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政治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2课)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25题,每题2分,共50分)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科技部在京联合宣布,中国水稻(私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已经完成,并将公布数据,供全球无偿共享。
这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世界基因组的前列。
这一重大的科技成果,必将极大地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水稻研究和农业发展。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l-21.中国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完成,将极大地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水稻研究和农业发展。
这说明: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在特定情况下也能决定物质C.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D.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2.上题材料主要说明:A.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B。
人们既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可以创造规律C.科学实验是科学技术产生的源泉D.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3、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般。
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类之运动;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即专门研究上下古今整个物质世界共有的问题,探索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规律。
这段话说明:A、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B、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C、学了哲学,其余的科学自会一通百通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的认识论工具4、“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体现的哲学道理有: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B。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C。
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只有在运动中,事物才能在不断更新中生存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问题上,一种观点认为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和人间的祸福;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动机、目的决定的。
据此回答5—7题5.这两种观点的错误的共同点是:A.否认了社会发展的自发性B.否认了社会发展的客观性C.把神灵天意和人的愿望、动机、目的等同起来D.把神灵天意和人的愿望、动机、目的对立起来6.对上述材料中的第一种观点实质是:A.形而上学B、主观主义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D.唯物主义观点7.上述材料中的第二种观点是: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心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8、近段时间,美国的“倒萨”进程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
世界各国对此反映不一,以色列认为越快越好,英国承诺支持,卡塔尔暗中相助,中国反对单边军事行动,要求在联合国协议框架内解决问题,德国政府表示坚决反对,俄罗斯谨慎反对美国的军事行动。
你认为产生不同反映的原因是: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立场不同C、思维方式不同D、知识构成不同9、《孙子兵法》有云:“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
”韩信据此,背水而战,大破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上,痛失街亭。
这两个史实说明:A、意识具有能动性 B。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10、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I + we = full I.”(我+我们=完整的我)。
从世界观上看,这句话包含的主要哲理是: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B、整体是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C、人与人之间都有联系D、部分离不开整体,部分只有在整体中才有意义一鞋厂推销员甲到某国推销鞋子,发现该国多数人不穿鞋,认为鞋子在那里不会有销路,就打道回国。
另一推销页己也到达该国发现同种情况。
但他根据该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预测到鞋子在那里将大有销路,建议厂长依据该国人的脚形特点,生产适合该脚形的鞋子向这个国家出口,结果该厂获利颇丰。
据此回答11-12题。
11.上述材料从哲学上看主要说明了:A.推销员甲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B.推销员乙和该厂用了“心诚则灵”的科学预测方法C.推销员乙和该厂坚持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推销员乙和该厂具有冒险和敢于硬拼的精神12.上述材料中的这一事例从经济学上说明了:A.推销员甲深入实际了解到该国不需要鞋子B.由于该厂生产了适销对路的产品获得了价值C.推销员乙有推销技术D、该厂长决策投机取巧13、《淮南子·说山训》中说:“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林,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此语说明:①因果联系是一种先行后续的关系②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性③原因和结果是有严格区别的④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4、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盲目扩大城市规划,造成大量耕地流失,不仅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也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这段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之间无条件地联系着B、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C、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着D、联系的形式多种多样,人们无法改变15、21世纪,人类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日益成为真正的资本和首要的财富,社会经济发展主要靠知识和科技推动。
从哲学上看,知识经济的到来表明:A、意识将决定物质B、物质和意识相互决定C、意识能动作用增大D、物质来源于知识和科技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到2009年建成后,将避害趋利,照人们的意志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据此回答16—17题16、三峡工程按照人们的意志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这是说:A、人的主观意志可以决定一切B、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巨大的能动作用17.上述材料还充分说明: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利用规律的前提是服从规律人们可以改变规律,使其服从人们的需要A、B、C、D、18.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下列不能说明这一论述的选项是A、自然界是本来就存在的物质世界B、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同样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以前产量不高或效益不佳,但经过劳动力的优化组合,资源合理配工,就会产生巨大效益,发挥出比部分总和更大的功能。
据此回答19.上述材料主要说明:A.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的前提条件是各部门必须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B.各个部分功能一定大于整体功能C.整体功能一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D.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20.下列说法中属于规律的是:①水往低处流②万有引力③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⑤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A.B.C、D.21、每生产0.6亿千克香菇,需要消耗20万立方米木材。
素有“中国香菇城”的浙江某县,年产香茹占世界的十分之一,在“香菇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大量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近两年造成山体滑坡2方多起。
上述材料说明:A.经济越发展,环境问题越严重B、发展香菇生产必然破坏生态环境C.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D.人们可以创造条件,改变客观规律《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西电东送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全面推进。
实施西电东送,对推进西部地区丰富的能源资源开发,进而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据此回答22-2322.上述材料包含的哲学道理是:①意识的能动作用非常巨大②整体和部分的功能各不相伺③整体离不开部分,事物局部的发展状况对全局有重要影响④任何现象的产生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A.B、C、D、23.西电东送,又能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说明:A.事物是普遍联系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C.事物之间存在着前后相继的联系D.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24、李洪志在锦州讲“法”时说,人是用肚子想问题的,也可以用脚后跟进行思考。
李洪志的观点是:A、忽视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B、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夸大了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D、肯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25、俗话说“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一说法的哲学寓意是: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B、人的意识有时候是无能为力的第Ⅱ卷选择题答题卷:(共50分)姓名: 学号:二。
非选择题:(共50分)26、什么是哲学?它的基本问题是什么?(4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分别是什么?(4分)27、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象的”(1)、什么是物质和运动?两者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8分)(2)、如何理解“动中有静,静中有动”?(6分)28、简要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关系(7分)29、二次大战后,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人们在喜庆经济发展的同时,愈来愈认识到地球的生态系统恶化,人类正处于历史的抉择关头。
为此,继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1992年又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通过了《21世纪议程》,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了,被称为联合国“地球峰会”的世界可持续发展大会。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发布实施。
《纲要》根据我国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和特点,紧紧围绕重要生态功能区、重要资源开发区和生态良好地区的重点问题,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9分)请结合材料,阐述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至少用三个原理说明)30、“瘦西湖是扬州的风景区,它利用自然的地形,加以人工的整理,由很多小园形成一个整体,其中有分有合,有主有从,互相‘因借’,虽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尤其是摹仿也处不落因袭,处处显示出自己的面貌,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别具一格。
由此可见造园虽有法而无式,如果我们能掌握‘因地制宜’与‘借景’等原则,那么高岗低坡,花庭水榭,随宜安排,皆有法度可循,而风花雪月自然光景常新了”(12分)请用所学的哲学原理分析瘦西湖风景区的成功之处。
参考答案(文科)选择题答题卷:(共50分)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简要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关系(7分)(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实事求是的“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内部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2分)(2)、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都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
(1分)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前提,(2分)实事求是是从实际出发的必然结果。
(2分)27.2001年7月3日《人民日报》评论负文章指出,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论是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理论;一个以这样的理论武装起来的党,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党。
八十年来,我们党每一次理论上的创新,每一个理论成果的产生,都大大推进了我们事业的发展,给我们党和国家带来新的面貌。
(9分)(1)、从哲学上说明“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原因。
(3分)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承认物质决定意识,而且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2分)我们党八十年来的每一次理论创新都推动了我们事业的发展,给我们党和国家带来新的面貌,说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