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和练习ppt课件解析
《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和练习ppt课件解析
力的示意图: 用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物体在某个方向受力的图
力的作 (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用效果 (2)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单位:N 牛顿——简称“牛”— 力的大小 —N 力的三 力的方向 作用: 要素
速度改变 方向改变
力的作用点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 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
知识内容
由定义可知: A.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B.要产生一个力必须同时涉及两个物体, 这两个物体并有相互作用一个是施力物 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 有另外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我 们通常把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 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5.力的表示方法---示意图
在图上表示出力的三要素
人们常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 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 的力,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
注意:
线段的长短大致表示力的大小; 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都可表示力的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画法: ①力的作用点的画法: 一般把力的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即可。 ②力的方向的画法: 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有箭头的线段,箭头 的方向就表示出了力的方向。 ③力的大小的画法: 在线段的末端标示出力的大小,如F=50N。 F=50N
复习目标
1.理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知道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单位; 2.理解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会 作力的示意图,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重力,理解重力跟质量的关系; 4.知道摩擦力及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理解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道增 大、减小摩擦的方法,会解释有关的 摩擦现象。
A.一定等于1.4N B.一定小于1.4N C.一定大于1.4N; D.以上判断都不正确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时,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D ) A.测量前要把指针调到对准零刻度 B.被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弹簧测力 计的测量范围 C.弹簧测力计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 程度,应由分度值决定 D.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必须竖直放置, 不得倾斜
C.力的相互作用
练习
1、只要有力存在,就一定( B ) A.只有一个物体存在
B.至少有两个物体存在
C.只有受力物体存在 D.只有施力物体存在
2、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小丽 和她的同学一起在公园人工湖上举行龙舟比 赛,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B ) A.船浆 B.湖水 C.同学 D.龙舟
关于弹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两个弹性物体只要有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B.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则物体对水平面的压 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C.弹簧一定产生弹力 D.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在一定 的范围内,形变程度越大,弹力越大
下列事例中,不是应用弹力工作的是(D ) A、撑杆跳高 B、跳远 C、玩具弹簧枪射击子弹 D、守门员用力扑住射向球门的足球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同时也一 定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这个物体力的作用, 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同时发生的,没有先后 之分,绝不能认为先施力而后受力。 相互作用力作用点分别在两个不同的物体 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如:用手拍桌子,手对桌子的作用力作用 在桌子上,方向向下;桌子对手的作用力作 用在手上,方向向上。
判断对错 A.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力的作用 B.互相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会产生力的作用 C.受力物体同时一定是施力物体 D.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 E.作用效果相同,其力的三要素就相同 F,用力拉弹簧,弹簧对手没有力的作用 下列几种现象,物体因受力而改变运动 状态的是( B、D ) A 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 B篮球撞击篮板被弹回 C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 D足球比赛中,守门员接住对方踢来的球 分析跳水运动员跳水时受力的的情况
力的示意图作图步骤
1.找出作用点(就是施力物体作用 在受力物体上的点) 2.在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3.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4.标明力的大小和符号。
跟踪练习
1、画出木块受到桌面的支持力和电 灯所受到电线的拉力的示意图
F
F
2、画出木块对桌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B
A
B
c
用扳手拧螺母的时候,手 握在把的末端A点比握在把 的中间B点,易于把螺母拧 .力的作用点紧。 也能够影响它的作用效果。
4.力的三要素(即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的三个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注意:认识一个力要从这三方面来 了解,判断两个力是否相同也要从 这三方面来考察,两个力相等通常 指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和两个力相 同是不同的。
2.图5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 5N 量程为____N ,读数为____N 。 3.6
图5
1.定义: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
2.施力物体:地球。 三 a.与质量的关系:成正比 3.重力 b.G=mg;直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 重 的大小 c.g= 9.8N/kg 的物理意义 力 4.重力的方向 总是竖直向下的
重力的大小
研究对象 钩码只数
把质量均为50g的4个钩码,逐个增加,挂在 弹簧测力计下,并记下示数。
质量 m/kg 物重 G/N
物重跟质 量的比值 g/(N.kg-1)
9.8 0.10 0.98 9.8 码 9.8 0.15 1.47 4 0.20 1.96 9.8 正比 1: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___关系。 9.8 N/kg。 2:物重跟质量的比约等于__
3 4
施力 受力 人的 施力 受力 物体 物体 感觉 物体 物体
两只手互拍
手拉橡皮筋 手提包
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了力,乙物体对 甲物体也施加了力的作用 _____ 。因此,力 的作用是 相互的 的。
2.单位:牛顿(N)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 N 探究下图中表现的情境中的力的 作用产生了哪些效果。
手向下压凹海绵 运动员拉弓
在上图中的运动员,对球施力后,球的 什么因素发生了变化?
