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的春节
一、字词
1. 正zh ēn ɡ月 间ji àn 断 分f èn 外 蜜饯ji àn 掺ch ān 和huo 悬xu án 灯结彩 菱l ín ɡ角 吆y āo 喝he
薏y ì仁 道观ɡu àn 骆驼tuo 炽ch ì热 炙zh ì热 通○宵 ○祭祖 榛zh ēn 子 栗l ì
子
沧海一粟s ù ○腊八粥 《水浒h ǔ传》
2. 零七八碎:零,零碎,小数目的(跟“整”相对)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改换了样子,出现新气象。
更:改变,换。
悬灯结彩:挂着灯笼,系着彩球。
形容节日、喜庆的景象。
悬:挂。
结:打结,系。
日夜不绝:绝,断绝。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或界限分明地。
近义:迥然不同。
无暇顾及:暇,空闲的时间。
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见解。
有指办法与众不同。
裁:安排舍取。
近义:别出心裁 反义:千篇一律。
残灯末庙:指春节快要结束了。
彼此:彼,指示代词,那,那个(与“此”“这”“这个”相对)
万不得已:不得不这样。
万:绝对。
已:如此。
3. 姿态美好/美好姿态 娴熟技能/技能娴熟
4. hu ò:和药、和稀泥(无原则地调解或折中)
和 hu ó:和面、和泥(注:东西混在一起后黏手)
h è :附和
h ú: 和牌
二.知识点
1. 《北京的春节》是一篇散文,作者是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六上我们学过他的散文《草原》。
2.《北京的春节》按时间顺序写的,以人们的活动为线索,作者在整体介绍春节时,详细描写了腊
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这五天人们的活动。
3.“这种粥是用米、各种豆......熬成的。
”交代了腊八粥的制作材料。
(注:说明文中说明对象的
特征。
)
“把蒜瓣放到高醋里......为过年吃饺子用。
”交代了腊八粥的制作方法。
“年底、蒜泡得色如......多吃几个饺子。
”交代了腊八粥的色泽、味道。
4.“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作用:过渡句,承上启下。
5.“腊七腊八,冻死寒鸦”是谚语,意思是腊七腊八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能把耐寒的寒鸦冻死。
6.关于春节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7.《北京的春节》介绍了北京人过春节的传统习俗。
文中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
表现了春节的热闹与隆重,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喜爱。
8. 本文语言朴实,通俗易懂,同时又充满了京味儿。
2. 腊八粥
一.字词
1. 松劲j ìng
嘟囔nang (注:“囔”单个字读囔n ān ɡ) 孥n ú孥n ú 搅和huo 嘴馋ch án 黄焖m èn
鸡 甜腻腻 ○稀烂
2. 咽:y ᾱn(咽喉) y àn(狼吞虎咽)(咽唾沫) y è(呜咽)
匙:shi (钥匙) ch í(汤匙)
3. 垂涎欲滴:①形容非常贪馋想吃的样子。
②比喻看到好的东西,十分羡慕,极想得到。
(含贬义)
二.知识点
1. 《腊八粥》的作者是沈从文,他是湖南人,著有中篇小说《边城》,散文《湘行散记》,被称为“乡土文学之父”。
2. 《腊八粥》这篇课文以腊八粥为线索,详略得当地叙述了腊八节那天八儿及家人等粥、喝粥两件事情。
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展示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生活图景,表达了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之情。
3. 其中等粥部分,可以分为盼粥、分粥、猜粥、看粥这四层内容。
3. 古诗三首
一.关于传统节日的诗句
1. 春节: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宵节:去年月夜时,花市灯如昼。
——宋·欧阳修(注:出选择题,判断是否是关于元宵节的诗句,主要看是否有“灯”字。
)《生查子·元夕》
3.寒食节: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韩翃《寒食》
4. 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5.端午节:
①轻汗微微透碧纨(w án ),明朝端午浴芳兰。
——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②雷奔电逝三千儿,彩舟画楫射初晖。
喧江雷鼓鳞甲动,三十六龙衔浪飞。
——唐·李群玉《竞渡时在湖外偶为成章》
6.七夕/乞巧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宋·秦观《鹊仙桥》
7. 中秋节: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注:关于中秋节,诗句一般含有“月”字)
8. 重阳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知识点
1.《寒食》的作者是唐代的韩翃,这首诗描写了寒食节皇都的蓬勃春景和节日的礼俗。
2.《寒食》这首诗中“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广阔,全城景物,尽在其中。
“飞”和“斜”,动态强烈,表现了春天的蓬勃生机。
3.《寒食》前两句描绘了白天清丽的飞絮图,流露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
后两句描绘了傍晚祥瑞的轻烟图,表达了诗人对腐败政治现象的委婉讽刺。
4.《寒食》中的诗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与俗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有相通之处。
5.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相关的故事是“割股啖君”。
6.《迢迢牵牛星》是选自《古诗十九首》,这首诗借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思念亲人而痛苦忧心的心情。
7.包含关于牛郎织女传说的诗句:①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②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8. 《迢迢牵牛星》这首诗有6句用了叠词,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富有音乐美,具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使整首诗更加质朴、清丽。
此类的诗还有: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9. 《迢迢牵牛星》中“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从织女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描写,突出了织女寂寞、悲伤、愁闷的心情,将织女塑造成了一个寂寥、愁闷的少妇形象。
10. 《十五夜望月》描写的是中秋节,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全诗描绘了一幅静谧凄清的中秋月夜图,渲染了清幽凄凉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之情。
4.藏戏
一. 字词
1.僧s ēn ɡ人 吞噬sh ì 山南琼qi ón ɡ结 一钹b ó 青面獠li áo 牙 敦d ūn
厚
2. 一无所有:什么都没有,形容非常贫穷。
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身无分文:形容非常贫穷。
两面三刀:比喻耍两面派手法,当前一套,背后一套。
【贬义】
别无所求:形容除了眼前的要求之外,没有其他请求。
地广人稀:土地广袤,人口稀少。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欲:想要
二. 知识点
1.藏戏是我国西藏地区的剧种,它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2.《藏戏》这篇课文从藏戏的传奇和藏戏的特点两方面介绍。
3.传说藏戏的开创者:唐东杰布,他被称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他的性格:心地善良、为民造福。
4.藏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是由唐东杰布和能歌善舞的七兄妹组成的。
5.藏戏的特点:①戴着面具演出②没有舞台③演出可以三五天也不结束。
或①面具不简单②舞台不固定③时长不限制。
6.藏戏的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使得藏戏面具在长期的发展。
7.其它地区戏曲:安徽→黄梅戏、河南→豫剧、浙江→越剧,四川、云南、贵州→川剧
语文园地 1
1.“勇夺第一”“摘得桂冠guān”“拔得头筹”都表示获得第一,其中“拔得头筹”中的“筹”的
意思是计数目或用作领取物品凭证的用具。
2.中秋拜月代表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
重阳登高寓意步步高。
元宵节点灯有驱魔降福,期许光明之意。
端午赛龙舟寓意努力向上,图好彩头。
3.“乐府诗”或“乐府”主要用于朝廷祭祀或宴会演奏时使用。
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
种新诗体。
4.《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读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