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管理员27一、判断题 (每题1分、共50题50分)1、移动式压力容器是指没有固定的安装和使用地点,主要用于盛装气体和液体的一种盛装压力容器。
(√)2、安全技术措施是为了防止事故发生,采取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的技术措施。
(√)3、存在或产生高毒物品的作业岗位,应当按照《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203)的规定,在醒目位置设置高毒物品告知卡。
(√)4、能引起燃烧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5、扑救气体火灾时,首先应扑灭火势。
(×)6、《高毒物品目录》与《剧毒化学品目录》是一致的。
(×)7、应急预案应提出详尽、实用、明确、有效的技术和组织措施。
(√)8、对有可能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的场所,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将进入这些场所的作业项目发包给不具备有关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9、作业场所监测和职业健康监护是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
(√)10、不得用同一车辆运输互为禁忌的物料。
(√)11、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必须进行核查登记,库存危险化学品应定期检查。
(√)12、应急救援过程中,应急救援人员应加强对重要目标和地段的警戒和巡逻,防止人为破坏、制造事端。
(√)13、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为了提高对突发事故的适应能力,根据实际情况预计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故,事先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对策,它是为在事故中保护人员和设施的安全而制定的行动计划。
(√)14、为搞好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的管理,掌握各类危险化学品的具体特性和有关的知识是必要的。
(√)15、屏护可分为屏蔽与障碍,相比而言,障碍属于一种完全的防护,而屏蔽属于不完全防护。
(×)16、高分子化合物本身无毒或毒性很小,但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可释放出游离单体对人体产生危害,如酚醛树脂遇热释放出的苯酚和甲醛具有刺激作用。
(√)17、系统进入空气可引起爆炸的反应及设备采用明火进行作业的乙类可燃性危险物品不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
(×)18、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或者未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19、在产生噪声的作业场所,设置“噪声有害”警告标识和“戴护耳器”指令标识。
(√)20、有毒作业是指职工在存在生产性毒物的工作地点从事生产和劳动的作业。
(√)21、生产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进行生产的,应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所得,并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22、参与化工装置试车人员可以边培训,边参与试车。
(×)23、凡确诊患有职业病的职工,可由企业决定是否享受国家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或职业病待遇。
(×)24、储存氧化性物质、易燃液体、易燃固体和剧毒化学品的库房,应是易于冲洗的非燃烧材料的地面,有防止产生火花要求的库房地面,需采用不发生火花的材料。
(√)25、应急救援过程中,应急救援人员要在警戒区边界实施不间断的检测,以确保警戒区的有效性。
(√)26、危险物质泄漏处理包括泄漏源控制、泄漏物处理、危害监测。
(√)27、不是任一个点火源都能引燃每一种可燃物。
(√)28、对容易积存或被吸附的毒物如汞,可产生有毒粉尘飞扬的厂房,建筑物结构表面应符合有关卫生要求,防止沾积尘毒及二次飞扬。
(√)29、起重机械不得使用铸造的吊钩。
(√)30、卫生部公布的《职业病分类与目录》中列出的法定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有中暑、减压病、高原病、航空病、手臂振动病、噪声聋。
(×)31、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行负责。
(×)32、化工建设项目未经生产考核可以进行竣工验收。
(×)33、毒物对人体的危害不仅取决于毒物的毒性,还取决于毒物的危害程度。
(√)34、评审单位应在接到评审组织单位的通知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危化品企业的评审。
(×)35、易燃气体不得与非易燃无毒气体、毒性气体同储。
(√)36、当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现场人员必须根据各自企业制定的事故预案采取积极有效的抑制措施,尽量减少事故蔓延,并向有关部门报告和报警。
(√)37、静电的消失主要有两种方式即中和和泄漏。
(√)38、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39、职业健康监护中出现新发生职业病(职业中毒)或者两例以上疑似职业病(职业中毒)的,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40、有些患有遗传性疾病和遗传缺陷的人易受危害而患职业病。
(√)41、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
(√)42、在空气充足的条件下,可燃物与火源接触即可着火。
(×)43、闪点是表示易燃易爆液体燃爆危险性的一个重要指标,闪点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44、预防职业中毒的措施主要是进行个体防护,组织管理措施无关紧要。
(×)45、劳动者离岗前90日内的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可以视为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46、辛醇的防火类别是乙类。
(×)47、化学品是天然的或人造的各类化学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48、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仓库应阴凉通风,远离热源、火种,防止日光暴晒,严禁受热,库内照明应采用防爆照明灯,库房周围不得堆放任何可燃材料。
(√)49、氢气放空管必须采用金属材料,不得使用塑料管或橡皮管。
