里可以看出文学批评 促进了总集的编纂。
▪ 文学创作的繁荣促进了文学批评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产 生了大批依据文学审美特征而开展批评的论文和专著。其讨 论内容的丰富和批评形式的多样化,都为后世的文学批评奠 定了基础。
▪ 此时许多人家家学渊源,其子弟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从而 导致了此时期众多文学家族的出现。诸如三曹、诸阮、三张、 二陆、王氏、谢氏等,累世皆有以文名家者。
▪ 门阀制度致使时人具有强烈的门第观念,这在文学作品中也 有明显的表现。
▪ 士族对寒族的高压令许多才秀人微的寒士发出了不平之鸣。 他们的作品影响于后世,形成了寒士文学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