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分析一、线索结构:《霸王别姬》有着清晰的叙事框架,即学戏、从戏与最后的殉戏,而且有着连贯的叙事线:以程碟衣、段小楼、菊仙三人的感情纠葛为主线——体现蝶衣与小楼的分分合合,以历史的演进以及“霸王别姬”这出京戏为两条副线。
电影的时间推移角度本片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军阀混战时期影片开头是一个通道,缓缓地走出两位戏子,脚步声渐大,然后是俯拍的远景。
两人站定,基本上以“霸王”的话为主,虞姬只有两句,再加上细微动作,将两个人那种既亲密又矛盾的关系显露无遗,采用这样的倒叙方法,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场灯一亮,故事开始。
一个女人抱着孩子出场,背景是庙会,开始用黑白的画面色彩,随着师傅的三声拍响,画面逐渐变亮,变成彩色。
同时,暗示了人物命运的转变。
导演注意用音效来表达时代大背景,在这一时期,经常有鸽子哨声的出现。
因六指,师傅不收。
小豆子母亲把他抱出门外,一路上经过几个门槛,几个拐弯,交待了戏班大院的空间感,纵深感。
返回时一个静场,然后跟拍,晃动镜头,节奏加快,人群嘈杂,将气氛渲染得更加凄惨。
最后是一个戏班大院的远景,给人一中说不出的禁锢感,不安全感两主人公用动作和语言,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性格。
小石头以头破砖和那一句经典的:“我操你们大爷”充分展示了他的“纯爷们”,而小豆子也极其倔强,总是强调着“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直至看到了舞台上雄姿英发的“霸王”,他留下了眼泪,他被折服了,被“霸王”控制了,他向往那种权力。
于是,他拉着小瘌子回到了戏班。
小癞子吃下最后一颗让他成为“大爷”的糖葫芦后上吊了,他的死,为小豆子和小石头的人物命运作了铺垫。
小豆子把师哥当作自己的霸王。
在小石头把烟锅子塞进小豆子嘴里的时候,小豆子被这种雄性的魅力,霸王的魄力所折服,终于改口“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
2.民国时期第一场戏,也是通过音效来展示时代大背景,学生们的抗日口号和电车声。
他们离开照相馆,坐上车开始运动,路线与当初小豆子和小瘌子去看戏的路线完全吻合,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蝶衣和小楼成了“角”。
两人下车,面对万众欢迎的场面,蝶衣背过身去,听到一声“冰糖葫芦”,一愣,转过头来。
这个细节刻画了蝶衣细腻的感情,也令不少观众感到伤感。
这时,第二个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的人出现了----袁四爷,他以“阴阳脸”出场,暗示了他分裂的人格,四爷可以说是张公公的翻版,而且,他也渴望虞姬。
平静的生活被另一个虞姬的出现打破,一个妓女-菊仙,而她可能才是真正的虞姬,因为她和“霸王”小楼结了婚。
蝶衣可是说是绝望了,因为堂堂楚霸王娶了一个妓女,他发现小楼是个假霸王,从此不再一起唱戏,寻找解脱,开始了抽大烟。
镜头被鱼缸挡住,表现他本性欲望的挣扎。
在小楼与菊仙结婚的那场戏中,导演用足了黄色调和红色,表现出温暖的感觉,而同时,蝶衣与四爷聚餐则是冰冷的蓝色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在蓝色中,蝶衣发现了那把“霸王剑”,他又开始激动了,在与四爷发生了不应该的交易后,他拿着剑来到红色中,准备用“霸王剑”来唤醒他昔日的霸王,可小楼一句“又不唱戏,要剑有什么用?”使蝶衣彻底绝望了。
回去抽着大烟,给母亲“写”着信,虽然蝶衣是笑着的,可这一幕,不知让多少观众泪下。
是的,蝶衣从很小就没有了母爱,没有。
3.Wg时期依然用音效表达大背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下面播放中共中央关于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通知”。
