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位育中学秦振良
回首自己三十年的教学人生,最快乐的还是第一个十年,尤其是最初的几年。
当时热情满怀,但不谙世事,很少去想高考的事,认为第一要务是让学生和自己一样喜欢语文,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品味出语文的醇美。
工作的学校是黑龙江大兴安岭实验中学,全地区唯一的省重点学校,是寄宿制的,三面环山。
教师们就住在与学校相邻的家属楼里,于是我常能带着学生到山里,欣那一派北国风光。
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总是很随便。
记得有一堂课,正在让学生背诵《荷塘月色》。
一位学生指着窗外的山,说“老师,看,达子香开了!”达子香又叫杜鹃花、映山红,鲜族人叫金达菜的。
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
入春以来,一直灰蒙蒙的山上果然有了红晕,一簇簇的,那红晕已然连成一片。
哦,真的是达子香开了!
于是,我让学生都到窗前去看。
下午放学,又带着他们到山里置身花丛观。
最后,我和学生沐浴着夕阳的余晖,在山坡上席地而坐。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是怎么写荷花的清香的?”我问。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学生异口同声。
“这句用了通感修辞,什么是通感?”课上讲过的,借此复习一下。
“就是不同的感官沟通。
”
“这一句是嗅觉和听觉沟通。
”
“你们能不能也用通感,描写一下眼前的达子香?”
停了片刻,学生便七嘴八舌。
最后还是语文科代表的“山间到处都弥漫着醉人的芬芳,仿佛一张极大的网,拉住了我,使我久久不肯离去”赢得一片掌声。
我让学生就此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当然,我照例也写了一篇,题为“俏不争春”——达子香四月末开放,而此时的大兴安岭竟还不见一点绿色,达子香绽放不是和万物争夺春光,而是要把春天到来的消息报告给人间。
她是春天的使者!
讲评作文时,我说“我们大兴安岭地域独特,物产丰美,可远方的人们往往
把我们这里想象得很可怕高寒禁区,人们都戴着狗皮帽子,穿着羊皮大衣,赶着狗爬犁。
()如果不戴帽子出去走一圈,耳朵一摸就掉了,眼皮一眨就冻上了。
”学生笑作一团。
我又激发道“远方的人们对我们这里多么不了解啊。
同学们应当用自己的笔向他们介绍这里美好的一切。
那样,他们一定会对这片绿色的宝库产生神往之情的。
”学生都跃跃欲试,于是我又板书了下一个作文题向远方的朋友介绍大兴安岭。
并让学生当堂把提纲列出来。
学生的提纲大都以四季为序,有的还拟了小标题,但并没有抓住大兴安岭四季的特点,于是我板书如下
______的春天____的盛夏
______的秋季____的严冬
然后让两位学生上来填写。
结果分别填为“明媚”、“炎热”、“丰收”、“寒冷”。
“这些词语是否抓住了我们大兴安岭四季的特点?”我问。
学生都说没有,因为绝大部分地区的四季都是如此。
一个学生还说“夏天我们这里并不热,冬天虽然寒冷,但很美。
只写寒冷,和远方的人恐怖的想法不就一样了吗?”
“说得真好!那填什么好呢?”
一时默然。
“从时间上想一想,南方的春天一般都在几月到?”我启发道。
“三月。
”
“我们这里是在几月到?”
“五月。
”
“迟到的春天。
”学生争相说出。
“嗯,迟到。
既准确,又将春天拟人化,富于美感。
”
我进一步启发“夏季呢,南方是炎热的,我们这儿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炎热’的反义词是?”
“凉爽。
”
“秋天,秋霜过后,桦树叶金黄,柞树叶火红,落叶松则红里带黄,同时还有好多不知名的野花在这个季节依然盛开着,这一切用哪个词为好?”
“绚丽。
”
“冬季,尽管寒冷,但白雪覆盖着群山大地,又有森林做屏障,常常一丝风也没有,空气纯净得很,纯净得可以罐装出口。
这和寒风呼啸,尘土飞扬的某些地区形成鲜明对比,用……”
“洁白。
”
“洁净。
”
“素洁。
”
“哪个好些?”
最后,许多学生认为“素洁”最好既洁白,又纯净。
这样,一唱一和,就把原来所填改成了
迟到的春天
凉爽的盛夏
绚丽的秋季
素洁的严冬
想到这些题目过大,有的学生会写得泛,难以调动所有学生的积累和最感兴趣的内容。
我又板书了“亭亭白桦”、“奇特的北极光”、“北国雪”、“我爱大兴安岭的冬天”、“加格达奇——樟子松生长的地方”、“五花山”、“秋天的野花”、“你知道落叶松吗”、“猴头·蘑菇·木耳”等十几个题目,任其选择。
这些题目,内容有多有少,范围有大有小,可以启发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有助于打开思路,也便于学生根据各自的写作能力和生活积累选择熟悉的内容。
当时,学生并不以作文为苦。
我看学生的作文,也其乐融融,每篇在点评修改后都不吝溢美地写上长长的评语。
所以,作文课是学生最喜欢的。
一天,我说“这么好的作文,应该让远方的朋友才是,不然,真可惜了。
投一投稿吧。
”
于是一篇篇表现北国风情的作文寄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