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活动地点:九年级1 班教室时间:xxxx 年10 月27 日活动目的:1、通过了解人类和环境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
2、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和文明习惯,使他们自觉用行动来保护环境。
活动过程1、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物飘尘煤尘放射性物质等。
2、来源与危害。
来源:煤石油的燃烧,矿石冶炼,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危害:危害人类健康、影响植物生长、破坏建筑材料、改变地球气候。
3、治理:调整资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等),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减少工业废气排放,对废气进行回收净化再利用等。
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政府部门合理规划、制定标准、加强监测。
4、介绍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日报(或周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 等。
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数值形式,并分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5.讲授天气量化指标: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能听空气质量指数(AQI)这个词汇。
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简称AQI)共分六级,从一级优,二级良,三级轻度污染,直至五级重度污染,六级严重污染。
监测的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PM10 和PM2.5共6 个种类。
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等级标准和空气质量指数(AQI)等级标准相一致分为六级,明确预报了气象条件对于空气污染的影响,是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清除,还是相反。
对人们而言,更有日常生活指导意义的是此次中国气象局发布的重污染天气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重污染天气预警信号分为三级,以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分别对应预报等级的中度污染天气、重度污染天气和极重污染天气。
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预计未来24 小时内空气污染气象条件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清除,将出现中度污染天气。
防御指南:1.出现空气污染,可采取适当防护;2.一般人群适量减少户外活动,儿童、老人及易感人群应减少外出。
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预计未来24 小时内空气污染气象条件很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清除,将出现重度污染天气。
防御指南:1.空气污染较重,人员需适当防护;2.一般人群减少或停止户外活动,儿童、老人及易感人群应尽量留在室内。
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预计未来24 小时内空气污染气象条件极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清除,将出现极重污染天气。
防御指南:1.空气污染严重,需加强防护;2.一般人群避免户外活动,儿童、老人及易感人群应当留在室内,减少或暂停露天比赛等户外大型活动;3.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
4.建议减少出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小汽车上路行驶,驾驶人员谨慎驾驶;5.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等单位加强交通管理,保障安全。
活动总结刚才这些预防恶劣天气的知识大家要牢记,当我们自己在遇到特殊情况时,一定要小心,沉着,冷静,不要慌,自己解决不了,要想办法求助。
保证自己安全,才是保证了每个家庭的幸福。
篇二初一(5)班大气污染与环保主题班会活动目的:1.认识大气污染严重性和危害性,提高保护校园优美环境必须从我做起的自觉性。
2、通过班会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明白绿色并非绿化,而是爱护善待环境。
活动重点:让学生真正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感受人地协调必要性。
活动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体验意义。
活动准备在校园内走一圈,认真观察饭堂、厕所、球场、草地及本班的教室、宿舍,检举有损校园环境的不良行为,看看我校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工作要做。
活动过程一、创设意境,导入主题。
全球几大环境污染事件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
在这个狭窄的河谷里有炼油厂、金属厂、玻璃厂等许多工厂。
12月1日到5日的几天里,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致使13个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近地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
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许多牲畜死亡。
这是本世纪最早记录的公害事件。
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年夏季,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市。
该市250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00吨汽油。
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
后来人们称这种污染为光化学烟雾。
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3、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城有许多大型炼铁厂、炼锌厂和硫酸厂。
1948年10月26日清晨,大雾弥漫,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扩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
