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陆游词二首

陆游词二首

《陆游词二首》《诉衷情》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体裁和写作背景,领会《诉衷情》所蕴含的爱国情操。

2.在反复吟诵中体味词的韵律与语言。

3.反复诵读并背诵《诉衷情》。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体裁和写作背景,领会《诉衷情》所蕴含的爱国情操。

2.反复诵读并背诵《诉衷情》。

教学难点:熟练地吟诵并体味词的韵律与语言。

教学步骤:一、导入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我"本来就知道人一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待到南宋军队收复北方中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你们的父亲。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

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

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是一首词,它表现了爱国诗人陆游晚年的凄凉与悲愤。

在正式进入课文之前,我先来简单地介绍一下词这种古代的文体,以及这首词的作者陆游。

二、词的简介词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

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一般分上、下两阕或上、下片。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

从写作风格上大体可以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今天要学的这首词属于豪放派。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

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题目《诉衷情》就是词牌。

大家看一下课文的注释②,了解一下这个词牌的由来。

同时,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作为诗歌的一种,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苏轼、黄庭坚、秦观、李清照、柳永、陆游、辛弃疾等都是非常著名的宋代词人。

三、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

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

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

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

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

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

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

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

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四、生字注音觅.封侯(mì)戍.梁州(shù)貂裘..(diāo qiú)五、品读诗文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然后说说这首词中哪些句子表现了凄凉情景,哪些句子表现了悲愤心情?表现凄凉情景的句子——“尘暗旧貂裘”表现悲愤心情的句子——“关河梦断何处”,“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2.“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1)“觅封侯”取自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典故,作者用在这里写出了什么样的情感?“觅”字又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作者借写班超的故事,颇有自比班超的意味,表达了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

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

(2)开头两句中的“万里”与“匹马”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万里”和“匹马”都是夸张的手法,“万里”写出了诗人到处奔赴抗金前线,建功立业的事迹。

“匹马”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写出了诗人英勇无畏,豪雄飞纵、激动人心的军旅生活。

同时,“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

3. “关河梦断何处?”中的“梦断”的意思是?它暗示着什么?从课文的注释⑤中我们知道“梦断”可以直译为像梦一般消逝了。

它暗示着诗人戍守边关、万里封侯的军旅生活的终结。

陆游在南郑前线仅半年,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是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

4.“尘暗旧貂裘”一句写出了作者从征战立功的梦中惊醒后,看到的只有那布满尘土、颜色暗淡的旧貂裘戎装。

“尘”、“暗”、“旧”写出了梦醒后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尘”、“暗”、“旧”三个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色彩暗淡的画面,从而表现出了作者饱含惆怅的心情。

5.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诗人平生的不得志。

作者放眼西北,神州陆沉,残虏未扫;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

其中的“未”、“先”、“空”三个字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一个“空”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转越深。

一个“空”字表现出作者面对现状无可奈何、无能为力的无限悲痛之情。

它承上两句“胡未灭,鬓先秋”的遗恨与无奈,把诗人此时的凄凉心情倾诉出来,也为结尾三句的反诘积蓄力量。

6.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最后三句总结一生,反省现实,是很有力的反诘句。

如果将“谁料”换成“无奈”,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换成“无奈”似乎这结果是上天安排的,无法抗争;用“谁料”则形成了反诘句,意在指责统治者的屈辱投降造成了作者晚年的这种境况,这是对朝廷当权者的控诉,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无比愤慨的感情。

(反诘:反诘是反问的意思,但又不同于反问,它有追问、责问的意味。

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

)7.在对整首词进行了解读之后,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理出这首词作者的情感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过程?上片开头以“当年”二字楔入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声调高亢,“梦断”一转,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至下片则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

8.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陆游的《诉衷情》,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

词人身处僻地,未忘国忧,这种政治热情和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豪气满怀的崇高美。

但壮志无法实现,失地无法收复,这些内心的隐痛时时萦绕在作者的心头,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壮感。

六、课外积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 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译文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但是)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

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

(如今)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寄奴曾住过的地方。

回想当时啊,刘裕率兵北伐,武器坚利,配备精良,气势好象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

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建功立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

四十三年过去了,(现在)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

往事真不堪回想,在敌占区里后魏皇帝佛狸的庙前,香烟缭绕,充满一片神鸦的叫声的社日的鼓声!谁还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这是辛弃疾于开禧元年(1205)六十六年岁,任镇江知府时,登上京口北固亭后所写的一首感怀词。

词人面对锦绣河山,怀古喻今,抒发志不得伸、不被重用的忧愤情怀,全词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上片怀念孙权、刘裕。

孙权坐镇东南,击退强敌;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气吞万里。

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就是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冒险北伐,招致大败妁历史事实,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草率从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不变,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七、作业1.背诵陆游的《诉衷情》。

2.完成练习册《诉衷情》的练习。

《卜算子·咏梅》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体裁和写作背景,领会《卜算子·咏梅》所表现的坚持理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在反复吟诵中体味词的韵律与语言。

3.反复诵读并背诵《卜算子·咏梅》。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体裁和写作背景,领会《卜算子·咏梅》所表现的坚持理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反复诵读并背诵《卜算子·咏梅》。

教学难点:在反复吟诵中体味词的韵律与语言。

教学步骤:一、导入在古代文人的眼中,梅象征坚强不屈。

梅枝干苍劲挺秀,宁折不弯,被人们用来象征刚强不屈的意志;而迎风斗雪怒放的梅花,则最先给人间透露春的气息。

人们常常把梅花比做一个清丽的美人,桀骜不逊。

也比做那些不畏艰难,知难而进的人。

陆游就非常喜欢梅,他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是咏梅的词,在这首词中作者就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以梅花自喻。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解读作者梅一般的品格。

二、品读诗文1.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诵全文,找出这首词中写梅花遭遇和梅花品格的句子。

梅花的遭遇——长在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又遇风和雨。

(上阕)梅花的品格——无意争春,任凭群芳妒,即使零落成泥被碾为尘,依然香如故。

(下阕)2.“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写出了梅花的什么特点?梅花是清幽绝俗的,出于众花之上,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破败不堪的“ 断桥”边,那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的地方,生长的梅花更是倍受冷落了。

从这一句可以看出这株梅花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

它既得不到应有的护理,更谈不上会有人来欣赏。

随着四季的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

“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词人以梅花自喻,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

3.“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中的“独自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拟人的手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