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名著阅读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阅读1.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各题。
(甲)到初冬,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
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
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
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
我们同去。
”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
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这军政府也到底不长久,几个少年一嚷,王金发带兵从杭州进来了,但即使不嚷或者也会来。
他进来以后,也就被许多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大做王都督。
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
我被摆在师范学校校长的饭碗旁边,王都督給了我校款200元。
爱农做监学,还是那件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工夫谈闲天。
他办事,兼教学,实在勤快得可以。
(乙)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
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
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
他停止住思想,所以就是杀了人,他也不负什么责任。
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糊糊地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
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
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
冬天过去了,春天的阳光是自然给一切人的衣服,他把棉衣卷巴卷巴全卖了。
他要吃口好的,喝口好的,不必存着冬衣,更根本不预备着再看见冬天;今天快活一天吧,明天就死!管什么冬天不冬天呢!不幸,到了冬天,自己还活着,那就再说吧。
原先,他一思索,便想到一辈子的事;现在,他只顾眼前。
经验告诉了他,明天只是今天的继续,明天承继着今天的委屈。
卖了棉衣,他觉得非常的痛快,拿着现钱做什么不好呢,何必留着等那个一阵风便噎死人的冬天呢?慢慢的,不但是衣服,什么他也想卖,凡是暂时不用的东西都马上出手。
他喜欢看自己的东西变成钱,被自己花了;自己花用了,就落不到别人手中,这最保险。
把东西卖掉,到用的时候再去买;假若没钱买呢,就干脆不用。
脸不洗,牙不刷,原来都没大关系,不但省钱,而且省事。
体面给谁看呢?穿着破农,而把烙饼卷酱肉吃在肚中,这是真的!肚子里有好东西,就是死了也有些油水,不至于像个饿死的老鼠。
(1)选文(甲)(乙)分别出自散文集《________》和小说《________》。
(2)请用四字词语填写下表范爱农与祥子的命运三步曲。
范爱农:________——备受迫害——________祥子:________——不甘失败——________(3)两位作家揭示范爱农与样子的悲剧命运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朝花夕拾;骆驼祥子(2)范爱农:向往追求(“向往革命、追求革命”都可);绝望自杀(或“溺水身亡”);祥子:充满幻想(“精神向上、精进向上、积极向上”都可);自甘堕落(或“颓废堕落”)(3)①范爱农溺水身亡。
在当时浑浑噩噩的国度里,他不满现状、不屈不挠而又无力改变现实的心志,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控诉,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②祥子“三起三落”,最后的堕落,揭示了战乱频繁、黑暗混乱的旧社会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摧残与迫害,告诉人们单靠个人的奋斗是没有出路的,从而表现了作者对罪恶社会的痛恨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与《朝花夕拾》《骆驼祥子》有关的文学常识。
甲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乙文选自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
(2)此题的考查很深入,如果没有对名著的认真阅读与总结,就无法正确全面地作答。
如范爱农:追求革命——备受迫害——溺水身亡。
再如《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命运三部曲是“精神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也可以称为“三起三落”。
注意填充前后两空即可。
(3)选文主要是通过描写范爱农这一人物悲剧,来表达一种对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及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控诉等。
回答时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而祥子是文学史上经典的文学形象之一,凝聚了个性与共性,是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缩影,借助样子这一形象,我们可以看到旧社会中底层人们的辛酸、窘迫与悲楚,他的悲剧其实也是时代与民族的悲剧。
我们在深度探析祥子命运的同时,应该善于利用理性思维,将会帮助我们更本质地理解祥子悲剧命运的深邃含义。
故答案为:⑴朝花夕拾;骆驼祥子⑵向往追求;绝望自杀;充满幻想;自甘堕落⑶①范爱农溺水身亡。
