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物質濫用患者的護理
作者/葉櫻媛
學習目標
1.敘述物質濫用、物質依賴、物質戒斷的定義
2.敘述台灣地區物質濫用的流行概況及嚴重程度
3.敘述精神作用物質對大腦的影響
4.識別物質濫用的病因
5.識別各種物質濫用可能產生身體、心理、戒斷症狀及合併症
6.敘述物質濫用的治療方式
7.列舉物質濫用病患護理評估之重點
8.列舉物質濫用患者可能出現的護理診斷
9.列舉物質濫用患者的護理措施
10.描述預防物質濫用的方法
11.了解我國藥物濫用與管制的相關法規
第一節導論
壹、定義
所謂「物質」是指一種藥物,此藥物的化學性質會改變生物體的功能或結構。
而精神作用物質則是只不當使用化學物質時,會使各體的情緒、知覺或意識產生改變,可能造成個人或社會功能明顯損失。
一、物質濫用:再同一年期間內出現下列行為表現之一項(或一項以上)。
(一)反覆使用物質,以致無法實踐工作、學業或家庭的主要角色。
(二)對身體有害的狀況下仍繼續使用物質。
(三)屢次捲入與物質使用有關的法律糾紛中。
(四)即使使用藥物已產生個人、社會或人際問題,仍持續物質的使用。
二、物質依賴
同一期間內出現以下至少三項症狀或行為表現。
(一)耐受性。
(二)戒斷症狀。
(三)物質的攝取比個人意願為更大量或更長期。
(四)對戒除物質有多次不成功的努力。
(五)花費許多時間在尋找或取得藥物。
(六)因為對物質的渴望而放棄或減少重要的社會、職業或娛樂活動。
(七)因為物質使用,雖持續或重複發生身體或心理問題,但仍繼續使用物質。
三、物質戒斷
(一)由於停止或減少原先規則使用的某種物質,而發展出此物質特定的症候群。
(二)此物質特定的症候群導致臨床上重大損害或痛苦,或社會、職業其他重要領域的功能損害。
貳、精神作用物質對大腦的影響精神作用物質最主要作用的器官是大腦,精神作用物質須是脂溶性的,以擴散方式通過細胞膜,進入大腦,精神作用物質抑制、刺激或扭曲神經傳導物質的釋放,刺激或抑制神經傳導物質的活動,改變腦中神經傳導物質的訊息,破壞使用者思考及推理的能力。
因為腦控制所有的系統,因而使精神傳導物質有極大的影響。
大腦控制通往
各處的系統
參、物質成癮發生的過程
成癮發生的過程包括四個階段,試驗及社交性使用期、問題使用期(濫用期)、成癮期及恢復或復發期。
由於無聊、好奇、尋求刺激,漸漸的病患因藥物使用所得到的歡愉感受,開始會因為無法因應環境中的壓力所產生的不愉快感受,開始規則性的使用物質,每週數次。
成癮階段的病患每天持續性的使用物質。
第二節護理評估
壹、病因
物質濫用是多因子的疾病,其產生的可能原因如下:
一、心理模式。
二、疾病模式。
三、行為模式。
四、生物化學模式。
五、家庭系統模式。
六、生物-心理-社會模式。
貳、臨床症狀
成癮物質的型態分為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劑、中樞神經興奮劑、麻醉劑、幻覺劑、大麻及吸入劑等。
以下將對酒精及各類精神作用物質對病患產生整體性的影響分列如下:
一、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劑
(一)酒精(表15-1)。
(二)鎮靜劑、安眠劑或抗焦慮劑(表15-2)。
(三)中樞神經興奮劑(表15-3)。
(四)麻醉性止痛劑(表15-4)。
(五)幻覺劑(表15-5)。
(六)大麻(表15-6)。
(七)吸入劑(表15-7)。
表15-1
表15-2
表15-3
表15-4
表15-5
表15-6
表15-7
參、輔助檢查
血液、尿液檢查及毒性試驗:了解中毒的程度決定立即處理的方向及診斷,大部分的精神作用物質再48小時內會被身體的系統清除,除非是慢性濫用的患者,Benzodiazpines需花較多時間清除。
肆、治療預防