17人死亡。
4、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自1952年以来,伦敦发生过12次大的烟雾事件,祸首是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
烟雾逼迫所有飞机停飞,汽车白天开灯行驶,行人走路都困难,烟雾事件使呼吸疾病患者猛增。
1952年12月那一次,5天内有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去。
5、水俣病事件1953 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
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
当时,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
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纷纷跳海自杀。
没有几年,水俣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
1956年,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
因为开始病因不清,所以用当地地名命名。
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
6、骨痛病事件1955 1972年镉是人体不需要的元素。
日本富山县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镉。
人长期饮用这样的水,食用浇灌含镉河水生产的稻谷,就会得骨痛病。
病人骨骼严重畸形、剧痛,身长缩短,骨脆易折。
7、日本米糠油事件1968年先是几十万只鸡吃了有毒饲料后死亡。
人们没深究毒的来源,继而在北九州一带有13000多人受害。
这些鸡和人都是吃了含有多氯联苯的米糠油而遭难的。
病人开始眼皮发肿,手掌出汗,全身起红疙瘩,接着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
这次事件曾使整个西日本陷入恐慌中。
8、印度博帕尔事件1984年12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因管理混乱,操作不当,致使地下储罐内剧毒的甲基异氰酸脂因压力升高而爆炸外泄。
45吨毒气形成一股浓密的烟雾,以每小时5000米的速度袭击了博帕尔市区。
死亡近两万人,受害20多万人,5万人失明,孕妇流产或产下死婴,受害面积40平方公里,数千头牲畜被毒死。
二、当今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
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达15~20立方米。
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
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很高时,会造成急性污染中毒,或使病状恶化,甚至在几天内夺去几千人的生命。
其实,即使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不高,但人体成年累月呼吸这种污染了的空气,也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肺癌等疾病。
(2)对植物的危害:大气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对植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当污染物浓度很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急性危害,使植物叶表面产生伤斑,或者直接使叶枯萎脱落;当污染物浓度不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慢性危害,使植物叶片褪绿,或者表面上看不见什么危害症状,但植物的生理机能已受到了影响,造成植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坏。
(3)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大气污染物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①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从工厂、发电站、汽车、家庭取暖设备向大气中排放的大量烟尘微粒,使空气变得非常浑浊,遮挡了阳光,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
据观测统计,在大工业城市烟雾不散的日子里,太阳光直接照射到地面的量比没有烟雾的日子减少近40%。
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天天如此,就会导致人和动植物因缺乏阳光而生长发育不好。
②增加大气降水量:从大工业城市排出来的微粒,其中有很多具有水气凝结核的作用。
因此,当大气中有其他一些降水条件与之配合的时候,就会出现降水天气。
在大工业城市的下风地区,降水量更多。
③下酸雨:有时候,从天空落下的雨水中含有硫酸。
这种酸雨是大气中的污染物二氧化硫经过氧化形成硫酸,随自然界的降水下落形成的。
硫酸雨能使大片森林和农作物毁坏,能使纸品、纺织品、皮革制品等腐蚀破碎,能使金属的防锈涂料变质而降低保护作用,还会腐蚀、污染建筑物。
④增高大气温度:在大工业城市上空,由于有大量废热排放到空中,因此,近地面空气的温度比四周郊区要高一些。
这种现象在气象学中称做"热岛效应"。
⑤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近年来,人们逐渐注意到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问题。
经过研究,人们认为在有可能引起气候变化的各种大气污染物质中,二氧化碳具有重大的作用。
从地球上无数烟囱和其他种种废气管道排放到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约有50%留在大气里。
二氧化碳能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使近地面层空气温度增高,这叫做"温室效应"。
经粗略估算,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25%,近地面气温可以增加0.5~2℃。
如果增加100%,近地面温度可以增高1.5~6℃。
有的专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照现在的速度增加下去,若干年后会使得南北极的冰熔化,导致全球的气候异常。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世界43个小岛国家3日指出,地球气温上升促使海平面上涨,这会导致这些国家从地图上消失。
为了对抗全球气候变暖,这些岛国呼吁制定更为严格的废气减排目标,这一目标应比联合国气候会议所考虑的更严苛。
马尔代夫的阿卜杜勒说:“我的国家正受到影响”,很多当地人的家早就遭水淹了。
菲律宾代表米勒认为,气温升高2度,会使菲律宾三分之一的国土消失;而且从孟加拉到美国的佛罗里达州,低洼沿海地区也会被上涨的海水吞噬掉。
联合国气候委员会说,本世纪海洋会升高18至59厘米,未来几个世纪还会持续上升。
但有些科学家说,研究显示到2100年海洋会升高1.55米,2300年时升高1.5至3.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