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依据本节课属于人教版必修一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二框题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在详细分析了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主观层面回答了如何扩大消费的问题,即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本框题介绍了四种消费心理的特点,并对这些消费心理进行辩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出了四项消费原则,并对这些消费原则的具体要求、错误表现做出综合分析,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二、设计思路指导思想以核心素养中理性精神培养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开展创新性有效教学、构建创新性实效课堂的教学要求,围绕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关系、四种消费心理的特点、树立正确消费观等重要问题核心进行情景教学构建,问题设计和探究,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形成推理感悟达到理解的过程。
知识与能力1、比较四种消费心理的特点,形成正确的认识提高比较分析能力,思辨能力2、分析总结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的关系,不同消费心理带来的影响,以提高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推理思维能力,初步了解和掌握分析问题的思维逻辑及科学方法。
方法与途径1、通过社会问题“校园贷”情境设计,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关注身边生活实际、激发兴趣。
2、通过分析校园贷给个人、家庭带来的不利影响,引导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处理好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2016年度绿色消费报告》了解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分析影响,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1、围绕消费心理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正确消费观进行情境构建;2、依托情境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参与思考,重在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和推理的过程,感受树立正确消费观的必要性;通过情境设计,提高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高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正确消费观的学习,增强对绿色消费理念、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观念的理解与认同。
教学内容: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区分和正确认识四种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正确认识绿色消费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是区分和正确认识四种消费心理;2、难点在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与扩大内需关系的认识教学准备了解校园贷引发的恶性事件,了解借贷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及借款用途;了解绿色消费观的相关信息;搜集图片、文字信息,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1、情境探究法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入手,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分析归纳法让学生在熟悉课本的基础上,能够对教材内容进行比较,归纳,把课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3、通过学生活动,师生互动,运用体验、感悟、构建,探究,合作等方法,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电子白板导入新课:高中校园内有很多不文明的消费行为如学校餐厅的垃圾桶内尽是学生剩菜剩饭,甚至还有一些一口都没吃的馒头等;放学时校门口小吃摊排队购物,书店门口却零星几人;有的学生衣着奇特等。
而大学校园的“校园贷”更是对自己、家庭乃至社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造成恶劣的后果。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学生我们该如何消费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二框题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目的:通过展现学生身边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思考我们的各种行为是受什么影响?引导得出我们的心理会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行为。
同理我们表现在消费上的一系列行为也受消费心理的影响。
那具体受哪些消费心理影响呢?进而导入本课第一目的内容——消费心理面面观。
)自主与探究学习活动情境材料—“校园贷”引发的思考案例一21岁的大学生郑德幸死了。
2016年3月,他以决绝的方式,从8楼跳下。
他欠下60多万巨款,而父亲一生的积蓄只有7万。
生前,他试图通过打工的方式完成自我救赎。
临死前,他只有38.5块钱。
一个缺乏约束和自制力的男孩,遭遇野蛮生长的贷款网络,“合谋”之下,走向毁灭。
案例二手拿苹果吃不起饭这几天,在网上看到的河南大学生欠债自杀的新闻让大二学生林霖“心有戚戚焉”。
这几日,除了上课,林霖几乎天天都把自己“关”在宿舍里,一大盒麦片,已经被她吃得见底。
这样的生活都是拜她手里那部iPhone6s 所赐。
每个月只有1200 元生活费的她,吃饭成了问题。
学生借贷的最主要用途是什么呢?调查显示:贷款的首选用途是购买手机、相机等电子产品,占33.1%;其次是用于某个阶段超支的生活费,占18.0%;第三是开学阶段的学费、杂费,占16.1%;第四是交友的支出,占7.10%;第五是娱乐的支出,占 5.8%。
双变量的数据分析显示,女性购买服装、包袋的支出超过男性4个百分点;月生活费在1001元至2000元的受访者借贷购买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超过4成。
显然,这个群体的受访者有购买手机的欲望,且自己感觉通过分期付款能够承受;在读研究生的借贷用于超支的生活费的受访者超过平均值7个百分点;借贷用于支付学杂费最多的是月生活费用在1000元及以下的受访者。
上述现象并非个例,网贷消费模式在95 后大学生中相当普及,非理性消费、以贷还贷等现象时有发生,给个人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怎样才能避免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呢?自主学习与探究一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从校园贷引发的一系列恶性事件看,除了校园贷本身存在的问题外,从贷款大学生身上反映出什么问题?2. 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3. 人们的消费行为主要受那些消费心理的影响?4.如何区分并正确评价四种消费心理?引导探究—教师与学生归纳总结:1.由于借款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缺乏正确消费观的指导,他们不能从自己的实际经济承受能力出发,做出了非理性的消费选择。
2.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消费行为反映消费心理。
3. 人们的消费行为主要受四种消费心理即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的影响。
4.根据消费行为的特点区分四种消费心理,从利、弊两方面对消费心理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态度,指导自己的消费行为。
自主学习探究1、结合“校园贷”引发的思考,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谈谈怎样才能避免此类恶性事件的发生?2、在提倡扩大内需的今天,我们仍在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否过时,会影响到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吗?引导探究共同归纳—学生阅读并讨论,回答问题:1、消费心理影响和制约消费行为,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现在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就是要求我们反对铺张浪费。
学生互评: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理解有合理的一面,但不够全面,我认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更是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今天仍要弘扬和发展。
教师归纳总结,形成共识:消费心理影响和制约消费行为,消费心理贯穿于消费者消费活动的全过程,规定着消费行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
消费心理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消费活动是否科学合理。
作为消费者,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性的消费者。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既是一种良好的消费习惯,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今天我们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是让大家节衣缩食,目的不在于抑制消费;而是倡导大家适度消费,以艰苦奋斗为荣,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理智的消费者。
在生活中以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课堂训练材料坚持绿色消费促进经济转型2016年8月3日,阿里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绿色消费者报告》显示,截止到2015年底,中国在线绿色消费者群体已经达到6500万人,2015年全年阿里网络零售平台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000万吨,互联网正在成为绿色消费领域新的主战场。
《报告》显示,绿色渗透率在23-28岁的年轻人群中扩散速度最快,2011-2015年间,这一年龄人群的绿色渗透率提升了16.7%,高于全年龄段12.8%的提升平均值。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绿色消费理念在低线城市认同度基本与一二线城市基本持平,显示中国绿色消费理念在中小城市的在线人群中同样深入人心。
自主学习探究——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伴随着居民生活观念的转变,绿色消费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下列能够正确表示绿色消费经济影响的是()A .绿色消费——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持续发展B . 绿色消费——生产调整——价格上涨——资源浪费C. 绿色消费——消费减少——生产缩小——失业增加D . 绿色消费——环境保护——生产调整——经济低迷2、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推进供给侧改革,将绿色消费作为消费升级重点领域和方向。
谈谈作为消费者在生活中如何贯彻落实绿色消费理念?(消费观念——消费行为)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的观点有:四种消费心理(识记、区分、评价),四大消费原则(理解),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绿色消费观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教后设计1.立足于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既体现学科特色,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调动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指导实践服务于生活的最终目的,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2本课做到了用经典的例子贯穿一节课的始终,学生始终处在同一个情境中,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3.本框题虽然属于经济生活的内容,但在教学过程中仍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渗透文化生活、哲学生活的思想。
4.在教学设计实践的过程中对于预设之外生成的问题应对有些不足,对问题的设置精准化有待提高,这些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改进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