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数加法和减法》导学案

《小数加法和减法》导学案

《小数加法和减法》导学案学习内容:第47页例1学习目标:1、能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计算能力得到提高。

3、能养成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计算方法。

学习过程:课前导学一、自主探究预习课本47页例1和试一试、练一练,回答以下问题:1、小数加法、减法和整数加法、减法的笔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小数加法、减法时怎样才能把相同数位对齐?3、小数加法、减法笔算时要注意什么?二、尝试达标:1、书后练一练2、列竖式计算2.4+3.25= 7.65+4.8= 3.65-2.2= 20.8-6.5=课内导学一、交流预习情况1、交流例1(1)的自学情况指算式“4.75+3.4”问:能用竖式计算吗?指名板演巡视个别指导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提问:你觉得那种对齐方法是正确的?小数点对齐就是什么对齐?提问:小数加法怎么计算?2、交流例1(2)的预习情况提问:小数减法又怎么算呢?指名板演巡视(重点辅导学困生)组织交流:是怎么算的?3、小结追问:为什么要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对齐?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畅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三、课后导学1、口算下面各题: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0.39+0.15 7.7+0.6 3.6-0.8 4.8-3 1.7-0.32、算一算:10.52+3.48 15.24-3.8 9.9+10.11 100-0.2740.8+90.73 2.1+10.99 20.45-18.6 80.1+93、填空题。

(1)比3.26多1.54的数是(),比21.8少17的数是()。

(2)两个数相加,和是3.8,一个数增加0.6,另一个数减少3.5后和是()。

(3)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将()对齐。

4、判断题。

(1)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首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2)两个一位小数相加,和一定是两位小数。

()(3)一位小数加两位小数,结果还是两位小数。

()(4)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5、培红小学师生自己粉刷墙壁,节约了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节约了120.8元。

一共节约了多少元?6、一箱钉子,连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钉子重多少千克?7、一根竹竿插入水中,入水的长度是0.56米,露在水上的长度是0.4米。

这根竹竿长多少米?8、小红身高1.05米,比小林矮48厘米,小林身高多少米?9、用1、8、6三个数字和小数点摆两位小数,最大和最小的相差多少?10、明明在计算一道小数减法时,错把减数25看成一位小数,差是3.62,正确的结果是多少?《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导学案学习内容:第48页例2: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一位小数退位减两位小数的方法,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计算能力得到提高。

3、养成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计算方法。

学习过程:一、课前导学预习课本48页例2,完成课后的试一试、练一练,回答以下问题。

1、被减数是一位小数,百分位上为什么可以看作0?2、小数加法、减法笔算时要注意什么?3、小数加法、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共同点?4、列竖式计算2-1.45= 3.5-2.65= 45.6-31.44= 40.5-28.66= 二、课内导学1、检查例2自学情况出示例2情境图出示问题:一本笔记本比一枝水彩笔贵多少元?指名板演检查反馈提问:你是怎么算的?被减数的百分位为什么可以看作“0”来计算?(对困难学生可指导把题中的小数改成“分”单位,再计算,引导比较明确算理)追问:我们是怎样计算“3.4-2.65”的?学生自由畅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三、课后导学1、用竖式计算。

12.5-0.87= 10-0.41= 12.4+4.86= 56.3-27.28=40-4.86= 11.6-9.23= 21.3-19.85= 32.4-8.65=2、一支圆珠笔2.85元,陈墨给了营业员阿姨5元钱,阿姨应该找回多少元?3、有一个两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后是5.0,这个两位小数最大和最小相差多少?《小数加减法练习》导学案学习内容:小数加减法练习学习目标:1、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习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一、课前导学。

1、完成练习八的第7-10题。

2、填空题(1)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对齐,也就是将()上的数对齐。

(2)比3.06多1.54的数是(),比10少1.09的数是()(3)小于1的最小两位小数加上最大的一位小数,结果是()(4)甲数是2.58,比乙数少1.29,乙数是()(5)3米5厘米减2.9厘米是()厘米。

二、课内导学解决问题1、练习八第9题出示书中的折线图提问:从折线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依次组织解决书中的三个问题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鼓励学生多提问题组织集体解决三、课后导学1、列竖式计算。

