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反思中成长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的学生!教育的前提在于以一颗宽大的心来了解、引导,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教育的目的就是把这些消极因素通过适当的渠道转化、引导出积极、有利的因素。
如何认识和对待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错误呢?
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错误。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错误中成长起来的,在挫折中成熟起来的。
孩提时的磕磕碰碰,青春期的莽撞冲动,而立之年的自以为是……作为教师,我们绝不能以成年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因为我们的学生思想还不成熟、知识还不完善、阅历还不丰富。
学校就是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地方,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
错误是学生走向成熟的印记,是学生探求真理的标志。
作为教师,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宽容、理解出错的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千万不能斥责、挖苦他们。
试想,学生由于怕说错,怕老师批评总是不安,怎能变成敢说敢做的创造性的人才?
我们会遇见学生常犯的两类错误:一类是家长和老师必须加以及时纠正的,比如一些坏的缺点和习惯:欺负弱小、不讲礼貌、小偷小摸,但是如何纠正的方式和方法必须适当,最好是既能给予惩罚,又让学生提高认识,避免再犯,让他们自己真正认识到并改正才是最重要的。
另一类是学生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错误。
这实际上是他们不断尝试,经历错误,得到修善的一个过程,是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如果在这样的尝试过程中对他们戏弄、打击,就会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恐惧,害怕
去尝试。
其次,教师要宽容学生的错误。
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应该给他们一个犯错——认识——改正的机会,从宽大和包容来对待学生的错误。
当然,对于严重的错误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并加以改正,重要的是,在纠正和惩罚这些错误的时候,不能羞辱、嘲弄、打骂学生,这也是为人师者需要提高的素质。
思想家、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这个原则对于任何学生都是适用的。
对那些表现不太好的学生来说,尤其需少批评,多表扬。
这样做,有时候会产生奇效。
爱迪生就是经过上万次“错误”才发现了制造电灯的正确方法。
许多真理都是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所以,不要怕孩子犯错,不要对孩子过分的保护,也不要总是在责备孩子把事情弄得很糟。
该放手时就放手吧,不要低估孩子们的能力,尝试着让他们自己处理一些问题,或者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充当教练,鼓励他们去尝试、去探索、去历练。
在孩子犯错时为孩子指明方向,鼓励他们善于从错误中学习,获得经验和教训,吃一堑,长一智。
记得一天晚上,我正参加学校骨干教师座谈会,忽然接到电话说班上一位在学校“小有名气”的学生和其他班级的同学下课后吵闹,结果撞碎了玻璃,手上受伤了。
我星急火燎地赶往教室,义愤填膺地叫来那位学生。
没想到那位学生低着头,走到办公室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我又犯错了。
”看着他一副胆战心惊的样子,本来想好的一连串
责备的话,我实在说不出来了。
是的,我也知道初三重新分班后,他很想在新老师、新同学面前留下一个好形象。
今天闯下的祸,不是他的本意。
于是,我用平和的语气对他说:“犯错不要紧,重要的是要在错误中吸取教训,在错误中学会正确的。
因为人都是在错误中成长的。
愚蠢的人会重复地犯同一个错误,一般的人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聪明的人不会犯别人犯过的错误。
”后来,这位学生在他的练笔本上跟我说:“老师,谢谢你!你和别的老师不一样,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确实,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没有和同学打打闹闹,学习上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其实孩子们在学习上出了错,他本身已经很难过了,如果教师再对其严加指质,孩子不仅原有的错误无法得到改正,就连他学习的自信心也会受到影响。
布鲁纳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就生活的意义而言,错误本身就是弥足珍贵的。
作为教师,不仅要理解、宽容学生的错误,更要用指点迷津的睿智去化解、点拨学生的错误。
要把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思维发展的教育资源,巧妙地加以利用。
往往人们都认为,错误是学习中的大敌,总是希望在学习的过程中少犯错,或不犯错。
然而,从人类发展的轨迹来看,正是由于人类社会在其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地犯错,才为人类的进步提供了可能。
孩子正处在成长的阶段,犯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每一次的错误可能就是他们进步的一个新台阶。
如何诱导学生正确地使用错误这一教育资源呢?
一天晚自习值班时,我发现教室后面的卫生角不够整洁,一大包的垃
圾全扔在卫生桶的外面,其中还有两个学校禁吃的珍珠奶茶的瓶子。
看到这个样子,我生气地问:“是谁把垃圾扔在这儿的?”连问几遍,没有人回答我。
简直是怒不可遏了,把我班主任的话当什么?“到下课没有人主动承认的话,谁也不准离开座位,今天我非查个水落石出不可。
”我下了死命令。
话是这么说了,可我也在想如果没有人主动承认,又查不出来,我今天该如何收场呢?学生们继续做作业,陆陆续续有学生到讲台上交作业。
这时,一位女生趁交作业时塞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垃圾是我不小心扔在外面的,是我错了,我没有在全班同学面前承认是觉得太难为情了,能给我一次机会吗?放学后我会去拣起来的,我保证今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对于学生来说,犯错并不是件坏事,过失恰好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良机,尤其是学生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而取得心理平衡,学生犯了错误,为了取得心理平衡,在不自觉中就会去思维,想把事情做好。
在学生犯错时,应该给学生改错的机会,引发学生的思维,在改错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生活就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学生正是在不断犯错,改错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学到了科学的方法,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增进了情感的体验。
对人的成长而言,经历过程比获得结果更富有积极的人生意义,谁不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个简单而有诗意的人生哲理呢?在错误面前,老师要帮助学生反思自我,帮助学生从错误背后发现积极的意义,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发展方向;在货物面前,
老师要引导学生去辨明方向,唤起他们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们不畏艰难,勇敢攀登。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教师应密切关注孩子的成长,给予孩子犯错的权利,并把孩子的错误行为了解成他们当前认识水平的依据,再加以引导。
让他们大胆尝试,哪怕不得要领、错误百出,都没关系,这样能唤醒孩子的自主意识,为其不顾一切、全身心投入提供可能。
会让他们感到安全、满足和愉悦。
有助于他们感受到学习生活的乐趣,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错误是可以利用教育资源,敏于捕捉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错误,善于发现错误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从错误中求知,在错误总探究,需要的不仅仅是老师的爱心和知识,更是教育的智慧,巧妙的点拨,睿智的启发,风趣的讲解……时时让学生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意,这正是一种别样的教育碰撞。
是否可以这样说,学生不少错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如果基于这种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也许会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综上所述,要真正将“在错误中成长”这一观念潜移默化地融入我们的生活是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不妨先放松心情,让孩子大胆出错,经历由自己做主的探索------失败------再探索------直至成功,饱尝失败过后的欣喜,以及欣喜所带来的无穷的动力,让他们乐意去学,乐意去想,他们的认知过程是由低向高发展的,所谓“错误”其实也
是由低到高通向正确的必由之路。
让我们在“错误”中挖掘教育素材,让学生在“错误”中深化认识,让他们“错”有所值。
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教师只有以一颗真诚、宽容、仁慈之心去感化他们,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去引导他们,相信总有一天,美丽的成长之花会悄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