一、藥物治療(表15-8)。
二、支持性心理治療。
三、認知治療。
四、團體治療。
五、家庭治療。
伍、護理體檢表15-10。
表15-8
物質濫用的認知治療模式(表15-9)
表15-10
第三節護理診斷與計畫
壹、護理診斷
一、急性期的護理診斷
(一)焦慮。
(二)心輸出量減少。
(三)急性混亂。
(四)腹瀉。
(五)疲憊。
(六)體液容積缺失。
(七)氣體交換障礙。
(八)營養狀況改變:少於身體需要。
(九)疼痛。
(十)自我照顧能力缺失:沐浴及衛生。
(十一)自我照顧能力缺失:穿著及修飾。
(十二)自我照顧能力缺失:進食。
(十三)自我照顧能力缺失:如廁。
(十四)感覺及知覺改變(特定的):視覺、聽覺、觸覺。
(十五)睡眠型態混亂。
(十六)思考過程改變。
(十七)潛在危險性創傷。
(十八)潛在危險性暴力:對別人。
二、復健期的護理診斷
(一)調適障礙。
(二)防衛性因應行為。
(三)家庭因應能力失調:妥協性。
(四)家庭因應能力失調:危害性。
(五)個人因應能力失調。
(六)否認行為。
(七)家庭運作過程改變:酒癮。
(八)健康維護能力改變。
(九)知識缺失(特定的)。
(十)個人治療計畫處置不當。
(十一)記憶功能障礙。
(十二)無力感。
(十三)保護能力改變。
(十四)自我概念混亂。
(十五)性功能障礙。
(十六)睡眠型態混亂。
貳、護理計畫(目標)
一、急性期的護理目標
(一)病患能維持身體狀況的穩定。
(二)病患在戒斷時期無損傷發生。
(三)病患能正確的口語表達定向力(人、時、地)。
二、復健期的護理目標
(一)病患口語表達自己是物質依賴者缺乏處理物質嗜好的能力。
(二)病患將參與所有的治療活動。
(三)病患能發展建設性的因應技巧。
(四)病患將維持身體及心理的穩定狀況。
(五)病患可以成功戒癮(酒精或藥物)。
第四節護理措施與評價
壹、護理措施
一、急性期的護理措施:表15-11。
二、復建期的護理措施
(一)問題行為的諮商(表15-12、表15-13)。
(二)家庭支持(表15-14)。
(三)自助團體。
(四)自我照顧的活動-預防復發的策略。
貳、護理評價
表15-15。
第五節我國有關藥物濫用及管制之相關法規
我國於藥物濫用與管制有關的法規:刑法、肅清煙毒條例、藥物藥商管理法、麻醉藥品管理條例、保安處分執行法及少年事件處理法,相關法規條文見表15-16。
由以上可了解我國法律對施打或吸食煙毒或麻醉藥品成癮之患者,須先施以禁戒或勒戒之保安處分治療。
第六節臨床範例
壹、臨床病例
藍先生,46歲,高中畢業,已婚,為技術工人,半年前車禍受傷至急診就醫,今至骨科複診,醫師建議轉精神科戒酒治療,由太太陪同入院。
入院主訴:「我太太說我再喝酒要和我離婚。
」太太顯神情淡漠,氣憤的表示「他每天喝,非喝得爛醉不可,都要我來收拾後果,現在我們都不敢和親戚聯絡,連小都說不想回家,覺得厭煩爸爸喝酒,都不跟他講話了。
我希望有一天他可以覺醒。
」病患對太太表示「妳每次都過度誇大我喝酒的量,在任何時候只要我願意,我就可以不喝,我不過是有一些壓力,喝一點酒而已」,夫妻互動間可以感受到彼此緊張的關係。
疾病史
•17歲時當兵無聊嘛,太悶了,每次一有人退伍或週末假日,三、五個朋友聚起來就開始喝了。
退伍後沒有一技之長,心理也悶得慌,開始是週末喝,漸漸越喝越多,就這樣已經喝二十幾年了。
這三年幾乎每天喝,每天固定喝蔘茸酒三瓶、米酒二瓶,上班時會喝一點。
•(一)過去病史:三年前飲酒駕車,車禍骨折住外科病房手術。
•(二)家庭史:病患父親為酒癮患者,目前已戒酒。
•(三)發展史:病患足月產,個性內向、壓抑、依賴,學校成績差。
(四)社會史:朋友少,無經常聯絡的朋友,因戒酒住院認識一些朋友,有時會以電話聯絡一同到病友家喝酒。
(五)健康史:脂肪肝、肝硬化。
貳、護理評價
見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