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症的护理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郑蔚
(200032)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护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人均寿命明显延长,但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突出,痴呆是危害老年人健康最常见的综合征之一,其中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miers Disease,简称AD)约占总痴呆的10%。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性痴呆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
据国外资料显示,在西方AD患者已是继心脏病、肿瘤、脑卒中之后的第4位致死原因[1]。
而我国估计在21世纪,65岁的老年中每年约有数十万新发AD[2]。
A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3]。
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病性症状,而护理对延缓老年痴呆患者的病情发展及提高其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因此,本文就老年痴呆症的护理现况综述如下:
1发病特点
1.1 记忆力障碍:是老年痴呆患者突出的症状。
该类患者主要表现为记忆减退和遗忘,有的患者出现错构症和虚构症。
患者早期主要累及短程记忆、记忆保存(3min内不能记住3个无关单词)和学习新知识困难[4]。
随着病情发展,远程记忆也逐渐受累,如记不住自己的生日,严重时出现完全性遗忘。
1.2 定向障碍:在记忆障碍的基础上发生定向障碍,如出门后找不到家,渐渐地会连常见的好朋友也不认识,严重时分不清男女。
1.3 判断理解力障碍:无法安排工作、日常生活,易于迷路,购物中计算能力下降。
1.4 语言障碍:词汇减少,言语单调,喃喃自语,或不能叫出物体名称或完全失语。
1.5 人格改变:如原来一丝不苟、谨慎细心的人变得不修边幅、自私和不善交际,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周围事物,不注意卫生,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并常做些反常的举动。
嫉妒妄想,性格孤癖,激动易怒,缺乏耻辱和道德感。
1.6 神经功能障碍:晚期出现失语、失认、失用等神经系统症状加重,身体衰竭,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如口面部不自主动作、厌食或贪食、大小便沾身等。
病
程维持5~10年左右而死亡。
2评估要点[2]
2.1 病期: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量表测定进行。
2.2 记忆力障碍严重程度。
2.3 定向力障碍严重程度。
2.4 失语严重程度。
2.5 失用严重程度。
2.6 失认严重程度。
2.7 有无焦虑、抑郁、情绪失控、兴奋欣快、幻觉妄想。
2.8 有无攻击性。
2.9 有无人格改变。
2.10 是否保存自理能力。
3 护理措施
3.1 心理护理美国心理学家勒温曾经将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视为一种“场”,这个场存在于人的头脑中,对“心理事件”有实在影响的环境。
而中医认为:七情所伤,可致肝失疏泻,脾失运化,心神失守。
合理的情志护理能使肝气和顺,心宁神清,利于疾病的康复[5]。
因此,进行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尤为重要。
我们应走出AD患者情感淡漠的误区,认识到他们也有爱与归属的需要,掌握痴呆老人的心理特点:他们的世界一切都是陌生的,不能自我确认,充满恐惧[6],有针对性的制订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3.1.1 语言沟通策略在交谈内容上寻找愉快的刺激因子[7](记忆与情感交流过程密切相关,当人的后天生活习惯难以维持时,固有的个人愉快回忆可以作为刺激因子使记忆再生),引起患者的关注与兴趣,调动他们的思维。
在沟通中注意恰当的运用肢体语言,表示鼓励同情,使患者感到被尊重与关怀[8]。
每次只提一简单的问题,以诱导为主,避免斥责、拒绝等语言。
3.1.2 亲情人际疗法是指增加亲属、晚辈、朋友的探视与交流,给予老人心理支持。
增加痴呆老人的文体活动。
以提高患者的沟通能力,培养乐观情绪,延缓疾病的发展。
