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法案例分析

行政法案例分析

行政法案例分析案例一:海口市陈某驾驶货轮在我国内海航运时,被上海市海关缉私队查获,货轮上载有我国禁止进口的货物。

上海市海关对该货轮做出处罚决定:该货轮载有国家禁止进口的货物,无合法证明,认定该货物为走私货物,依海关法给予该货轮罚款2万元,拘留10日,并没收上述走私货物。

陈某以处罚决定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向海关总署申请复议,请求海关总署撤销该处罚决定。

海关总署经复议,决定除没收走私物品予以维持外,罚款改为1.5万元,并决定对陈某处以8日的拘留。

请问:(1)陈某仍然对复议不服。

陈某如果提起行政诉讼应向哪个法院提起?理由是什么?(2)如果陈某提起行政诉讼,应以谁为被告?为什么?(3)陈某是否可以不经过复议,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为什么?(4) 陈某如果不经过复议,而直接提起行政诉讼应由谁管辖,谁是被告?为什么?答:(1)陈某可以向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任何一个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一,因为《行政诉讼法》规定,对海关处理的案件不服的,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行政诉讼法》还规定,行政案件由最初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所以在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有权管辖。

第三,行政诉讼法还规定,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和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所以,海关总署所在地的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有权管辖。

第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原告所在地”,包括原告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和被限制人身自由所在地。

行政机关基于同一事实既对人身又对财产实施行政处罚或者采取强制措施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公民、被扣押或者被没收财产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上述行为均不服的,既可以向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向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受诉人民法院可一并管辖。

故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有权管辖。

(2)陈某应以海关总署为被告。

因为《行政复议法》规定,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3)陈某可以不经过复议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因为海关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海关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先向做出决定的行政机关或上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4)陈某可以向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或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直接提起行政诉讼。

陈某应以上海市海关为被告。

因为《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是被告。

案例二:甲与乙在定县的火车站候车时发生争执,甲将乙打伤。

定县的铁路公安分局处理了该案,对甲罚款500元,甲对此不服,向市公安局申请复议,市公安局将罚款改为400元,甲仍然不服,便向市公安局所在地铁路运输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铁路法院受理了该案,市公安局认为该法院没有管辖权,以口头方式提起管辖权异议。

请问:(1)该法院对此是否有管辖权?(2)市公安局以口头方式提起管辖权异议的做法是否正确?答:(1)没有,专门人民法院、人民法庭不审理行政案件,也不审查和执行行政机关申请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

因此,铁路运输法院对此没有管辖权。

(2)错误。

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应当在接到人民法院应诉通知之日起10日内以书面形式提出。

所以市公安局口头提出异议的做法是错误的。

案例三:市规模相差不大的造纸厂B与C,共同向河流排放污水,河流涨水,致使沿岸农民庄稼受损,颗粒无收。

市环保局经检测发现,B与C都超标排放了某类有毒物质,而且,农民庄稼受损的原因在于该类有毒物质致害。

于是,市环保局做出一项决定,B交纳超标排污费1万元,C交纳超标排污费1万元,并责令B与C赔偿农民损失5万元,每人一半。

B不服,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B认为,市环保局的行政征收显失公正,要求人民法院责令市环保局重新做出合理的行政征收费额。

并认为B厂处于河流下游,所以不应当与C平均承担农民损失,而且农民的损失根本没有5万元,请求人民法院对赔偿费重新做出确定。

问:(1)人民法院是否应该受理该案?为什么?(2)B的第一项诉讼请求与第二项诉讼请求性质上有什么差异?(3)假如你是B的律师,如何实现B的权益?答: (1)不应该。

因为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

本案中,B的第一项诉讼请求显然属于行政征收是否合理的问题。

而行政征收是否合理应当属于行政机关自由裁量的问题。

依照法律规定,除了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当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显失公正时,法院可以做出变更判决外,对于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人民法院不能侵犯。

B的第二项诉讼请求是关于民事侵权赔偿问题,是民事性质的问题,不属于行政诉讼的范围。

所以,人民法院不应受理。

(2)B的第一项诉讼请求是行政诉讼,第二项诉讼请求是民事诉讼。

前者处理的是诉讼主体行政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后者处理的是民事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

后者主要依据民事诉讼法,前者依据行政诉讼法。

两种诉讼请求不能一并提起,应分别提起。

(3)对于行政征收行为自由裁量权的不服,即行政行为的合理性不服,应向复议机关提出复议,本案中应向市政府或向上级环保局提出复议。

对于民事赔偿问题不服,应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案例四:万某于某日参与流氓斗殴时将二人打成重伤,该县公安局以刑事案件立案侦查,万某为躲避追捕逃往外地。

