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__JPEG2000压缩标准简介

第八章__JPEG2000压缩标准简介

第八章 JPEG2000压缩标准简介
8.1 JPEG2000 简介 8.2 JPEG 2000的核心编码系统 8.3 RO I 编码
8.4 JPEG2000与JPEG的比较
参考:David S. Taubman; Michael W. Marcellin ,JPEG2000 图像压缩基础、标准和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8.1.2 JPEG 2000标准的组织结构
JPEG2000 标准可分为7大部分:
PART 1 ,J PEG2000 图像编码系统, 是JPEG2000 标准的核
心系统;
PART 2 ,扩展系统,在核心系统上,添加了一些功能;
PART 3 ,运动JPEG2000 ,针对运动图像提出的解决方案;
正变换: 精确式:根据人眼对RGB三种颜色分量的感知特性, 设各颜色的权重为: ,满足 R 0.299, G 0.587, B 0.114
R G B 1
0.5 Cb (B Y ) 1B 0.5 Cr (R Y ) 1R 近似式:
则: Y R R G G B B
0.587 0.114 R Y 0.299 0. 5 Cb 0.168736 0.331264 G Cr B 0 . 5 0 . 418688 0 . 081312
一、图像分块与拼接
不需要将图像强制分成8×8的小块。
为了降低对内存的需求和方便压缩域中可能的分块处理, 可以将图像分割成若干互不重叠的矩形块(tile)。
分块的大小任意,可以整个图像是一个块,也可以一个像素是一
个块。 一般分成64×64~1024×1024大小的方块,边缘部分的块可能小一 些,而且不一定是方的。
逆变换: 精确式:
R Y 2(1 R )Cr 2 B (1 B )Cb R (1 R )Cr G Y B Y 2(1 B )Cb
G
近似式:
0 1.402 Y R 1 G 1 0.344136 0.714136 Cb B 1 Cr 1 . 772 0
对具有不同特征(如自然图像、医疗图像、遥感图像等)
的不同类型(如二值、灰度、彩色或者多分量图像) 的 静止图像进行压缩
在低比特率的情况下,获得比目前标准更好的率失真性
能和主观图像质量。
JPEG2000的主要特点
(1) 良好的低比特率压缩性能
这是J PEG2000 最主要的特征。目前的J PEG标准, 对于细节分
除了上述主要特点外, J PEG2000 还采用开放式结构, 并 对图像安全保护、图像交换等方面做了考虑。 J PEG2000 具有的多种特点使得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 许多著名的图形图像公司如Corel 、Pegasus 等都 开始在新开发的图像工具软件中集成J PEG2000 图像压 缩技术, Microsoft 、Netscape 等浏览器领域的公司也 开始将J PEG2000 新技术集成到下一个版本的浏览器中。 JPEG2000 将在21 世纪图像压缩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I ' ( x, y) I ( x, y) 2
B 1
, 则 2
B 1
I ' ( x, y) 小波变换,数据偏移后 就可以了。
对有损压缩,因为采用的是实数型离散小波变换,所以还 需要对偏移后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I ' ( x, y ) 1 1 I " ( x, y ) , 则 I " ( x, y ) B 2 2 2
PART 4 ,兼容性; PART 5 ,参考软件; PART 6 ,复合图像文件格式,主要针对印刷和传真应用。 PART 7 , 技术报告, 介绍实现PART1 所需的最小支持环境。
8.2 JPEG 2000的核心编码系统
JPEG2000 图像编码系统基于David Taubman 提出的 EBCOT( Embedded Block Coding with Optimized Truncation) 算法使用小波变换, 采用两层编码策略, 对压 缩位流分层组织。
图像分块的大小会影响重构图像的质量。
一般来说,分块大比分块小的质量要好一些。
在解码过程的后处理中,需要将分块的图像数据,重新无 缝地拼接在一起。
Tiles and Sub-bands
每个分量(components) 分成多个块(tile) 每个块( tile )小波变换 后分成多个子带 (subbands)
首先对源图像进行离散小波变换,根据变换后的小波系数特点进行
量化。
将量化后的小波系数划分成小的数据单元———码块,对每个码块
