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论1.1 项目由来**省**县煤炭资源丰富,煤质属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高挥发分(含油率高)、中高发热量的长焰煤和不粘结煤,是煤干馏的理想原料。
**县境内目前有煤矿198户,电石企业35户,铁合金企业12户。
区域内已初步形成以煤干馏为基础的产业链,包括铁合金、金属镁、电石等载能工业产业链年产值超过60亿元,半焦产业已成为榆林市最大的地方煤炭转化产业。
但是,当地很多分散的直立炉和土法生产技术,存在很多问题,规模小、工艺简单、装备水平低、能耗高、环保设施不到位,环境污染比较严重,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根据焦化、兰炭行业现状及存在问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榆林市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应的调整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充分发挥**县境内丰富的煤炭资源,**县腾远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遵照上述有关通知和实施意见,采用**县三江煤化工有限公司研制改进的SJ-III型5万吨/年低温干馏方炉12台组合成一条生产系统,在**省榆林市**县北部的孙家岔镇陈家湾兰炭工业集中区内建设60×104t/a兰炭综合利用项目。
工程由兰炭生产、配套煤气净化和剩余煤气发电工程组成。
受**县腾远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委托,**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县腾远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60万吨/年兰炭综合利用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
2012年7月16日**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组织相关人员对**县腾远煤化工有限公司60万吨/年兰炭综合利用项目进行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现场踏勘,根据现场踏勘情况发现,该项目配套建设的2×30MW发电机组分两期进行建设,已建成1#机组,2#机组正在建设中,由于自备电厂分期建设,故此次只针对兰炭生产部分和已建成的1#机组进行验收。
根据**省环境监测中心站2012年7月25日组织的兰炭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方案专题审查会形成的意见,结合本项目实际建设情况确定了项目验收监测范围和内容。
2012年11月27~28日,**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现场调查以及监测工作,并根据调查和监测的结果编制了《**县腾远煤化工有限公司60万吨/年兰炭综合利用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竣工验收监测报告。
后由于处理后剩余氨水熄焦难以满足环保要求。
企业于2013年6月2日进行了“剩余氨水返回炉内汽化”的技术改造,改造工作于2013年6月底完成,并于2013年7月再次向我站申请验收监测。
根据现场踏勘情况及省环保厅环评处及相关专家再次对兰炭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方案的审核结果,我站技术人员于2013年12月17~18日再次对本项目进行了验收监测,根据本次调查和监测的结果及2012年腾远电厂监测数据、噪声监测数据、公众意见调查结果编制了本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报告。
(改造前验收监测结果及评价见附件《**县腾远煤化工有限公司60万吨/年兰炭综合利用项目“剩余氨水炉内汽化”改造前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专篇》)本次验收监测期间,项目配套的2×30MW发电机组均已建成,但由于供气问题,2台机组无法满足75%以上工况验收监测要求,故未对2#机组排放情况再进行监测。
1.2 验收监测依据(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2)《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3号;(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及附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0】38号文;(4)《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中污染事故防范环境管理检查工作的通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总站验字【2005】188号;(5)**省环境保护厅《**省开发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意见》的通知,陕环监发【1996】065号;(6)《**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推进榆林市60万吨规模以上兰炭企业履行“三同时”制度的意见》,**省环境保护厅,陕环发【2012】70号;(7)《**县腾远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60万吨/年兰炭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2007年10月;(8)原**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县腾远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60万吨/年兰炭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陕环批复【2008】242号;(9)榆林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县腾远煤化工有限公司60万吨/年兰炭综合利用项目环境保护试生产的批复》,榆政环函【2012】235号;(10)**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县腾远煤化工有限公司煤气发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陕环批复【2009】790号;(11)**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会议纪要(2012年第9期);(12)**县腾远煤化工有限公司环境监测委托书(**省环境监测中心站2012-098号);(13)**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会议纪要(2013年第13期);(14)腾远煤化工有限公司环境监测委托书(**省环境监测中心站2013年-201号);(15)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相关技术资料。