讽刺的是,“霸王”被“虞姬”捡来的孩子所审判,在“人民”的压力和求生的本能下,霸王服了软,因为他心里清楚,自己根本不是他妈的什么霸王,真正的霸王是每个时期权利的拥有者!整个电影在大火焚烧牛鬼蛇神时达到了高潮,大伙始终在镜头前燃烧,暗示,一切旧事物将被毁灭。
在求生的本能下,霸王终于脱下戏袍,甚至脱下了一层人皮,他疯狂地攻击着蝶衣,把能说得都说了出来。
甚至把“霸王剑”扔进了火堆。
菊仙奋不顾身夺出那把剑,因为她坚信,自己深爱的小楼是真正的霸王,霸王不可以没有霸王剑。
蝶衣开始报复菊仙,他始终认为,是菊仙误了霸王。
直至小楼说出了“不爱菊仙”镜头切到菊仙的特写,她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的不仅是绝望,她不愿意接受家霸王这个现实,于是,寻求一种解脱,上吊了。
又是一个静场,接着一声凄惨的叫声,于是霸王死了,活下来的是段小楼。
蝶衣终于唱出“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而小楼的一句“师弟,你又错了”蝶衣刚刚找到的一点希望又荡然无存了,于是他选择像戏中那样,挥剑自刎,选择了“从一而终”。
二、人物形象:程蝶衣的形象首先是一种人生形象。
这种人生形象是带有变态色彩的人生形象。
让我们把他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分析。
程蝶衣成长在上世纪前半期,那是一个经历着急剧社会历史转型、跌宕起伏的时代。
新思想传入、兴起,传统文化逐渐衰败,革命风起云涌,中国传统文明正与西方先进文明进行着激烈的拉锯战。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名社会底层人物的戏子程蝶衣自然无法接触新文化,迫于艰难生存的需要,他以戏为生,自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溺养,成为一个坚信“忠”“孝”“义”“礼”“廉”“耻”的封建卫道士式人物。
面对京剧,他坚定地从一而终;面对师兄,他变态式的依恋,宁肯为他舍弃一切;面对妓女菊仙和师兄大胆、真诚的恋爱,他嗤之以鼻、深恶痛绝。
特别是对有着真性情的菊仙的一成不变的厌恶,更显示其变态的心理。
然而,在巨变的年代里,他的信仰和扭曲的、不切实际的梦一个个破灭了。
他的精神世界随之轰然倒塌。
他放纵自己、折磨自己,在鸦片烟中寻找梦幻,在监牢狱中寻找毁灭。
新中国的建立曾让他感到过希望,他从鸦片和阴影中走出,重新振作。
但好景不长,“Wg”时期的折磨又使他重新陷入绝望,疯狂的批斗中,他高喊“报应啊”、“报应啊”,惊天动地。
那段时期结束后不久,他突然而必然地在表演中死去……世事无常,人生坎坷,他的人生是充满悲剧主义色彩的人生。
程蝶衣的形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
在跌宕起伏的历史剧变中,他一生的碰撞、磨难、蜕变、精神上一层层剥离不也正是中国文化在近代化的历史大潮中痛苦整饬的表现吗?程蝶衣是文化的英雄也是文化的牺牲品。
中国文化的近代化是痛苦的也是壮丽的。
文化的蜕变蜕变终定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它会牵动文化者敏感的神经。
为了文化,他们甚至会选择牺牲。
悲剧终难挽回,文化更需传承、发展。
在文化的冲突中,我们也许更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认准方向,奋力前行。
从这种意义上说,影片《霸王别姬》是古典文明与现代文明冲突的壮丽史诗,是中国现当代历史的风景画。
蝶衣的形象还是一种社会现象。
他是20世纪前半期众多中国人的一个代表。
从他身上体现出处于那个历史时期的人们的精神世界。
他们的精神世界承载了许多对于社会和历史的深深迷茫与反思。
百年中国经历的实在太多:太多的命题,太多的探索,太多的壮丽与沧桑。
处于这个激流年代的人们与这段历史跳跃在一起,谱写了自己生命的篇章。
记录他们的生活就是记录了中国的生活;挖掘他们的灵魂就是挖掘中国的灵魂。
他们,是百年中国见证人。
影片《霸王别姬》正是对程蝶衣——一位典型的见证人的成功刻画,深入、独到发掘了我们的人生、文化、社会,并达到了一个辉煌的艺术高度。
程蝶衣这个只知迷恋的人物的一生,是不断被抛弃、遭背叛的一生。