(√)50、车间防火责任人的职责包括组织指挥火灾的扑救工作和对火灾事故的调查处理的职责。
(×)二、单选题 (每题1分、共40题40分)51、爆炸品仓库要阴凉通风,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一般库房内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C )。
A.45%~55% B.55%~65% C.65%~75%52、判定某一化学品是否是有毒品的判定依据中的毒性数据LD50,所使用的试验动物是( A)。
A.大鼠 B.小鼠 C.豚鼠53、第1类易燃液体的判断依据是(B )。
A.闪点小于-18℃ B.闪点小于23℃且初沸点不大于35℃ C.闪点小于23℃且初沸点大于35℃54、当环境温度高于(B )℃或储罐压力达到工作压力的(),对无保温的露天液化石油气球罐应采用喷淋水降温。
A.3595% B.3080% C.3095%55、利用照明灯塔做独立避雷针的支柱时,为了防止将雷电冲击电压引进室内,照明电源线必须采用铅皮电缆或穿入铁管,并将铅皮电缆或铁管直接埋入地中(B )m以上水平距离,埋深为0.5-0.8m后,才能引进室内。
A.5 B.10 C.1556、采用(B )只是一道阻止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屏障,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安全保护措施。
A.变更工艺 B.个体防护 C.替代57、《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按照有毒物品产生的职业中毒危害程度,有毒品分为一般有毒品和( B)。
A.剧毒化学品 B.高毒物品 C.普通化学品58、进入危险化学品储存区域的人员、机动车辆和作业车辆,必须采取(B )。
A.防毒措施 B.防火措施 C.防爆措施59、企业应对工厂的(B )负责,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后,应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采取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A.职工 B.安全生产 C.财产60、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监护人应会同作业人员检查安全措施,( C)。
A.统一口号 B.约定作业时间 C.统一联系信号61、对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条件保持情况的监督检查属于专项( C)。
A.治理 B.举报 C.监督检查62、爆炸性气体化合物按照( C)被分为6组。
A.最大试验安全间隙 B.最小引燃电流 C.引燃温度63、《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劳动者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A )的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有关条款。
A.危险 B.有毒 C.职业中毒危害64、氧化反应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控制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采取(B )保护措施,设置防爆装置、警报联锁装置以及紧急停车装置。
A.环境 B.惰性气体 C.可燃气体65、不同的职业危害对人体的危害不同,如粉尘可导致(A )。
A.尘肺病B.中毒 C.火灾66、一般事故由事故发生地(A )负责调查。
A.县级人民政府 B.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67、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委托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的机构,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每(C )进行一次安全评价,提出安全评价报告。
A.一年 B.两年 C.三年68、毒物被吸收速度较快的途径是( A)。
A.呼吸道 B.消化道 C.皮肤69、采样检测可采取固定点和巡回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居民密集区和交通要道应作为检测的( A)。
A.重点 B.目标 C.标准70、《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C )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经停产停业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予以关闭。
A.行业 B.地方标准 C.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71、储存腐蚀性物品应按不同类别、性质、( A和灭火方法等分区分类储存,性质相抵的禁止同库储存。
A.危险程度 B.说明书 C.安全标签72、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根据事故(B )及其危险程度,可采取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两种形式。
A.影响大小 B.波及范围 C.爆炸程度73、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执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A )。
A.行业标准 B.地方标准 C.企业标准74、按照爆炸产生的原因和性质,爆炸可分为( A)。
A.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 B.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分解爆炸 C.炸药爆炸、化学爆炸和分解爆炸7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B )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
A.设备B.职业病防护设施 C.设施76、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 C),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A.管理标准 B.生产合同 C.安全生产管理协议77、石油化工产品按火灾危险性分类可分为(C )。
A.甲类、乙类 B.甲类、乙类、丙类 C.甲类、乙类、丙类、丁类、戊类78、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B )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A.400 B.500 C.60079、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C )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