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金陵怀古
点拨: 点拨:动景 远眺 彩绘
上阕小结 • 上阕所写景物有自然有人文有动 有静,色彩有浓有淡,远近错, 有静,色彩有浓有淡,远近错, 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金陵风景图。 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金陵风景图。 • 风格概括 点拨:旷远、清新、 雄健、 点拨:旷远、清新、 雄健、壮阔
四、赏析下阕
1、下阕共有两个典故分别是?第一个典故在 下阕共有两个典故分别是? 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暗示着怎样的现实? 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暗示着怎样的现实?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 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 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 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 ),赢得仓皇北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狸祠下, 可堪回首,佛(bi )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二、朗读:音——意——情 朗读: 意 情
1、音读: 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澄chéng )江 征帆去(棹zhào ) 斜(矗 chù ) (鹭lù )起 漫(嗟jiē ) 2、意读: ②理解词句意思,解释下列词语 初肃 澄江 翠峰如簇 漫嗟 但寒烟衰草凝绿
桂 枝 香 王 安 石
•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 天气初肃。 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 翠峰如簇。 练,翠峰如簇。征帆去 棹残阳里,背西风, 棹残阳里,背西风,酒 旗斜矗。彩舟云淡, 旗斜矗。彩舟云淡,星 河鹭起,画图难足。 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 往昔、繁华竞逐。 往昔、繁华竞逐。叹门 , 。千 , 。 , , 。 , 。
自古凭高者态度如何? 自古凭高者态度如何?暗示着对朝廷的态 度如何? 度如何?
点拨: 漫嗟” 点拨:“漫嗟”批判自古以来文人骚客 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 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 能跳出荣辱之局限,站不到应有的高度, 能跳出荣辱之局限,站不到应有的高度, 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汲取历史的 教训。 要像商鞅,管仲, 教训。 要像商鞅,管仲,王安石一样 的人出现。 的人出现。
一、作者介绍
(1021~1086)北宋,字介甫,晚号半山。抚 ~ 北宋, 北宋 字介甫,晚号半山。 州临川(今属江西 今属江西)人 封谥荆国文公。 州临川 今属江西 人。封谥荆国文公。 政治家: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政治家: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 。(改革家 改革家) 言不足恤(xù )。(改革家) 文学家: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文学家 春风又绿江南岸, 被后世列为“唐宋八大家” 被后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思想家: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 思想家: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 至者少
“澄江静如练”,千里长江明净得 澄江静如练” 澄江静如练 如同一匹素白的绸缎, 如同一匹素白的绸缎,两岸苍翠的 峭拔。 群峰好似箭头一样突出 、峭拔。 点拨: 静景 比喻 远眺
重点赏析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残阳里 西风、酒旗斜矗。 江中的船帆在夕阳里往来如梭,西 江中的船帆在夕阳里往来如梭 西 风乍起处,近旁江岸酒楼处斜插的旗 近旁江岸酒楼处斜插的旗,迎 风乍起处 近旁江岸酒楼处斜插的旗 迎 风飘扬。 风飘扬。 点拨:“征 “”去” ——船家的升 点拨: “”去 船家的升 帆摇 桨的动态感 动景,近观,白描手法。 动景,近观,白描手法。
5、结尾典故蕴涵作者怎样的情感? 、结尾典故蕴涵作者怎样的情感? 你听到诗人的呐喊了吗? 你听到诗人的呐喊了吗?