2 建设项目工程概况2.1 项目简介项目名称:**县腾远煤化工有限公司60万吨/年兰炭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地点:**省**县孙家岔镇陈家湾兰炭工业集中区,其地理位置见图2-1。
建设性质:新建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1678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344.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3.9%。
2.2 工程内容及规模本项目建设两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由6台5万吨干馏炉组成),达到年产兰炭60万吨,焦油6万吨的生产规模,并建成两台30MW锅炉蒸汽—汽轮发电机组。
项目工程建设内容见表2-1,厂区平面布置如图2-2,四邻关系图如图2-3。
表2-1工程建设内容项目所在地图2-1 项目地理位置图北无组织排放监测点图2-2 厂区总平面布置噪声和无组织排放监测点位布设图图2-3 四邻关系图2.3 原有生产工艺简介兰炭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备煤工段、炭化工段、净化工段、筛焦工段。
2.3.1 备煤工段入炉煤要求粒度20-100mm,将进厂煤进行破碎筛分达标。
原料煤由铲车铲入受煤坑,通过胶带输送机经胶带运输机栈桥运输至筛煤楼,经振动筛筛选后,由胶带运输机经栈桥运输到干馏炉顶煤仓,然后经炉顶布料皮带运到储煤仓,块煤由进料口进入炉顶辅助煤箱,再进入干馏炉。
面煤由胶带运输机封闭输送到面煤仓储存,再外运销售。
2.3.2 炭化工段由备煤工段经皮带机运来的合格装炉煤首先装入炉顶最上部的煤仓内,再经进料口和辅助煤箱连续装入炭化室内。
加入炉内的煤块向下移动,与布气花墙送入炉内的加热气体逆向接触,并逐渐加热升温,煤气经上升管从炉顶导出,炉顶温度控制在200℃以下。
炉子分为三段,上部为干燥段,块煤逐步向下移动进入中部的干馏段,此段被加热到650—700℃,完成低温干馏。
半焦通过炉子下部的冷却段时,和通过此段熄焦产生的蒸汽生成水煤气,被熄焦水冷却到80℃左右,通过推焦机、刮板机连续排出进入烘干机。
煤料在干燥段产生的水蒸气、干馏过程中产生的煤气、加热燃烧后的废气以及冷却焦炭产生的水煤气的混合气(荒煤气),通过炉顶集气罩收集,通过上升管,进入净化回收系统。
加热用的煤气是经过煤气净化工段进一步冷却和净化后的煤气,加热用的空气由空气鼓风机加压后供给,煤气和空气经支管混合器混合,通过炉内布气花墙的布气孔,均匀喷入炉内料层燃烧,给煤加热干馏。
2.3.3 净化工段自炉内出来的荒煤气,由上升管进入桥管和文氏管塔,喷洒热循环水初步冷却,然后煤气进入旋流板塔与通入塔内的冷循环水逆向运行完成最终冷却。
冷却后气液分离,冷却下来的液体经管道流到循环水池,通过静置沉淀油水分离,焦油由泵打到焦油贮槽,循环水经管壳式换热器换热冷却后循环使用,循环水池封闭运行。
煤气经管道进入静电捕焦油器,把煤气衔带的焦油、粉尘吸附回收,打入冷环水池,回收率达98%,经过电捕的煤气通过煤气风机加压回炉加热燃烧和供烘干用,剩余煤气通过管道送至腾远电厂发电。
2.3.4 筛焦工段从干馏炉底通过水封槽排出的半焦,因半焦水分较高,每座炉设置一套烘干机,每条生产线设置一套筛焦系统。
烘干机热量由剩余煤气燃烧供给。
烘干后的半焦进入贮焦仓,半焦由皮带机经栈桥送到筛焦楼筛分,筛分后的成品焦,大块焦露天堆放,粉焦由运输皮带送到焦场贮焦棚堆放。
主要生产工艺见图3-1,企业提供全厂水平衡图见图3-2。
图3-1 生产工艺流程图及产污环节图**省环境监测中心站12图3-2 企业提供全厂水量平衡图(m 3/h )2.4 剩余氨水处理改造工艺“剩余氨水返回炉内汽化”改造工艺仅限于剩余氨水处理工艺,其余工艺未变,具体工艺如下:剩余氨水首先进入平流式隔油池,鉴于剩余氨水中含有大量油类物质和悬浮物,通过设置隔油池将其去除。
剩余氨水自流入隔油池,通过刮油机刮除油污,同时污水中的颗粒物质、重油产生沉淀,并通过底部刮泥机刮去,达到预处理效果。
浮油和油泥排入焦油贮罐回收利用,经过预处理后的剩余氨水用泵通过电磁阀控制分别脉冲注入兰炭炉的碳化室降温段,利用兰炭降温段余热对剩余氨水进行汽化,上升进入兰炭炉高温区,发生水煤气化反应,反应或未反应的有机物或者进入荒煤气中,通过荒煤气净化,进入煤气或焦油中,全部得到回收。
工艺流程图见图3-2。
图3-2 循环氨水处理系统流程图3 环保设施及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3.1 主要污染源及其治理措施根据该工程生产工艺流程和原料成分分析,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各工艺系统无组织排放的废气、噪声、废水及固体废弃物。
3.1.1 废气1、煤场和焦场:煤场和焦场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为煤尘和焦尘。
建有防风抑尘墙,洒水车定期洒水。
2、备煤和筛焦工段:污染物主要是原料煤卸车,堆存、破碎、筛分及输送、筛煤筛焦过程产生的煤尘、焦尘。
采用铲车装煤,地坑受煤,外建受煤防尘棚,以减少粉尘等无组织排放。
3、炭化与煤气净化工段:直立炉炉顶辅助煤箱周围、炉底排焦、熄焦等过程中逸散的烟气,主要污染物为粉尘、硫化氢、氨、苯并芘、苯可溶物等。
4、焦炭烘干系统:主要污染物为煤气燃烧产生的烟尘、SO2。
主要以无组织排放形式。
各污染源统计情况见表3-1。
5、氨水池项目主生产装置区内建有热环、冷环水池及清水池,其中氨水池呈地埋式,各氨水罐布置在混凝土池体内,顶部采用预制板封闭,略高于主生产区地平,留有通风口。
氨水池蒸发产生的废气没有通过管道引入炭化炉,主要污染物为氨气、硫化氢等。
6、煤气综合利用工段:经煤气柜输往自备电厂发电,发电后脱硫。
自备电厂建有一套型号为SCS-900C型烟气连续在线监控系统,锅炉燃气经电除尘器除尘后进入双碱法脱硫装置处理后外排。
表3-1 大气污染源统计表3.1.2 废水本工程废水主要分为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
生产废水包括循环水排水、剩余氨水等,此部分水成分复杂,主要污染物有COD、氨氮、酚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