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分期护理管理
【摘要】总结20例精神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分期护理管理。
提出急性戒断期保证患者安全,加强生活与饮食护理,预防并发症;缓解期心理护理与疾病宣教,康复期的品德与安全教育;重视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的心理教育与健康教育护理措施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戒酒成功率,控制和预防复饮。
【关键词】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分期护理
酒精是一种为亲神经物质。
一次大量饮酒,可出现急性神经精神症状,长期饮用可产生酒精依赖(酒依赖)、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甚至出现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害[1]。
临床上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多数存在丰富精神症状、不同程度营养缺乏、肝功能损害、水电解质紊乱、社会生活功能下降等情况。
临床上通过对这些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分期护理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自2009年4月—2012年7月,我科收治2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均符合ccmd-3关于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全部为男性,年龄21—68岁,平均44.2±3.5岁,饮酒史5—40年,平均30±6.7年。
1.2 结果20例患者经过病情变化的不同时期,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均获得满意效果,康复出院;2年随访,其中2例复饮再次住院。
2 护理
2.1 急性戒断期(戒酒7天内)观察与护理
2.1.1 戒断症状与伴发躯体疾病的观察病人入院后由于停止饮酒,多数会出现明显的戒断综合征:焦虑、不愉快、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恶寒、出汗、心悸。
谵妄状态是阶段反映中最严重的的一种症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震颤是酒依赖者戒断的典型症状之一,常发生于停酒7~8小时,慢性酒精中毒者常于晨起手指及眼震颤,严重者出现咀嚼不能和站立不稳[1]。
1例在住院第48小时出现谵妄状态,3例为入院时或转科前已出现谵妄状态,8例出现明显消化道症状,20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震颤、焦虑及植物神经症状。
在护理中密切观察有无以上戒断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对症治疗,同时做好护理记录及重点交班。
2.1.2 戒断期护理
2.1.2.1 安全护理将患者安置在安全安静,便于操作护理观察的病房,室内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空气清新;护理操作及检查动作熟练、轻柔,严格执行安全管理与查对制度,保管好危险物品;与家属做好宣教,绝对禁止带入酒源,并管理病区其他人员,杜绝在病区内饮酒。
1例采用递减戒酒者根据医嘱由护士监管酒源,每日提供和记录病人饮酒量。
2.1.2.2 对症护理2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有不同程度的躯体症状,特别是静止性震颤,当患者出现心悸出汗等不适时卧床休息;恶心、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发生吸入性肺炎;汗多时及时
用毛巾擦干汗液;震颤病人卧床休息,要防止坠床,必要时实行保护性约束,同时配合医生使用药物,尽快使病人安静下来。
此刻我们要多安慰病人,和他们谈心,告诉他们这些不适只是暂时的,只要坚持,同时配合药物,1周以内各种不适就会基本消失。
并列举病员戒酒成功的典型范例,增强病人信心,使其顺利渡过戒断症状的不适期[2]。
2.1.2.3 营养支持患者长期以酒代饭,导致营养失调,水电解质失衡,因此保证住院患者的饮食摄入,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少量多餐,注意饮食的色、香、味,促进食饮;补充大剂量维生素b族、维生素c族,对不能进食者按医嘱予静脉高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2.1.2.4 药物治疗的观察与护理20例患者均以地西泮进行脱瘾治疗,采用递减疗法。
大多数患者认为是安定类药物,对疾病不能正确认识并不愿服药,应耐心劝说,使患者主动配合服药。
2.2 缓解期护理
2.2.1 药物治疗身体依赖或戒断症状消失后,患者主要对酒的心理依赖与原发性幻觉妄想体验为主,按医嘱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及时处理其不良反应,予抗抑郁药物改善情绪。
2.2.2 心理护理与疾病宣教针对患者个性特征,在心理护理的过程中,尊重患者个性,主动与他们沟通,建立信任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树立坚强的生活信念与战胜疾病的信心。
2.2.3 生活安排住院期间安排丰富多彩的工娱活动,多与他人交流,分散注意力;建立规律生活作息制度,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不良刺激及情绪波动。
2.3 康复期护理
2.3.1 改变认知帮助患者安排改变生活方式的具体计划,矫正患者扭曲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避免患者以后重蹈覆辙。
树立起持久戒酒的信心,克服自卑感,使患者认清自我,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管理、重新投入新的生活[3]。
2.3.2社会支持的健康教育大多数患者在入院前给家庭及社会
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复面影响,尤其是家人、亲友,很多家属对患者出现厌烦、冷淡、鄙视等态度。
因此,对家属及亲友同事的宣教尤为重要,指导家属督促、帮助患者在家族生活、工作或其他社会活动中重新调整,通过有意义的社会心,使患者建立的良好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得到心理、社会、环境支持,进而维持、巩固和提高,激发保持长期戒酒的愿望,以防止复饮。
3小结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是一类对自身、家庭及社会都具有极大危害性的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罹患者越来越多,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给予有效及有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干预,加强药物治疗的措施,加强心理护理及疾病宣教,不仅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加强患者的生活信心,家属的认知、监护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控制和预防复饮。
参考文献
[1]沈淦邨. 精神病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56
[2]郭进华.4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j]中国民康医学,2007.6.(19)卷11期: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