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北京市西城二模试卷

2019年北京市西城二模试卷

西城区高三模拟测试(2019.5)12.在甲骨文中,“德”字左边是表示路口或行动的符号,右边是一只眼睛,眼睛上有条垂直线,意为行动要正,目不斜视。

右图西周铭文的“德”字多了一个心字底,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

《易经》中“君子进德修业”的“德”指道德、品行。

德字的嬗变可用于研究A.绘画艺术的起源 B.官府垄断教育的状况C.儒家思想的渊源 D.秦朝统一文字的原因13.程颢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官后曾作《秋日偶成》一诗,其中写道:“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被后人评价为“言穷理精深”。

此诗作的特点是A.句式灵活,具有浪漫主义风格B. 表现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气度C. 在“格物”中,贯通明“理”D. 叙事抒情相结合,针砭时弊14.16世纪早期,葡萄牙人开辟了澳门到里斯本、日本长崎、菲律宾马尼拉等地的贸易航线。

1567年,明朝政府准许百姓从事对外贸易。

此后西班牙人也开辟了中国、菲律宾、墨西哥之间的贸易。

通过全球贸易渠道,大部分白银最终流入中国。

此材料反映出A.澳门成为明清经营外贸的唯一港口B. 明朝政府坚持一贯的对外贸易政策C. 作为流通货币的白银主要产自西欧D.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15.1905年筹建同盟会时,众人对“平均地权”有疑义,为此孙中山做了解释,并最终成为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

学者评价:“(民生主义)在百年之后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

”由此可见,孙中山的思想具有A.前瞻性B.民族性C.彻底性D.空想性16.右图是一组漫画,第一幅借“靠天吃饭”一词批评时人“不能自立”;第二幅抨击政府“以国民为压靠对象”政府有独立之性质”。

下列体现此追求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 清末新政C. 武昌起义D. 新文化运动①学术研究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的决策服务②推动高等教育经济学课程的建设,培养人才③使世界了解中国状况, 唤起对华抗战的支持④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迎来“短暂的春天”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18. 2019年3月1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将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三法合一”,并增加了简化投资手续、保护投资者利益等新内容。

此过程反映出中国A.对外开放从“引进来”变为“走出去”B. 为加入WTO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作准备C. 通过完善法律文件引领和保障对外开放D. 基本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①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推动海峡两岸贸易迅速扩大②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九二共识”和“汪辜会谈”促进两岸的经贸合作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加强区域合作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20.古希腊先哲柏拉图认为艺术的源泉来自神赐的灵感,主张抛弃艺术以培育理性;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艺术源自心之理性,借助艺术可以培养人的理性。

二者的共同点是A.促进了古代雅典艺术的发展与繁荣B. 指出教育能够使人认识自己的美德C. 提倡理性,认为艺术影响人的理性D. 通过复兴文化,开始冲破教会束缚21. 1893年,新西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妇女获得选举权的国家。

下图反映了20世纪上半期妇女拥有选举权的主要国家及其获取时间。

对此解读正确的有①世界各国的民主化进程呈现出不平衡性②欧洲妇女与男子同步获得相应政治权利③法国《人权宣言》规定妇女享有选举权④妇女获得选举权进一步完善了民主制度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22.1940年,德国将入侵波兰的残酷情景拍成故事片《火的洗礼》,并在进攻挪威时放映,以打击其斗志。

而英国则将这部电影改名为《苦难的一幕》在国内放映,丘吉尔还把它作为礼物赠送给苏联和美国。

这段材料说明A.电影技术最早诞生于二战时期B. 冷战时期东西方文化严重对立C. 历史影片能客观还原事实真相D. 立场差异影响电影的使用意图23.20世纪4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加大公共事业的开支,制订经济发展计划,通过利率、税收等杠杆进行调控;另一方面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

以上举措反映出的发展理念是A.加大宏观调控与国际协调B.实行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C.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D.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37.(36分)历史记录每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个国家的发展提供启示。

材料一 2010 年,北京大学得到香港冯燊均国学基金会捐赠,收藏了一批从海外回归的简牍。

这批简牍出土于同一地点,抄写于同一时期,字体主要是隶书,小部分是篆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推断以上简牍抄写的时期,并扼要说明理由。

(6分)材料二 近代化又称现代化,反映了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巨变。

14-20世纪全球视野下的近代化示意图(2)①依据材料二,从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两方面,归纳17世纪以前西欧迈入近代社会所具备的前提条件。

(6分)②围绕“全球视野下的近代化”这一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中外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12分)材料三16世纪以来人类探索宇宙大事记(3)依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

(12分)40. 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

1845-1848年,马克思在布鲁塞尔生活期间实现了向共产主义者的重变。

1893年,列宁在圣彼得堡参加马克思主义小组。

1920年,毛泽东在北平开始转变为共产主义者;1922年,邓小平在巴黎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1)以下两题...作答。

(8分)..任.选一题①简述列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探索。

②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41.盛世大唐的绝代风华凝聚着那个时代的珍贵记忆,也深刻影响着后来的民族文化心理。

“盛唐气象”一词最初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

至北宋,苏轼说:“故诗至于杜子美(杜甫),文至于韩退之(韩愈),书至于颜鲁公(颜真卿),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当前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中,“盛唐气象”包括“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艺术”“中外交流”等。

(1)依据材料指出“盛唐气象”一词内涵的演变。

简述“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

(8分)参考答案12.C 13.C 14.D 15.A 16.D 17.A 18.C 19.B 20.C 21.B 22.D 23.A37.(36分)(1)时期:秦始皇时期或秦朝。

理由:纪年法三十一年;布幅宽为秦国标准;田亩单位为秦制;字体为隶书和篆书;实行郡县制;使用“质日”等。

(6分)(2)①经济基础: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加强各大洲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

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推动人的思想解放。

(6分)②略。

(12分)(3)特点:发展加速;证实已有理论假设;航天航空技术方面有重大进展;采用复杂技术设备体系;美苏领先世界;中国进步显著,在某些领域后来居上;依靠国家力量;加强国际合作;(6分)分析: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运用已有理论假设,采用高科技,推动航天航空技术取得重大进展;美苏较早实现了工业化、综合国力较强,加上争霸的现实驱动,因此两国长期领先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共产党有远见,提供政策保障,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在此领域迅速进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占居科技高地的需要,各国加强在空间领域的合作。

(6分)40.(1)选答①列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1917年,发表《四月提纲》,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俄国问题,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苏维埃政权,颁布《土地法令》,实行土地国有制,将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1918年,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胜国内叛乱和国外武装干涉,巩固苏维埃政权;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通过商品经济恢复和发展生产,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8分)选答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社会主要矛盾,积极探寻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道路,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在此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进入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综合国力迅速提高。

在此过程中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8分)41.(1)演变:从诗到文化,以至整个时代。

原因:统治者调整政策,提高行政效率;科举制让更多知识分子有机会进入政府机构;政治较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疆域广大,民族众多,开明的民族政策推动各民族文化的大交融;吸收前代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8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