6.84-5.73= 0.97+6.13= 5.03-2.9= 4.9-0.85= 2.13+6.89= 0.32+1.57=9.25+2.25= 4.2+8.46= 9.36-1.59= 11.2-6.03=2、一根绳子长26.5米,做拔河绳用去了19.8米,还剩多少米?3、地球总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是1.49亿平方千米,其余是海洋面积,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平方千米?4、一条公路已经修了95.8千米,剩下的比已修的少13.7千米,这条公路长多少千米?5.东东在计算A-34.6+7.2时,错算成A-34.6+72,错误结果与正确结果相差多少?6.大杯一次能盛5.5千克水,小杯一次能盛3.5千克水,你能用这两只杯子量出7.5千克的水吗?7. 5 . 2 □ 2 6.□+ □.□7 - □□.0 9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8. 4 0 1 2.2 6《加法运算律的推广》导学案学习内容:加法运算律的推广P52 例3“练一练”练习九第1-5题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

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知识的迁移。

一、课前导学1、自学例3思考:例3中的四种文具,小华各买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解答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2、探索算法先算一算再把自己的计算方法与家长交流3、算法比较比较这些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更简便些?这样计算的依据是什么?二、课内导学1、检查例3自学情况提问:这里四种文具,小华各买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解答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探索算法谈话:会算这道题吗?先算一算再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巡视、个别指导(关注不同解法)指名板演、集体交流反馈3、算法比较请大家比较这些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更简便些?追问简便计算的学生:这样计算的依据是什么?4、小结并揭题结合学生回答小结并揭题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于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

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小数加减法计算简便。

三、课后导学。

用简便方法计算。

4.8+8.63+5.2+0.37 0.19+2.81 +1.76+3.242.35+1.713+0.287+7.65 1.57+0.245+7.43 6.02+3.6+1.9812.7-(3.7+0.84) 1.27+3.9+0.73+16.1 7.5+4.9-6.53.07-0.38-1.62 1.29+3.7+2.71+6.3 8-2.45-1.553.25+1.79-0.59+1.75 23.4-0.8-13.4-7.23.2+0.36+4.8+1.64 1.23+3.4-0.23+6.6《用计算器计算》导学案学习内容:用计算器计算P53 例4“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九6-9题学习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法应用的广泛性,感受计算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3、引导学生通过推理解决问题,加深对小数加、减法的理解,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在计算器上按出整数部分为“0”的小数(纯小数)的简便方法。

教学难点:指导在计算器上按出整数部分为“0”的小数(纯小数)的简便方法。

一、课前导学1、自学例4思考: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应怎样做?算式怎么写?2、学习按键思考:你知道在计算器上,怎样按出买铅笔的钱数吗?3.用计算器尝试完成书中习题。

二、课内导学。

1、检查例4的自学情况出示例4提问: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应怎样做?算式怎么写?板书:0.80+24.00+15.40+44.70+6.002、探讨按键提问:你知道在计算器上,怎样按出买铅笔的钱数吗?组织交流简便的按键方法3、计算器计算提问:你能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吗?指名汇报结果提问:我们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三、课后导学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6.9+4.8+3.1 0.456+6.22+3.78 15.89+(6.75-5.89)4.02+5.4+0.98 5.17-1.8-3.2 13.75-(3.75+6.48)3.68+7.56-2.68 7.85+2.34-0.85+4.66 35.6-1.8-15.6-7.23.82+2.9+0.18+9.1 9.6+4.8-3.6 7.14-0.53-2.475.27+2.86-0.66+1.63 13.35-4.68+2.65 73.8-1.64-13.8-5.3647.8-7.45-7.8 0.398+0.36+3.64 15.75+3.59-0.59+14.2566.86-8.66-1.34 4.8+8.63+5.2+0.37 5.93+0.19+2.811.76+0.195+3.242.35+1.713+0.287+7.65 1.57+0.245+7.43《整理与练习》导学案学习内容:整理与练习P56“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1-4题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沟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沟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教学难点沟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一、课前导学1、本单元我们共同研究了哪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感受?2、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3、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律对于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吗?二、课内导学检查自学情况1、第1题注意检查个别学生典型题的解答指名汇报交流组织交流部分题的注意点和计算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