后公安局侦查人员了解到万某从外地潜回其表兄刘某家中,便至刘某处追查,却未发现。

于是侦查人员在未办理有关手续的情况下,将刘某的运货用东风卡车一辆扣押,并告诉刘某必须将万某找到并送交公安局机关后才能发还车。

刘某多次与公安局交涉要求返还被扣车辆,均遭拒绝。

后万某在潜回家取日用品时被公安机关抓获,公安机关将万某拘留。

请问:(1)公安机关扣押刘某车辆的行为是否是刑事侦查行为?因此引发的争议是否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如果公安机关在手续完备,又有刑事诉讼法依据的情况下为扣押行为是否具有可诉性?(2)万某如果不服公安机关的拘留行为,能否提起行政诉讼?理由何在?答:(1)不是,该扣押行为是行政强制措施,因此引发的争议依《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1款第三项的规定,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因不可诉的刑事侦查行为不仅要有刑事诉讼法的条文依据,更要满足其授权目的,不然就是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

(2)不可以,公安机关对万某所采取的拘留行为是由刑事诉讼法授权的刑事侦查行为,目的是要防止万某逃避侦查和审判,以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

案例五:2005年8月,某市技术监督稽查队依据举报到该市甲印刷厂查封了一批未经“新飞集团”合法授权而印制的近30万个“新飞”牌空调的商标标识,同时,查封了有关的印刷设备和厂房,并对该厂和厂长李某分别作出了罚款20万元和6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请从行政法基本原则视角分析某市技术监督稽查队的行为。

答:行政法基本原则包括责任行政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

甲市技术监督稽查大队的行为违反了行政合法性原则,因为依据行政合法性原则的要求,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权限内行使行政管理权,不能超越法定权限。

而依据法律规定,查处制造假冒商标行为的权力属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而不是技术监督行政机关。

案例六:甲市乙区公安局交通警察王某一天在下班骑车回家途中,看到一辆摩托车违章便将车拦住,要求驾驶人刘某出示有关证件。

刘某出示证件时,王某还发现刘某属酒后驾车,于是王某拿出盖有乙区公安交警大队公章的处罚单,填好后交给刘某,要求刘某接受处罚。

第二天,刘某不仅未按处罚通知单到指定地点缴纳罚款,反而到甲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以处罚不合理为由提出申诉。

问:王某是否有权对刘某进行处罚?答:王某有权对刘某进行处罚。

因为李某是交通警察,属国家公务员,国家公务员有权获得履行职责应有的权力。

这表明李某有权制止交通违章行为。

同时本案中,李某拿出了盖有甲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的处罚单,表明李某是以国家行政机关的名义,而不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处罚的,因此,李某有权对刘某进行处罚。

案例七:A市人民政府为了繁荣商业市场,计划在该市的某繁华地区建设一条步行商业街,为此市政府于2000年8月10日颁布了《关于拆迁某地区房屋有关问题的规定》。

市政府与某房地产公司签订合同,由该房地产公司负责开发建设,并于当日发布了拆迁公告。

房地产公司分别与该地区居民就拆迁补偿形式和补偿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安置地点、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问题进行协商并签订协议。

其中14户居民因为在此地区有店铺,认为市政府的决定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利益,为了弥补损失,在与房地产公司的谈判中对补偿费等事项产生了较大的分歧。

房地产公司与这14户居民向房屋拆迁主管部门申请裁决。

A市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关于“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对补偿形式和补偿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安置地点、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经协商达不成协议的,由批准拆迁的房屋拆迁主管部门裁决”的规定,裁决房地产公司一次性补偿拆迁费的数额,房地产公司对此有异议,14户居民也认为补偿还是不合理。

于是均向人民法院提诉讼。

那么:(1)14户居民能对市政府的《关于拆迁某地区房屋有关问题的规定》提起诉讼吗?为什么?(2)A市房屋拆迁主管部门的行为属于何种行为?(3)房地产公司对A市房屋拆迁主管部门裁决有异议时,应提起何种诉讼?答:(1)不能对市政府的《拆迁决定》提起诉讼。

市政府的《拆迁决定》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范畴,而非行政处理行为。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不能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所以不能对其提起诉讼。

(2)A市房屋拆迁主管部门的行为属于行政裁决行为。

行政裁决是行政机关依法居间解决与行政管理事项有关的民事纠纷的行为,是一种行政司法活动。

本案中,房地产公司与14户居民因房屋拆迁补偿协议发生的纠纷属于民事纠纷,依照法律规定,这一纠纷可以由行政机关裁决,它符合行政裁决的主要特征,属于行政裁决行为。

(3)房地产公司可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裁决不同于行政仲裁与行政调解,它属于一种行政处理行为,一旦作出,则产生法律效力,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更改或撤销。

因此,房地产公司对行政裁决不服,应当就A市房屋拆迁主管部门的行政裁决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由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补偿决定的合法性加以审查、作出裁判,并可一并要求人民法院解决双方当事人之间就拆迁补偿问题引起的民事纠纷。

案例八:1998年5月的某日,杨某向本乡农民收购了几头生猪准备运往县城出售。

运输途中恰好遇到县税务局稽查大队上路检查。

稽查大队经过调查与询问,获知杨某在未到当地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以及办理查验手续的情况下采购生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