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基础
1.前言
1.1课程性质
中兽医基础是高职院校动物防疫检疫专业的一门能力拓展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兽医阴阳、五行、脏腑、气血津液和经络等基本理论,掌握引起疾病的常见原因,能够运用四诊八纲认识疾病证候,运用常用中草药和针灸技能,有针对性的进行病证防治。
1.2设计思路
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和任务的过程中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逐步培养学生利用中草药和针灸进行病证防治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包括12个项目,所有项目是以完成真实的病证防治为线索设计的。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各项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在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全程参与,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校企深度融合,采取工学交替的方式让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生产性实训,在实践过程中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
在教学效果评价方面,也采用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校内和校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适当扩大学生作业和校外实践所占比重,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病证防治的各项能力。
该门课程总学时45学时。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阴阳、五行相互关系及其在兽医实践中的应用,掌握脏腑的基本功能和常见病因,掌握四诊八纲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常用中草药和针灸的基本技能,正确进行常见病证防治。
职业能力目标
1、根据病例,正确分析引起机体发病的原因和发病机理。
2、熟练掌握150—180种临床常用中草药的名称、性能及主治。
3、掌握中药配伍原则、方剂组方原则和方剂加减变化。
4、熟练掌握牛的临床常用穴位位置、主治及针法。
5、熟练掌握猪的临床常用穴位位置、主治及针法。
6、熟练掌握犬的临床常用穴位位置、主治及针法。
7、掌握白针、血针、火针、水针、埋线等的操作方法。
8、掌握艾灸、醋酒灸、软烧法等的操作技能。
9、掌握望口色的部位、正常口色和病理性口色及其实践意义。
10、掌握切脉的部位、正常脉象和病理性脉象及其实践意义。
11、运用中兽医学四诊和辨证方法,正确诊断疾病。
12、运用中草药和针灸知识,开出中兽医处方,并正确治疗临床常见病证。
3.课程要求
中兽医基础的课程内容和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中兽医基础的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工作任务 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
参考课时 1 病因病理分析 通过分析引起机体发病的原因,掌握疾病发生的机理 活动一:让学生讨论机体为何发病
阴阳偏盛偏衰引起疾病
五行生克制化失衡引起疾病 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疾病 活动二:思考,引起机体发病的原因 外感致病因素
内伤致病因素
其他致病因素 10 2 望口色 掌握望口色的部位、正常口色和病理性口色及其实践意义 活动: 正常动物(牛、羊、猪)口色 患病动物口色 拓展:其他病理性口色 2 3 切脉 掌握切脉的部位、正常脉象和病理性脉象及其实践意义 活动: 正常动物(牛、羊、猪)脉象 患病动物脉象 2
4 认识疾病证候 掌握中兽医诊断疾病的程序,正确认识疾病 活动一: 中兽医诊断疾病的程序 活动二:辨证方法 八纲辨证 脏腑辨证
外感热证的辨证方法 6
5 常用中草药 掌握150—180种常用中草药性能及主治 活动: 通过饮片、原料药、标本、图片等认识中药
中药性能、主治
14 6
方剂组方原则 掌握中药配伍原则、方剂组方原则和方剂加减变化 活动: 根据病例,设计中药处方,掌握中药配伍原则和组方原则 根据病情,熟练方剂加减变化 2
7 牛的常用穴位 熟练掌握牛的临床常用穴位位置、主治 活动: 牛的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主治
拓展:
经络在中兽医学中应用 1 8 猪的常用穴位 熟练掌握猪的临床常用穴位位置、主治 活动:
猪的常用穴位取穴方法、主治 1
9 犬的常用穴位 熟练掌握犬的临床常用穴位位置、主治 活动:
犬的常用穴位取穴方法、主治 1
10 针法 了解针法种类,掌握白针、血针、火针、水针、埋线等的操作方法
活动: 白针、血针、火针、水针、埋线等的操作方法 2 11 灸法 了解灸法种类,掌握艾灸、醋酒灸、软烧法等的操作技能 活动: 艾灸、醋酒灸、软烧法等的操作技能 2
12 中兽医处方 运用中草药和针灸知识,开出中兽医处方,并正确治疗临床常见病证 活动: 根据病例,开出中兽医处方,并实施 跟踪评价治疗效果 2
合计 45
4.实施建议
4.1教材选用建议
1、建议选用与本课程标准相适应的高职高专教材。
2、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3、教材应以完成任务的典型活动项目作为驱动,从而让学生了解病证防治的基本方法。
4、教材应突出实用性,应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纯粹的技能操作,同时要具有前瞻性,应将专业领域的发展势头及革新项目及时纳入其中。
5、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表达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要图文并茂,突出重点,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教材中的活动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4.2教学建议
1、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案例分析或项目活动中了解病
证防治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
2、应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
通过选用典型的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学中做和做中学,在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中逐步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
3、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3教学评价
1、突出过程与模块评价,结合课堂提问、业务操作、课后作业、模块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评分。
2、强调目标评价与理论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转换。
3、强调课程结束后的综合评价,结合案例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考核学生所具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
4、建议在教学中分为任务模块进行评分,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模块考核。
各主要任务模块可参照表2进行评价
表2 中兽医基础的评价体系
说明:
1、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类作业情况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模块结束时,对学生总体技能进行的评价。
若模块考评中同时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时,建议采用6:4的方式评分。
2、本课程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合格。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2、努力搭建网络化学习的平台,让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也可进行虚拟实训,通过网络进行在线答疑和辅导,为学生创造个性化学习的条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3、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4、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变,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