王翁之怒不在女,在乎荒淫之朝廷。 王翁之怒不在女,在乎荒淫之朝廷。
点拨:化用杜诗“烟笼秦淮月笼纱,夜泊 点拨:化用杜诗“烟笼秦淮月笼纱, 秦淮近酒家” 作者强调“至今” 秦淮近酒家”。作者强调“至今”和“时 这两词, 时”这两词,这是是对当今朝廷像六朝统 治者那样奢靡、荒淫生活的呐喊, 治者那样奢靡、荒淫生活的呐喊,最终目 的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总结方法
请同学们综合分析这三首简要概括怀 古题材词的特点。 古题材词的特点。 点拨: 点拨: 1、怀古实为伤今 、 2、多将当时的国事身世写入 、 3、上片多为写景,下片多为抒情议论 、上片多为写景, 4、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现实 、多用典, 5、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 、
桂 枝 香 王 安 石
•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 天气初肃。 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 翠峰如簇。 练,翠峰如簇。征帆去 棹残阳里,背西风, 棹残阳里,背西风,酒 旗斜矗。彩舟云淡, 旗斜矗。彩舟云淡,星 河鹭起,画图难足。 河鹭起,画图难足。 •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 念往昔、繁华竞逐。 头, 头, 。 千 , 。 , 。 , , 。
三、上阕赏析
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 登临送目, 国晚秋, 告诉我们怎样的信息? 肃。”告诉我们怎样的信息? 2、上阙在这萧索的气氛下,写了那些景物? 、上阙在这萧索的气氛下,写了那些景物?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 登临送目, 国晚秋, 登临送目 告诉我们怎样的信息? 肃。”告诉我们怎样的信息?
点拨: 门外韩擒虎, 点拨:“门外韩擒虎,楼头张 ”“至今商女 至今商女” 丽 华”“至今商女” 。“门 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说明 繁华竞逐” “繁华竞逐”。暗示 王安石所 在朝廷的荒淫 繁华竞逐:竞逐繁华,统治者 的奢靡生活
2、“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作者对 、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2、上阙在这萧索的气氛下,写了那些景 、上阙在这萧索的气氛下, 是怎样具体描画景象的? 物?是怎样具体描画景象的?
千里澄江似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 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 征帆去棹残阳里 残阳 西风、酒旗斜矗。 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 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重点赏析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似练 如簇
3、这种“悲恨相续”的亡国悲剧 、这种“悲恨相续” 连续发生的原因是? 连续发生的原因是?
点拨:繁华竞逐 漫嗟荣辱 繁华竞逐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国无明君, 国无明君,朝无贤臣
4、“结合历史理解”六朝旧事随流水, 、 结合历史理解”六朝旧事随流水 流水,
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 但 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后庭》遗曲”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六朝旧事已随着时光流逝一去不返, 六朝旧事已随着时光流逝一去不返, 眼前只剩下几缕寒烟笼罩着的毫无生机的 衰草。但是北宋的统治者享乐依旧, 衰草。但是北宋的统治者享乐依旧,昏庸 依旧。 依旧。自己的不满之情在景物描写中不自 觉的流露出来。 觉的流露出来。
怀古题材词的特点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⑷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 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 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 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画图难足。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天高云淡,彩舟徐行。 日落西山 ,天高云淡,彩舟徐行。江水 溶溶,波光粼粼, 溶溶,波光粼粼,一行白鹭迎着绚丽的 彩霞飞向远方,隐入空蒙的天际。 彩霞飞向远方,隐入空蒙的天际。用图 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1)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地点:故国 朝代更替);时令: );时令 地点 故国 (朝代更替);时令 晚秋;天气:初肃 晚秋;天气 初肃 。 把全词置于一 凭栏远眺的角度 一片秋色肃杀 的角度, 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一片秋色肃杀 的气氛之中,气势已是不凡。 的气氛之中,气势已是不凡。 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切景语皆情语,肃杀的气氛 为全诗打下了凄凉的基调
静
澄江 翠峰
动
征帆 酒旗 彩舟 白鹭
画图难足
动
繁华竞逐
门外楼头(古)今)悲恨相继 (
主旨:借六朝事,讽当朝人 漫嗟荣辱 旧事流水(古) (今)商女唱曲
五、主旨分析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作者用托古喻今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作者用托古喻今 的艺术手法, 的艺术手法,隐曲地指出北宋王朝潜伏着的现 实危机。然而,面对这一现实, 实危机。然而,面对这一现实,统治集团却仍 在寻欢逐乐,置国家民族命运于不顾, 在寻欢逐乐,置国家民族命运于不顾,词人为 此深深地忧虑 忧虑。 此深深地忧虑。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前途 的关怀,以及作为一个进步的政治家所应保持 的关怀,以及作为一个进步的政治家所应保持 的那种清醒的头脑。 的那种清醒的头脑。这与词人在诗文中所表现 出来的革新精神是相一致的。 革新精神是相一致的 出来的革新精神是相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