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创意思维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论创意思维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论创意思维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首先应建立在自然环境基础之上,确定其设计的公用性,找出空间的组合,在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的同时,加强自然环境的艺术性和实用性,达到设计功能的目的,呈现出融洽的人与建筑之间的和谐气氛,建立人性化的合理布局。

本文探讨与关注创意思维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与作用。

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创意思维环境艺术设计民族性独创性
环境艺术设计是促进生态、人文、精神环境的提升,反映一个时代的经济、文化与科技水平。

而创意则是创新的开始,创新始于创意,创意的根源来自对生活的热爱与关注。

一般说来,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外在有机联系,具有新颖的广义模式的一种可以物化的心理活动就叫创意思维。

它是一种综合思维、形象思维、非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

这些是创意思维的主要形式。

它集意识、潜意识、下意识于一体,往往又融艺术哲学、艺术美学、艺术心理学、艺术学、灵感学等于一炉。

创意思维充分渗透在各类环境艺术设计之中,使作品本身具有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

这种渗透把作品的形式与功能在更合理的方面给予了肯定,给人亲身体验的舒适感和精神上的完美享受,把握这一点就要求对创新的本质、创意思维有着深刻的感悟。

总的来说,创意思维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灵魂。

1、对创意思维的认识
一般来说,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外在有机联系,具有新颖的广义模式的一种可以物化的心理活动就叫创意思维,它能够获得新知识并能产生新颖的思维成果。

凡是经过创意思维的东西都是新颖的,都是对前人成就的突破,因此创意思维的属性主要表现为新颖性与明显的初始性。

创意思维活动虽然不是实践活动,但它却指导着人们的实践活动,并贯穿于环境艺术设计整个过程之中。

设计师在设计作品时利用它实现对已有形式的突破和创新,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与统一,而要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环艺设计师对创意思维的本质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把高水准的设计元素应用到设计作品中去。

2、好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需要好的创意思维
人类需要交流、沟通,这就是环境形成的基础。

艺术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其虽有不同的理解,但它首先是基于对艺术的某种社会属性,以及艺术与广泛的社群利益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的表述。

从原始简陋的茅草屋到宏大雄伟的宫殿建筑,从压倒一切的“国际主义”到追求有机形态的后现代建筑,无不透射出创意思维的光芒。

对当代环境艺术设计来说,环境理念有着宏观的考量,即“尊重自然、研究自然、模仿自然、寓于自然”成为现代设计的理念。

当今社会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创新本质的认识还是不够,这就导致大量形式丑陋、功能低下的作品频频出现,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面对改革开放以后突如其来的各种新事物,更多的人选择观望、等待、接受,这种现象在环境艺术领域则更多
地表现为设计师照搬照抄国外已有的建筑形式,对国外建筑盲目崇拜,认为外国建筑师设计出来的作品就是代表国际趋势的、代表时代的,是最前卫的。

这种观念直接导致大量国外建筑形式原封不动地流入国内,一时间欧美建筑形式泛滥成灾,成为大众追求的居住典范。

因此,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今天的环境艺术设计就要更加关注创意思维与自然属性的紧密联系,提倡人造环境和自然环境完美结合。

所以,淡化装饰、节能低碳与处理好景观空间、充分重视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相结合,以绿化建筑的要求与创意思维相结合是当务之急。

创意思维作为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最接近设计本质的环节之一,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创意思维在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3.1 民族性是创意思维的基础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面对中华五千年的光辉历史,我们的设计师应该在借鉴国外环境艺术设计已有的设计思维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元素,对其加以创新、修正,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来。

3.2 “人与自然相结合”的独创性原则
环境艺术设计不应“千城一面”,而应积极运用创意思维方法,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至少以前在思考者头脑中不存在的、新颖独特的思维,这就是它的独创性。

环境艺术设计的独创也就是将城市特有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地形和本土文化作为创作源
泉,顺应地区的自然地形和气候条件,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市的人文历史资源,将城市的各种物质、文化特色融入到空间的构成元素中,形成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主题。

如杭州,人们就会想到美丽的杭州西湖,联想到雷锋塔。

3.3 “以人为本”的创意思维原则
设计师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要强调人性化意识,要考虑人在使用中的心理需要与观赏时的心理需要相吻合,做到景为人用。

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的设计师常常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体现出“重景轻人”的倾向,人们无法从设计空间中得到身心愉悦的享受。

人是环境的主体,环境设计只有以人为本、积极应用创意思维方法,才能营造出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公共空间,才能让每一位居民随时随地都能享受新鲜空气、阳光、绿色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这也是当代设计师追求的目标。

3.4.环境艺术设计要立足于本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一个地域的环境、文化是该地域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视觉设计反映了该地域人们的精神状态、生活方式。

设计师的设计要突出地域环境的个性,就要发掘地方文化的资源。

首先,设计师应该将突出地方自然环境特征和历史人文特色作为基本的创意思维,尊重历史、借鉴古今文化,让人文跟环境艺术设计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来。

其次,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运用创意思维,采用富有地方特色和人文历史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建筑材料,让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来承继当地的历史文脉,以适应当地的民俗文
化,适应当地各种人文、自然条件,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避免“千城一面”,以此来增强地域环境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4、结语
以理想的思维创作出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私密空间,引导人们利用好空间环境,也是设计师的责任。

立足于社会更新,适应快节奏的时代步伐,设计师的设计观念应以满足于人们丰富的精神生活需要为首要。

只有科学运用创意思维,才能最优化地解决人类与环境系统的关系。

纵观古今中外环境艺术设计大师的作品,再结合全球文化艺术大融和的背景,我们就更加明白环境艺术的创作中创意思维的重要性了。

我们的设计师只有理解并熟练运用了创意思维的方法去设计适应社会发展变革的现代作品,才能在设计师与大众之间搭起一座相互信任、沟通交流的桥梁。

特别是在我国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正日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因此设计师更应该顾及社会与人类本身的内在需求,在坚持独创性的前提下,以人为本,结合本民族特点,在具体的环境设计中充分利用创造性思维设计出具有当地历史文脉与民族地域性相结合的优秀作
品来。

只有这样,设计师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借助创意思维这对科学的翅膀,开创出一个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新时代,这也是我们每一位环艺设计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23许力.后现代主义建筑2o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3]梁良良.创新思维训练.新世界出版社,2006.
[4]彭健伯.直觉思维方式理论与开发直觉创造能力研究.攀枝花学院学报,2008(1).
[5]唐纪群.艺术设计与创新思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