在当时浑浑噩噩的国度里,他不满现状、不屈不挠而又无力改变现实的心志,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控诉,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②祥子“三起三落”,最后的堕落,揭示了战乱频繁、黑暗混乱的旧社会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摧残与迫害,告诉人们单靠个人的奋斗是没有出路的,从而表现了作者对罪恶社会的痛恨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结合选段内容判断作品出处。
⑵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的把握,通读名著《范爱农》和骆驼祥子。
明确范爱农与祥子的命运三步曲。
(3)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安排的社会意义,通读名著,明确两位作家揭示范爱农与样子的悲剧命运的目的的社会意义。
2.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后面各题。
却说行者跳过枯松涧,按下云头。
只听得八戒与沙僧朗朗的在松间讲话。
行者上前喝八戒道:“你这呆子,全无人气!你就惧怕妖火,败走逃生,却把老孙丢下。
早是我有些南北哩!”八戒笑道:“哥啊,你被那妖精说着了,果然不达时务。
古人云:‘识得时务者,呼为俊杰。
那妖精不与你亲,你强要认亲:既与你赌斗,放出那般无情的火来,又不走,还要与他恋战哩!”行者道:“那怪物的手段比我何如?”八戒道:“不济。
”“枪法比我何如?”八戒道:“也不济。
老猪见他撑持不住,却来助你一钯,不期他不识耍,就败下阵来,没天理,就放火了。
”……那怪道:“你这猴头,忒不通变。
那唐僧与你做得师父,也与我做得按酒,你还思量要他哩。
莫想,莫想!”行者闻言,十分恼怒,掣金箍棒劈头就打。
那妖精,使火尖枪,急架相迎。
这一场赌斗,比前不同。
……这大圣一身烟火,炮燥难禁,径投于涧水内救火。
怎知被冷水一逼,弄得火气攻心,三魂出舍,可怜气塞胸膛喉舌冷,魂飞魄散丧残生!慌得那四海龙王在半空里,收了雨泽,高声大叫:“天蓬元帅,卷帘将军,休在林中藏隐,且寻你师兄出来!”八戒与沙僧听得呼他圣号,急忙解了马、挑着担奔出林来,也不顾泥泞,顺涧边找寻,只见那上溜头,翻波滚浪,急流中淌下一个人来。
沙僧见了,连衣跳下水中,抱上岸来,却是孙大圣身躯。
噫!你看他蜷曲四肢伸不得,浑身上下冷如冰。
沙和尚满眼垂泪道:“师兄,可惜了你,亿万年不老长生客,如今化作个中途短命人!”八戒笑道:“兄弟莫哭,这猴子佯推死,吓我们哩。
你摸他摸,胸前还有一点热气没有?”沙僧道:“浑身都冷了,就有一点儿热气,怎的就是回生?”八戒道:“他有七十二般变化,就有七十二条性命。
你扯着脚,等我摆布他。
”真个那沙僧扯着脚,八戒扶着头,把他拽个直,推上脚来,盘膝坐定。
八戒将两手搓热,仵住他的七窍,使一个按摩禅法。
原来那行者被冷水逼了,气阻丹田,不能出声。
却幸得八戒按摸揉擦,须臾间,气透三关,转明堂,冲开孔窍,叫了一声:“师父啊!”沙僧道:“哥啊,你生为师父,死也还在口里,且苏醒,我们在这里哩。
”行者睁开眼道:“兄弟们在这里?老孙吃了亏也!”八戒笑道:“你才是发昏的,若不是老猪救你啊,已此了帐了,还不谢我哩!”行者却才起身,仰面道:“敖氏弟兄何在?”那四海龙王在半空中答应道:“小龙在此伺候。
”行者道:““累你远劳,不曾成得功果,且请回去,改日再谢。
”龙王帅水族,泱泱而回,不在话下。
(1)行者为什么说“老孙吃了亏也”,请简要叙述“吃亏”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3)《西游记》艺术特色鲜明。
请结合全书情节,具体分析其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1)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运用骗术欺骗了并掠走了唐僧。
他让八戒和沙和尚看好行李,自己赶忙来到枯松涧火方洞找师父。
悟空和孩儿一场恶战,红孩儿斗不过悟空。
便喷出龙王也不能熄灭的三味真火。
(2)本领高强,对师傅忠诚,一心想救师傅,知恩图报。
(3)在小说中,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例如天府、龙宫、仙境、地狱是打通了的,人物可以腾云驾雾,上天入地;玉皇大帝、东海龙王、天兵天将、妖魔鬼怪等可以共同登场;自然界的虎豹熊狮、花鸟虫鱼,甚至骷髅等都可以变成人形兴妖作怪;有法力的人物可以变形、钻心,无所不能。
另外,书中还写了许多宝物,如太上老君的金刚套、观音菩萨的杨柳净瓶、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人参果等都使人眼花缭乱,遐想万端。
【解析】【分析】(1)选段出自《西游记》的“大战红孩儿”。
红孩儿知道唐僧的徒弟武艺高强。
硬拼怕不能取胜,于是,他想利用唐僧不辨真伪,心慈面软的特点来智取。
他把自己变成七岁的孩童,用绳捆住手脚,高高地吊在树枝上喊“救人”。
唐僧听到喊声,让悟空去解救。
悟空认出那是妖怪变的,叫师父少管闲事。
唐僧动怒,又要八戒将红孩儿救下。
当唐僧让悟空背上红孩儿走时,悟空背的只是个假的,红孩儿真身早已跳到九霄云外,并刮起一阵旋风。
趁机劫走了唐僧。
风停后,唐僧没有了,悟空知道是妖怪捣的鬼。
他记八戒和沙和尚看好行李,自己赶忙来到枯松涧火方洞找师父。
悟空和孩儿一场恶战,红孩儿斗不过悟空。
便喷出龙王也不能熄灭的三味真火。
(2)“行者道:“那怪物的手段比我何如?”八戒道:“不济。
”“枪法比我何如?”八戒道:“也不济。
老猪见他撑持不住,却来助你一钯,不期他不识耍,就败下阵来,没天理,就放火了。
””可见孙悟空本领高强;“行者闻言,十分恼怒,掣金箍棒劈头就打”可见他对师傅的忠诚;“累你远劳,不曾成得功果,且请回去,改日再谢。
”可见他有恩必谢。
据此作答。
(3)《西游记》的艺术想象奇特,丰富、大胆,在古今小说作品中罕有其匹的。
孙悟空活动的世界近于童话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稀奇有趣的妖怪,真是千奇百怪,丰富多彩。
浪漫的幻想,源于现实生活,在奇幻的描写中折射出世态人情。
《西游记》的人物,情节,场面,乃至所用的法宝,武器,都极尽幻化之能事,但却都是凝聚着现实生活的体验而来,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气息,折射出世态人情,让读者能够理解,乐于接受。
结合原著中的情节具体分析即可。
例如:天府、龙宫、仙境、地狱是打通了的,人物可以腾云驾雾,上天入地;玉皇大帝、东海龙王、天兵天将、妖魔鬼怪等可以共同登场;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等等。
故答案为:⑴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运用骗术欺骗了并掠走了唐僧。
他让八戒和沙和尚看好行李,自己赶忙来到枯松涧火方洞找师父。
悟空和孩儿一场恶战,红孩儿斗不过悟空。
便喷出龙王也不能熄灭的三味真火。
⑵本领高强,对师傅忠诚,一心想救师傅,知恩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