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在家校沟通中的应用
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阳天月
摘要当今通信技术的发展,也给家校沟通的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其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沟通中信息通道的多元化:博客、即时通讯、电子邮件,以及新兴的“校讯通”业务等都让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更加顺畅快捷。
本文将通过与传统家校沟通方式的比较,着重讨论各种信息化的沟通通道自身的一些特点;并针对各种信息通道的特点给出一些建议,使家校沟通更加高效。
关键词家校沟通;信息通道;信息化;校讯通
一、研究背景
(一)理论基础
1.沟通
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称为沟通,包括人际沟通(个体和个体之间信息及情感、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交流过程)与传媒沟通(通过媒体中介的大众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2.信息通道
沟通过程由信息源、信息、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与背景七个要素构成。
其中信息通道是指沟通过程的信息载体,除面对面的沟通方式以外,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电话、网络等媒介进行沟通[1]。
3.家校沟通
家长与学校之间针对学习任务的布置、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交流的过程。
家校沟通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配合的前提和条件。
这种沟通的通道也由单一的传统互动方式向更加多元的现代互动方式转变。
(二)现实背景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人生成长的几种最重要的教育方式。
而在学校教育阶段,如何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联系,共同实现协调、补充和合作,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我国历来对学校和家庭的协同教育都非常重视,如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方式,使教师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和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使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与表现,从而家长与学校可以协调、同步,对学生进行有针性的、有效的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采用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搭建起来的家校信息互联平台,能非常方便地满足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信息需求,促进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2]。
总之,多种多样的现代信息技术引进学校与家庭的协同教育之后,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有待我们去研究、去探索。
二、家校沟通的各种通道
(一)传统家校沟通通道
在教育信息化之前,家庭与学校的交流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沟通通道,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形式,如表1所示。
表1家校交流的传统沟通通道
其中根据对象的不同,信息接受者可能是单一的家长,也可能是全体家长;根据信息源和接受者的位置关系的不同,沟通可能是单向的(一般是由学校到家庭),有可能是双向的(学校和家庭互相交流反馈),还有可能是多方的(不仅家庭与学校之间存在互动,不同家庭之间也有交流。
)
(二)当代家校沟通通道
随着通信技术的现代化,网络等新兴媒体也介入到家校沟通的过程。
沟通过程的信息载体,即通道主要有以下形式:
Email作为互联网最早的产品之一,其实是满足用户相互沟通交流的需求,是一个单一化的交流工具。
只是其满足了用户最基础的使用需求而能长期存在并发展创新。
在教育信息化的早期,有不少家长选择使用Email和教师沟通,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咨询教师教育问题。
IM(即时通讯软件,如QQ,飞信等)作为既Email之后的互联网产品,根本上是解决了邮件沟通的非即时性,由等待性沟通到即时性沟通、由文字性沟通到语言性沟通的转变和升级。
由于IM的这些优良特性,现在已经成为家校信息沟通的最主要形式之一。
同时,群组功能(如QQ群)也为家长之间交流家庭教育经验,共商家长委员会政策提供便利。
值得一提的是通信运营商提供的IM(移动飞信)把即时沟通从电脑边解放了出来,只要有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真正实现了“即时”性。
Blog/SNS(即网络日志和社交网络,前者如新浪博客,QQ空间等,后者有人人网,开心网等)的出现更可以说是对IM的一种补充,对其缺乏用户的个性展示的一种补充,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通过日志、相册等)。
现在全国范围内,有很多班级由班主任牵头开通了班级博客,教师通过这一平台发布班级最新动态,解释学校政策,交流教育教学经验等等,家长也可以通过留言或评论系统进行反馈。
家校沟通的短信平台(如中国移动的校讯通)也日益专业化。
虽然飞信也能实现电脑到手机的信息即时发布,但是校讯通在教育资源整合,信息沟通管理方面更胜一筹。
除此以外,最近新出现的微博也为家校沟通提供了新的信息通道。
三、家校沟通中各种信息通道之比较
以下以传统通道中的面谈、电话、家长会以及信息化通道中的Email、IM、Blog、校讯通为例,分析其各方面的差异。
(一)传播方式
除家长会和Blog外,其它途径都有学校到家庭,教师到家长一对一进行沟通的功能,既保证了交流的针对性,也能最大程度地保护每个家庭、每个学生的隐私。
详见表2。
表2各信息通道传播方式的特点
一对多主要指由学校向部分或全体家长传达信息的方式。
除家长会、Blog和校讯通可以很好的做到这点外,很多Email服务商也提供了群发功能,但为了不法分子利用Email散发SPAM(垃圾邮件),对于收信人的数量有所限制;IM在支持一对一交流功能的基础上,一般也开发了群组交流的功能,支持一对多,甚至多对多的交流。
在多对多(家长与家长之间的经验交流)方面,传统的家长会仍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即时互动
在即时性上,面谈、家长会、Email、Blog因为沟通双方无法随时交流信息,所以即时性弱;而电话和IM的即时性稍强,但因用户并非随时都方便使用,和校讯通相比仍有差距;而校讯通的即时性最强,因为即便接受者暂时不能使用通信设备也不妨碍信息的发布。
在互动性上,上述方式都表现为强或较强。
如表3所示。
表3各信息通道及时性与互动性比较
(三)各通道的优缺点及相关建议
综上所述,应用各种信息通道进行交流沟通时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建议针对各自不同的特点,对信息通道进行甄选,详见表4。
表4各通道的优缺点及相关建议
四、综合建议
(一)多元化
如上所述,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当今家校沟通的方式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面谈、电话、家长会等通道。
但每种通道都有其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因此在选择家校沟通方式时,不应仅局限于选择某一种通道,而是更加多元化地运用各种通道,以起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二)深度整合
沟通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沟通的目标和各通道自身的特点加以选择。
传统的面谈、电话、家长会在特定的情境下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使沟通更加人性化;Email和IM可以使沟通更加快捷高效;而Blog在建设班级文化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最后,校讯通因其不受时空和网络限制的特性,在很多学校已经成为家校沟通的首选。
(三)给运营商的建议
近年来,中国通信界已经启动三网融合的宏大工程,无论是传统的电话沟通,还是新兴的Email、IM、Blog/SNS、校讯通等传媒的发展,与通信技术都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各大通信运营商在通信技术方面拥有很多优势,在家校沟通中应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以中国移动为例,已经在电话(传统通信技术)、Email(139邮箱)、IM(飞信)、Blog/SNS(139社区)都已具备了成熟的技术,并成功开发了校讯通,如能以校讯通为中心,利用现有各种交流平台,整合自身丰富的产品线,必定为家校之间信息的顺畅沟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 民族出版社, 2011年.
[2] 刘繁华.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协同教育平台(网站)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07年.
作者简介
阳天月:小学一级教师,理学学士,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