上述措施,帮助老人建立了健康的心态,也有助于老人独立发挥生活潜能,这对于AD患者的心理支持以及降低AD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3.2 认知功能障碍护理
3.2.1对记忆障碍的护理强化记忆锻炼,增加信息的刺激量,经常鼓励患者回忆过去生活的经历,帮助其认识目前生活中的真实人物和事件。
定时看电视、报纸,了解国内外大事,保持良好的社会互动,可获得更多的信息。
3.2.2 对智力障碍的护理促进其多用脑、勤用脑,以刺激大脑的思维活动。
并给患者制订切实可行的功能训练计划,包括语言、计算及理解功能训练,做到循序渐进、反复强化、持之以恒。
3.2.3 对思维障碍的护理对思维贫乏的患者多给予信息及语言刺激,寻找患者感兴趣的话题,用患者经历过的重大事件,诱导启发病人用语言表达,刺激大脑的兴奋性。
对思维活跃及紊乱的患者,改变话题,分散注意力,转移思路,使思维恢复到正常状态。
对有妄想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亲切,语言恰当。
注意谈话技巧,不可贸然触及患者的妄想内容[9]。
3.2.4 对定向障碍的护理必须专人陪护,防止患者单独外出、走失,发生意外事件。
对一些轻度痴呆患者进行定向力训练,如在日常生活护理时反复向患者讲述日期、时间、地点,天气等,使患者逐渐形成时间概念。
3.3 饮食护理合理安排膳食,补充微量元素可预防痴呆的发生。
改善AD患者的身体状况,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3.3.1 戒烟酒,严格控制暴饮暴食,定时定量,以维护正常的消化功能。
3.3.2 多食富含卵磷脂、乙酰胆碱的食物,如鸡蛋、鱼、肉等,多食坚果、牛奶、麦芽等,有助于核糖酸补充入脑内,提高记忆力[10]。
3.3.3 药膳。
根据中医理论采用一些有益脑细胞的食物熬制,如山药粥,具有补脑髓补五脏的作用。
芝麻核桃粥,有补肾润燥、健脑和中的作用。
3.4 生活护理通过自理程度选择“全补偿”、“半补偿”、或“支持教育法”。
“全补偿”是指全部负责患者的生活护理;“半补偿”是指除督促训练外给予协助;“支持教育法”是指做好指导,协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11]。
3.4.1 预防感染保持环境清洁、空气清新;根据气候变化增添衣物;保持卧床及大小便失禁患者的皮肤清洁、干燥,勤沐浴。
3.4.2 安全护理建立一个舒适、安全、温暖、明亮、空气新鲜的环境。
卧床患者给予床挡加护,危险物品妥善保管,地面保持干燥,通道无障碍物。
3.5 睡眠护理环境中的不合适刺激可增加患者原有的烦躁不安。
睡眠紊乱的患者易导致行为异常,甚至攻击行为。
3.5.1 安排丰富的日间活动,尽量不安排睡眠时间,采用亮光刺激或设计室内光线(自然或人工)体现白天和黑夜的不同。
3.5.2 睡前不大量进食,限制水的饮用。
3.5.3 睡前可少量饮用牛奶等安神食品,必要时可服用中药成分的镇静安眠剂。
3.6 病情观察患者年老体弱,机体抵抗力差,再加上记忆和智能受损,因此患者表述症状困难,使症状隐蔽,不典型等特点。
护理人员要仔细耐心观察病情,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并及时记录,做到小痛不放过,无痛不麻痹。
4 小结
总之,随着社会老年人比例的增加,老年痴呆症病人明显增多,给社会及家庭带来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深入探讨老年痴呆症病人的护理方法,减轻社会及家庭的负担,非常必要。
只要了解了老年痴呆患者的发病特征,掌握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状态的评估方法,进行科学的护理,就能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全面康复和回归社会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范妮.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16(9):590-591.
2.王志红,詹林.老年护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72-175.
3.曾大平,赵美荣.老年期痴呆的护理现状[J].天津护理,2002,10(3):
153-155.
4.沈渔肫.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1-242.
5.腾有女.谈老年性痴呆的中医护理.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26(2):
20-21.
杨莘,王玲.老年性痴呆患者情感障碍的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