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力设备拆装实训》课程标准

《动力设备拆装实训》课程标准

《动力设备拆装实训》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动力设备拆装
适用专业:轮机工程技术
开设学期:第三学年第一学期
学时:48
学分:
一、课程性质及作用
本课程主要通过对船舶动力设备的拆装,要求学生掌握船舶动力装置拆装的安全规则,熟悉船舶柴油机、船舶各类辅机设备的结构、原理,掌握设备的拆装方法、检修方法;该课程是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属于单列实践教学课程;是高职学生体现动手能力强的培养载体,是学生就业的直接敲门砖之一,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桥梁之一,更是STCW78/95国际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对三管轮适任评估项目之一。

轮机工程技术专业高职学生就业岗位主要有海船船舶一等三管轮、船厂机电维修技术人员等,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这些岗位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动力设备拆装》课程在这些岗位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
1.由学校专任教师、行业和企业专家合作选择课程内容。

2.变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专业课程必须的基础知识及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

3.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4.变重书本知识的传授为专业应用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并重,以“轮机设备工作过程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通过反复的操作训练、课堂讨论,使学生掌握轮机工程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知识应用能力及相关技能。

5.构建模块化课程内容
本课程所面对的学生是高职大三上学期的学生,这些同学通过二年轮机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已经对船舶柴油机及船舶各类辅机设备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比较熟悉,这为本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个层次的学生在动手和动脑之间更侧重于动手,通过动手遇到问题才会去动脑,该课程以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主,比较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课程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以及国家海事局评估要求来选择课程教学内容,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应用能力。

三、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工量具使用方法,掌握船舶动力装置拆装的安全规则,熟练掌握船舶柴油机及其附件的拆装、检修与测量,船舶各类辅机设备的拆装与检测;具备国家海事局所要求的一等三管轮所具备的船舶动力设备拆装与检修的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操作技能。

1.认知目标
1)熟悉柴油机及其系统;
2)熟悉船舶各类辅机及其系统;
3)知道柴油机部件性能检测的方法;
4)知道船舶辅机部件性能检测的方法;
5)熟悉柴油机与辅机性能检测相关标准。

2.能力目标
1)会正确安全使用各类工具及量具;
2)能对柴油机气缸盖及气阀系统进行拆检;3)能对柴油机活塞连杆组件、缸套进行拆检;4)能对柴油机燃油系统设备进行拆检;
5)能对柴油机主轴承、曲轴进行拆检;
6)能对各类船用泵进行拆检;
7)能对压缩机空气系统设备进行拆检;
8)能对辅助锅炉附件进行拆检。

3.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3)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4)具备团队协作能力;
5)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6)具有安全、环保和海事执行公约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1.课程内容结构安排
五、实施建议
1.学习材料选用与编写
(1)教材应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钢结构工程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3)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4)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项目要具体,确保工程实际中的构件制作方法都能训练到位。

2.教学组织与设计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在实践实操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良好的结合。

(4)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发展趋势,贴近工地现场。

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3.课程考核与评价
课程考核方法与成绩评定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一)学校课程总成绩;
对学生的考核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的全面考核,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并重,以能力考核为主,提高能力考核在课程考核中的权重,具体分数比例如下:
本课程的总评成绩=平时表现20%+实训报告成绩50%+模拟考核30%,其中:
1)平时表现:出勤占5%+课堂纪律5%+训练认真度10%,共20%;
2)实训报告根据学生对每个项目的完成质量情况进行分别打分,共50%;
3)模拟考核与国家海事局适任评估考核接轨,采用提卡系统进行现场抽题、打印,然后进行实操评估,共30%。

(二)学生参加国家海事局评估考核,通过评估考核后由海事局颁发合格证,作为取得3000KW 及以上三管轮适任证书的必要课程之一;该评估成绩作为学生课程总成绩的修正。

4.课程教学资源使用与建设(包括条件)
(1)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2)建立一支适应本专业稳定的、开放性的、具有丰富实践施工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合一、课堂教学与工地现场教学合一的功能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