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及其意义
摘要: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是当前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素质及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观念;意义
一、强化法律基础教育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是当前教育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很多学生仅仅是将法律基础课程看做是简单的思想教育。
因此。
在高校的法律基础课上,要实行教育改革。
(一)改革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应该摒弃原来那种空讲道理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于大学生没有任何吸引力,而且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时间有限(28学时左右),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得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一要突出重点难点内容。
用集中的时间去介绍,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二是要改变常规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运用一些实际的案例,根据学生的背景和心理特点。
有针对性地传授知识。
(二)改革教学方法
法律基础课程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
没有经过实践的过程是无法真正学好这门课程。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建情境模拟案例,让学生运用角色扮演等手段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在情境中观察评论和辩论等方式,真正透彻地了解知识。
(三)考试方式的改革
高校要在考试中改变过去那种考查记忆的方法,要真正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让学生真正树立法律意识,做到知法守法。
案例分析题不失为一种较为灵活的考核类型。
二、创建浓厚的校园教育环境
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对大学生的生长具有很大的影响。
一种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能够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和行为对学生的污染。
因此,学校要建立良好的校园法治氛围,依法建立健全各项校园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要求全校师生遵纪守法。
在这样的法治气氛中对在校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会取得最大的法制教育效益。
要想创建出良好的校园教育环境需要学校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的支持和实践。
长期以来,学校奉行“人治”,依法治校还要走一段很长的路。
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还处在法律的边缘。
教师和学生合法权益被侵害的事实还经常发生。
很多学校领导头脑中还没有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甚至会出现贪污腐败等恶劣行为。
因此,高校领导要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工作的力度,同时要以自身遵纪守法的模范行为影响校园中的每一个人。
高校的管理人员更要接受普法教育,成为守法护法的楷模。
三、提高教师的素质
要想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
高素质的教师是根本保障。
教师的素质不仅会影响到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效率,还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
和提高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
但是很多高校,缺乏专业的法律教师,法律教育不够深刻,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
因此,要积极吸收一些优秀的专业人才,扩充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为学生讲授切实有效的法律知识。
只有具备了专业的法律知识,才能够为学生讲授专业的法律知识,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将法律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意识。
因此,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必须要提高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一)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
高校的法律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掌握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还要有全面科研能力,而且还要懂得教学艺术。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通过学习和实践,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自己的组织教学能力和实施教学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很强的思辨能力及组织教学能力。
(二)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以身作则
作为法律教师,我们要时时刻刻注意自身的素质,要作为学生的模范;要遵守各种法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在教法、守法、用法、护法过程中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提高法律素质的良好榜样,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感染学生。
(三)法律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
事实证明,教师具备了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较高的思想境界,才能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四、通过普法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法律课程是一门极强的实践性课程,仅仅依靠在课堂上的讲述是很难有效果的,而且学生都普遍厌恶那种枯燥的说教方式。
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实践活动进行教育是一种很好的方式,生动、直观的实践活动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化意识。
实践活动的方式很多,例如开展打破课上与课下的界限,书本与现实的分割,开辟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模拟的法庭。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劳教所监狱,旁听实际案例的审判,让学生在面对面的亲身体验和事实分析中自觉接受知识感染、价值同化。
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对法律的自我态度,这样才能真正地增强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此外,编写法律方面的课外读物是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大学阶段,学生拥有大量的自主学习时间和浓厚的学习氛围,而且大学生也拥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在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尽力发掘并利用这一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平时能够自主学习并获得自我提高。
编者可以采用以案说法的方式,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选取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大学生感兴趣的案例,由浅入深,由点至面,循序渐进,不断教育,通过对一个或多个问题的讲解。
来介绍一部法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
这样就可能达到学生用法普法的目的了。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看到,在法律教育方面,学校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多方面,多角度地提高学生的法制素质,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同时这对于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对建设法制化国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将来社会发展的中坚
力量,大学生的法律法制观念对于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部分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法律知识贫乏。
这是由于大学生处在自身法律意识的错位,学校法制氛围的缺失,家庭教育的失误和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时期,各项制度的不完善等,导致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
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
才的要求。
对大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法制教育,对于提高青年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良好的法制观念,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意义。
并且,具备了较强的法律意识,对于学生诸如思想素质、道德观念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都会有积极的影响。
对当代大学生加强法制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包括政治思想素质、专业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三个方面。
其中,法律素质又是政治思想素质的重要内容,其在政治思想素质中起到了一个基础性作用。
这就需要大学生加强和提高法律素养,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总而言之,在高校中进行法制教育,加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是当前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才能够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石宏伟、苏益南、孙建国,《关于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研究》[j]。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2.李红雁,《高校法制教育的误区及对策》,《当代教育论坛》,2005
3.石书伟,《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