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点整理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点整理

教育与教育学考点1 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也就是说,广义的教育除了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学校教育之外,还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考点2 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学校教育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这个子系统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考点3 学校教育制度的产生和发展1.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习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1902 年,我国颁布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即“壬寅学制” ,(亦称《钦定学堂章程》),为以后的学制奠定了基础。

1904 年,我国颁布了“癸卯学制” (即《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

1922 年,我国颁布了“壬戌学制” ,即通常所说的“六三三学制”,后来几经修改,一直沿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

3.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 加强学前教育并注重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关注学前教育,很多学校将学前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体系。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P 艮。

(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考点4 教育发展的历程中国的古代教育:早在4000 多年的夏朝,就出现了最早的学校教育。

中国古代最早的学校名称: 庠、序、学、校。

中国古代的教育内容:主要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中国古代特别是封建时代教育的经典: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中国古代教育的终结:1905 年,清朝政府明确下令,废科举,兴学堂。

科举考试制度走到了终点。

印度的古代教育:古代印度的教育有着明确的等级性,而其中最享有优先教育权利的是僧侣和祭司。

古代埃及:古代埃及几乎与中国有相同古老的教育,也有差不多4000 多年的历史。

古希腊:a.雅典教育:和谐教育,主要主张关注人的身心和谐教育。

b•斯巴达教育:是一种武士教育,主要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军人,注重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考点5 20 世纪后的教育特征(1) 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

考点6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1)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他的最高教育目的是道德教育。

“礼”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教育内容上孔子主张“六艺”。

(2)《学记》的教育思想《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

《学记》高度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提出了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同样重视启发性教学。

考点7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提出了著名的问答法。

柏拉图: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亚里士多德:一是高度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二是主张和谐教育(德智体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三是他倡导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教育。

夸美纽斯: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中。

(1)强调要遵循自然,所以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2)提出“泛智思想”。

英国教育家洛克:⑴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⑵提出了著名的绅士教育思想。

法国教育家卢梭:其教育思想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爱弥儿》中。

倡导自然教育,让儿童任其天性,自由的发展。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1)主张教育要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

(2)教育的过程、方法要遵循自然。

赫尔巴特: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

杜威:代表作是《民主主义教育与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考点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

考点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4.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

考点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1.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 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 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考点4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

1. 学校文化构成学校文化由观念文化、规范文化和物质文化三部分构成的。

2. 学校文化的特性(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 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 )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学校文化特别是良好的校风,具有鲜明的教育作用。

3•学校文化的功能(1) 导向功能。

(2) 凝聚功能。

(3) 规范功能。

教育与个人的身心发展考点1人的本质1. 人是认识和实践、社会和历史的主体。

2. 人是自我认识和自我改造的客体。

3. 人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考点2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及一般规律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变化过程。

这个变化既有连续的、渐进的量的变化,又有质的飞跃;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增长和单纯的量变,而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从旧的质到新的质的不断变化的过程。

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 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 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 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考点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

1. 遗传(1)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物前提。

(2) 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最初的可能性。

(3) 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2•环境(1) 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2) 环境决定人的身心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

(3) 环境的决定作用是通过人的内部因素实现的。

3•学校教育(1)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做出社会性的规范。

(2)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教育目的考点1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的总要求,它规定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考点2教育目的的作用(1) 导向作用。

(2) 激励作用。

(3) 评价作用。

考点3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其关系(三个要点)1.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五个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2. 掌握其中的三个基本概念: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具有初步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的教育。

3. 掌握五育之间的总体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而且在活动中相互渗透。

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指的就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帅作用。

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

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

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美育的根本任务:一是要发现美,二是要鉴赏美,三是要创造美。

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考点4素质教育的内涵(1)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考点5创新教育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它是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

(1) 创新教育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2)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3)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学生与教师考点1教师职业的性质(1)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的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强调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2) 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是教育者。

考点2教师的作用(1)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作用。

(2)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3) 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考点3教师的角色(1) 教师的一般角色①传道者角色。

②授业解惑者角色。

③管理者角色。

④示范者角色。

⑤父母与朋友的角色。

⑥研究者角色。

(2) 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①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考点4教师劳动的特点(1) 复杂性和创造性。

(2) 示范性。

(3 )系统性。

考点5教师的职业素养1. 道德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U市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j 和行为规范。

(1)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 热爱学生。

(3) 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4)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 专业素养(1) 专业知识素养①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②精深的学科知识;③宽厚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

(2) 专业能力素养①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的能力。

②驾驭教材和组织教学的能力。

③ 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

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⑤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⑥较高的教育机智。

⑦教育科研能。

3. 个性素养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具备诸如热情乐观、有责任心、仁慈友善、耐心周到、幽默风趣、善于交际、乐于助人、团结合作、公平客观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考点6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

2•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考点7学生的合法权利(1) 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2) 人身权(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国家除了对未成年学生的人身权进行保护外,还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和荣誉权等进行特殊保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