进行独立的嵌入式编码。
将得到的所有码块的嵌入式位流,按照率失真最优原则分层组织,形
成不同质量的层。
对每一层, 按照一定的码流格式打包, 输出压缩码流。
解码过程相对比较简单。根据压缩码流中存储的参数, 对应于编码器的各部分,进行逆向操作,输出重构的图像 数据。 JPEG2000 在进行压缩之前, 需要把源图像数据划分成 tile 矩形单元。
(5) 随机获取和处理码流:
由于J PEG2000 采用小波技术,利用其局部分辨特性,在不解压的
情况下,可随机获取某些感兴趣的图像区域(ROI) 的压缩码流, 对压 缩的图像数据进行传输、滤波等操作。
(6) 强的抗误码特性:
在无线通信信道上, 噪声干扰大, 这就希望压缩码流具有较强的容
计算机图形和二值文本的压缩时, 性能变差, 不适用于复合文本压 缩。为了改进这一点,J PEG2000 在同一系统中采用相似的方法, 能够对自然图像、复合文本、医学图像、计算机图形等具有不同 特征、不同类型的图像进行压缩。
(3) 有损和无损压缩:
对于目前的J PEG标准, 在同一个压缩码流中不能同时提供有损
2)RCT
• 可逆分量变换RCT (Reversible component transformation) 也是一种颜色空间的转换,采用了精确的整数运算,可用 在无损的小波压缩中。 • 该变换的背景和优势与ICT的类似,只是现在的亮度与色差 颜色空间改为YUV。
• 它可以看成是ICT的一种整数型简化,目的是为了可以进行 精确的可逆运算。 正变换:
在解码的后处理中,需要将归一化和/或平移的数据还原:
I ' ( x, y) 2 B I "( x, y), 则 2 B1 I ' ( x, y) 2 B1
I ( x, y) I ' ( x, y) 2 B1 , 则 0 I ' ( x, y) 2 B
三、颜色变换
The constituent components of a color image
1)ICT
不 可 逆 分 量 变 换 ICT (Irreversible component transformation)是一种颜色空间的转换,采用了近似的实 数运算,可用在有损的小波压缩中。 将原始的光电颜色空间 RGB ,转换为亮度与色差颜色空 间YCbCr。 在亮度与色差颜色空间中,可以利用人眼对颜色的分辨 率比亮度低的特性,对色差数据进行子采样。 同时,还可以在分量的渐进传送中,优先传输对人眼最 重要的亮度数据。
错性能。J PEG2000 系统通过设计适当的码流格式和相应的编码 措施, 来减小因解码失败造成的损失。
(7) 固定速率、固定大小、有限的存储空间:
由于处理的图像越来越大, 这为硬件实现以及带宽资源和存储空间
有限的应用提出了问题。JPEG2000 使用分块技术,对每个小块进 行处理,来解决这类问题。
原始图像数据
JPEG 2000核心编码系统的编解码模块与过程
8.2.1 预处理与后处理
JPEG 2000的核心编码系统的预处理,主要包括 可选的图像分块 数据中心偏移(直流电平平移)、数据的归一化 颜色分量变换
预处理 原始图像数据 图像分块 电平平移 归一化 颜色变换 分块 FDWT
JPEG 2000的核心编码系统中,定义了两种颜色 变换:
不可逆分量变换ICT,适用有损压缩
可逆分量变换RCT,适用无损压缩
为了便于对变换公式的理解,将前三个颜色分量 的值I0 (x, y)、I1 (x, y)和I2 (x, y)简记为R、G和B, 将变换后的值Y0 (x, y)、Y1 (x, y)和Y2 (x, y)简记为 Y、Cb和Cr或Y、U和V。
Code Blocks
每个子带( sub-band)分 成多个码块(code blocks) 每个码块单独编码
二、数据偏移和归一化
JPEG 2000中的DWT也需要图像的样本数据关于0对称分 布 , 对 B 位 无 符 号 整 数 的 分 量 样 本 值 I (x, y) (0≤I(x,y)<2B),应该先进行中心偏移(又称为直流电平 平移DC level shifting):
R 2G B Y 4 U RG V BG
逆变换:
U V G Y 4 R U G B V G
8.2.2小波变换
在JPEG 2000的核心编码系统中,对有损压缩采用的是基于 Daubechies 9/7 滤波器之提升实现的不可逆DWT。 对无损压缩采用的则是基于Le Gall 5/3滤波器之提升实现的可逆 DWT。 JPEG 2000标准支持基于卷积(convolution-based)和基于提升 (lifting-based)两种滤波模式。
和无损两种压缩,而在J PEG2000 系统中, 通过选择参数, 能够对 图像进行有损和无损两种压缩, 可满足图像质量要求很高的医学 图像、图像库等方面的处理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