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医二医院急诊进修体会
2015年9~12月,我有幸去到了浙医二院进修学习,同时也是对我自身的一次挑战。
现将3个月进修学习所学总结如下。
1 基本情况
1.1浙医二院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简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创建于1869年,其前身为英国圣公会在华设立的杭州广济医院,1885~1925年医院附设的广济医校是国内最早的医校之一。
1989年,医院作为试点在全国首家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1998年,获全国百佳医院和浙江省示范文明单位;2008年,获全国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多次以高标准通过浙江省三级甲等医院评价;2013年,在全球首批通过JCI国际学术医学中心评审,又作为首家医院顺利完成了卫生部医院评审评价工作。
核定床位3200张,建有现代化的眼科中心、急诊中心、国际保健中心和门诊科教综合大楼以及附设急救直升机停机坪的脑科中心。
作为浙江省歷史最悠久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浙医二院始终坚持“文化引领”,秉承“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的核心价值观,诠释“精湛演绎技术、关爱体现服务”的理念,践行“科技创新、服务大众、培育新人、引领未来”的使命,并逐步摸索出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对外交流与合作为突破,以全面质量管理为抓手,以优质服务建设以手段,立志成为一所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国际品牌医院;并出版广济文化系列丛书,包括《百年名院,百年品质》、《最棒医院七堂课》、《透过细节看文化》、《JCI评审攻略》、《活学活用PDCA》,《相信》等等,被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同行们公认为“国内精细化医院管理的典范”。
1.2急诊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是1984年国内最早成立的急诊科之一,以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的创建单位之一、全国学会名誉主任委员所在单位、承办中国急诊医学领域最权威的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和主办国内唯一的急诊医学国际刊物--“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国内首批二级学科的急诊医学博士学位授予点为学科水平标志,是国家重点临床专科(急诊医学)建设单位、卫生部首批急诊医学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哈佛大学高级灾难医学救援中国培训中心、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同时是浙江大学急救医学研究所、浙江省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浙江省急诊医学岗位培训中心的挂靠单位。
学科集临床、教学、科研、出版和培训于一体,是中国急诊医学事业发展的基地之一。
浙医二院急诊中心是浙江省首批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之一。
建筑面积7450 m2,床位109张(急诊抢救床16张、复苏床2张,急诊监护室16张,急诊日间病房30张,监护后病房45张),年急诊量8~9万余人次,危重病比例约10%,抢救成功率约98%。
其中急诊ICU为国内规模最大、最先进的急诊监护室。
急诊中心配置各种先进的医疗救护设备,包括中央监护系统、多功能监护仪、高级呼吸机、多功能监护床、床旁血液净化系统、纤支镜、胃镜、
脑室镜、腹腔镜、超声机、移动摄片机、物流传输系统、空气净化系统、家属探视系统,设备总价值2000多万元。
2 强大的网络信息系统
2.1所有到浙医二院就诊患者(门诊及住院)只有一个病案号。
无论患者的就诊卡是否丢失,每次来院都是同一病案号。
2.2院内网信息管理系统所有电脑均有院内网站开放,可查询内容有:各部门包文件、通知、要闻;学习资料、作业下载;博客;电话号码查询;订餐系统;……内容更新快,最新内容会有醒目标识。
所有医院制度与流程均以院网电子版为主,所有相关制度与流程均可以通过电脑查询,并且修改后能及时让医务人员获取,能及时按新的制度与流程执行。
2.3自主研发的急诊分诊系统浙医二院的急诊系统由急诊科与信息科自主研发,电脑输入患者生命体征、格拉斯评分、疼痛评分、高危跌倒评分,系统将自动将患者进行分级。
分诊护士可参照患者等级将患者快速有效进行分诊。