3.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在物理学中,物体由静到动,由 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 都叫做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即物体 的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 和方向发生改变。
练习
三种常见的力
接触力与非接触力
接触力:物体间接接触可以产生力
如:拉力、压力、支持力、摩擦力等 思考:物体间接触一定产生力吗? 非接触力:物体间不接触也可以发 生力的作用 如:万有引力、重力、磁力等。
二 弹 变叫弹性形变 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产生弹性形变 弹 3.弹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有关 种类: 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 力 1.构造:主要由弹簧、指针和刻度板组成 知 弹 2.制作原理:在一定限度内,弹簧的伸长 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识 簧 使(1)根据所测力的大小,选择合适量程的测力计; (2)轻拉弹簧的钩挂几次,使弹簧处于自由伸缩 测 脉 力 用 用 状态; (3)观察指针上否指在“O”点,并看其分度值。 法 前: 络计 (1)所测力要沿弹簧的轴线方向;
一、力知识结构
如推、拉、提、压、吸引、 碰撞等作用均称为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和受力 有 力的概念: 力的 关 特点 (2)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是相对的 (3)力的作用与是否接触无关。
力 的 知
原理: 识 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 使用方法: 读书方法:
力的图示
用作图的方法在物体上表示出所受到力的三要素 先选定一个标度:用一定长线段表示一定大小的力;
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从力的作用点截取线段,使线段长与力的大小成正比; 在线段的末端标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在标出力的符号与大小。
与力的示意图的区别 力的示意图没有严格的要求,不选标度来准 确表示力的大小,在需要标力的大小时,只 需要标出数值即可;在不知道力的大小时还 可以不标。
6.力的测量: 测量工具: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弹簧测力计) ①构造:主要由弹簧、指针和刻度板组成。 ②工作原理: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 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 ③正确使用:A.测量前应轻轻拉动挂钩几次,看 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线,若有偏差, 必须校零;B.要明确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和 分度值,测量力时,被测力的大小应在测量范围 之内;C.在测量过程中,要使弹簧轴线方向跟 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弹簧不要靠在刻 度盘上;D.测拉力时,要匀速拉动物体. ④读数方法:a.测力计示数大小等于作用在弹簧 测力计挂物购上力的大小。b.读数时视线要与测 力计指针所对刻线垂直。
F
F
3、画出小车受到的拉力F1(与水平方 向成300角)和推力F2的示意图
F1
30o F2 F1 30o
F2
力的作用点的确定
(一)物体只受到一个力作用的时候,力的作 用点的确定。 1.重力、浮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规则 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2.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推力的作 用点: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的接触面中心。 (二)物体同时受到两个以上力作用时,力的 作用点的确定。 当物体同时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这几个 力的作用点通常都视为在物体的重心。
在外力作用下,任何物体都会发生形变。 拉力、压力、支持力其实质都是弹力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大小有关,形 变越大,弹力就越大。此外,弹力还跟 物体的材料特性有关
应用:弹簧测力计
练习
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测一物体的物重时, 错将物体挂在拉环上,而手提挂钩, 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1.4N,则物体的物重( B )
)
1.定义(物体发生形变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形
使用(2)测拉力时,要匀速拉动物体; 中:(3)读数时待指针静止后进行,视线 要与刻度线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