他作为妓女的儿子,先以断指的代价,被生身母亲所抛弃;在千辛万苦的学戏过程中,他为了生活理想不得不背叛自己的性别,甚至彻底抛弃现实,一头扎进戏里,雌雄不分、真假莫辨;他与师兄段小楼多年结下手足之请,也由于后者和妓女菊仙的相爱而破裂;他亲手抚养的孤儿徒弟小四不但背叛师门,而且在Wg中借机整他;甚至他到死都疯狂迷恋的京剧在现代戏时代也由于他的固执而将他抛弃,使他不能再上台演出。
只是到了他生命的终结处,他才算“自个儿成全了自个儿”:还是在戏台上,还是在“霸王”面前,拔剑自刎,:“从一而终”。
段小楼的性格是最可玩味的。
一个极端矛盾的人,他为了救别人自己挨打,却在被打时口口声声的求饶。
他突兀而梗直的惹恼日本人,却在Wg期间出卖了他一生的挚爱!看似不可思议,却件件都在情理之中。
他的爱也让人恼火,他爱师傅,更爱师弟,他爱京剧,更爱女人,他爱妻子,却更爱自己。
留情太多,是他的错。
说道他对程蝶衣的感情,我更愿希望是爱情。
是的,他是爱他的,袁四爷出场时前的那一幕,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到这一点。
程蝶衣的双手从身后圈住他,轻柔的移动在他的腰间,而后有意的轻触,玩笑间,两人都怔住了,迷失在对方的眼中。
他是怕,怕被一分不正当的感情捉住,无法自拔,于是他救了菊仙,又娶了她。
菊仙是唯一的女性,她爱的执着,爱的热烈,爱的深刻,爱的勇敢。
有时女性才是最坚强,最聪明,最有能力的一个。
程和段都有性格上的缺陷,而身为女人的菊仙,给了他俩最无私的爱,她柔韧圆滑的处世风格僻护了两个最脆弱的男人。
然而她是为爱而生的,她永远无法承受无爱的段小楼,所以她自己结束了生命。
三、影像风格电影风格具有高度的历史感与诗化风格,作品的史诗风格首先体现在作品独特的选择了中国文化积淀最深的京剧艺术及其艺人生活来表现创作者对传统文化及人性的思考(京剧曲目剧目来影射人物命运)其次,《霸王别姬》的哲学内涵体现在;以个体命运与时代变迁相联系从而使观众在情感上产生强烈共鸣。
《霸王别姬》所搬演的中国历史十分的眩目。
随着小豆子的成长,观众经历了近代中国最纷乱的时代。
不到三小时的影片时间内,中国江山已经数度易主。
影片细心地安插了各种情节去让观众感受这段期间内政权交替的频繁,片子展现那都是中国一个个真实的年代,因此片中包含了清朝的太监张公公、北洋政府时代、国共内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和文化大革命等细节。
包括人们生活状态,京剧文化,都对中国的那些年代一个很好的复现。
借助人物的命运,以小见大,窥视了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
《霸王别姬》影像华丽,剧情细腻,内蕴也极为丰富深广,对中国文化的挖掘更具历史深度。
它把戏剧小舞台与人生大舞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剧中演员的艺术声涯和现实人生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既扩大了艺术表现的空间,又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和思考,既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又充分地发挥了电影音画的综合表现效果,是一部通俗中见斑斓、曲高而和众的佳作。
《霸王别姬》一片感情强烈,情节曲折,充满生生死死的戏剧冲突,并邀请几位大明星主演,具备充分的商业元素,但同时,却蕴含深刻的文化内涵,被认为“通俗中见斑斓,曲高而和者众”。
影片用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及其艺人的生活,有着人性的思考和人生存状态的表述,更通过几十年的时事风云,透射出一股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考。
片中人物的人生经历犹如“戏梦人生”。
四、主题意蕴(1)对权力和文化暴力的批判与控诉(2)对主人公和京剧艺术的眷恋与惋惜程蝶衣是《霸王别姬》文化理想和文化反思的中心程蝶衣多面,复杂的性格展示,始终和段小楼的性格发展,菊仙的闯入分不开,致使理想人生与世俗人生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