2.4全院紧急呼救系统当院内发生紧急事件,可拨打66555,告知代码+地点,广播即可通知全院相关人员。
相关医务人员会及时赶到协助紧急事件处理。
3 管理体制
3.1科学细致的护理管理向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不再是护士个体,而是合作团队。
护理人员充足,排班新老搭配,按责任组上班,组员相对固定,白班夜班护理人员人数相当,保证护理安全。
3.2病员的安全有效管理为确保患者安全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管理,包括中心监护;患者评估系统;患者护送;护士资格和量的配备;患者安全目标:身份确认、有效交流、高浓度药物管理、控制院内感染和防跌倒/滑倒;全院性技能培训:急救、消防演习等等。
病房的随处都张贴着安全的宣传画,指导员工在工作中如何保护自己,从而防止发生意外;每个病床均备有免洗手消毒剂或是手套,可随时取用,极大地提高了洗手的依从性,防止交叉感染。
3.3科室护理核心组管理及分工采取护士长管理与带班组长双重管理模式:
①质控组一质控检查、月季汇报、不良件汇总、护理缺陷及改进;②教学科研组--学生、轮转、进修、专科、科研;③培训组--个性化、分年资分层次、轮转;
④总务管理。
3.4强大的后勤服务管理为了确保每个部门、每位员工工作目标的有效完成,医院设置了强大的后勤服务支持系统。
配备充足数量保洁员,安保人员,大伯(专门负责患者的转运;消毒物品的接受和更换),足够的轮椅和平车,更好的满足患者的需要。
3.5抢救室所有物品标配清晰明确,每种仪器、物品定点放置,整洁有序。
仪器专人负责,每天主复班早上检测仪器性能。
仪器附有操作程序、检测步骤。
定位抢救,有抢救车的地方就有新版的心肺复苏图解,抢救车外附有相似抢救药的图标。
4 院感工作的落实和监督
医院对院感工作非常重视,浙医二院的每位员工进岗位前都需要接受系统化的培训和考核后才能上岗,包括新员工、进修生、实习生、护工、保洁员等。
院感的监督和管理也是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科-科室院感监控员组成,每个岗位都有相应的职责和岗位说明,共同完成医院的院感工作。
院感工作的重点方面是:手卫生、消毒隔离、多重耐药菌的防范与护理、医疗废物的规范处理。
王建安院长就是手卫生宣传海报的形象大使。
5 体会与心得
5.1进修回来后的最大感受是需要得到更多的培训和学习,只有服务者的素质提高了,工作质量才能相应得到保证,所以在今后的科室及医院培训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强自身的专科知识、对病人的评估能力及病情观察能力、健康教育实施能力、勾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的学习,并善于总结。
5.2利用各种资源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要提高患者满意度,首先要提高护士的满意度;想让患者感动,首先要让护士感动,只有护士感动,才能由感而动,用心去做,不断创造感动[1]。
因此,可以通过正规渠道为护士争取利益,同时一个科学、合理的薪酬系统对员工的激励是最持久,也是最根本的。
管理者在设计绩效薪酬时,适当拉开劳务薪酬差距,可增加护士的责任感,调动其积极性和热情。
5.3在护理工作中树立“三大”意识近年来,在护理团队中相继开展了树立“角色”意识,提高工作责任感;树立“竞争”意识,提高工作积极性;树立“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标准的一系列活动。
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护理工作紧密结合,并使之具体化,从而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和水平[2]。
5.4和谐的工作氛围人人都是管理者,优秀的集体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每位护士都有自己的分管工作,责任到人。
在工作过程中,如果在自己管的范围内出现了问题由分管人解决,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严重的问题必须做成PPT,在科务会议上传达。
总之,3个月过得很快,回想这三个月在浙二的工作学习经历,将是我一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让我丰富了阅历,增长了学识,开拓了视野。
最后让我用“三心两法”和同仁们共勉吧:“三心”就是耐心、细心、虚心,“两法”就是手法和方法,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任凤芹,李风芹.人性化管理在产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8):87.
[2]张岩平.人性化服务理念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