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技术方案目录一、营养包发放前准备 (1)(一)确定营养包发放人群 (1)(二)计算营养包需求量 (1)(三)营养包的接收及下发 (2)二、营养包发放和储存 (2)(一)首次发放流程 (2)(二)后续发放 (2)三、营养包储存条件 (2)四、营养包的使用 (3)(一)成分和作用 (3)(二)使用方法 (3)(三)食用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3)五、主要评价指标 (4)(一)培训覆盖率 (4)(二)营养包发放率 (4)(三)营养包有效服用率 (4)(四)健康教育覆盖率 (4)(五)贫血患病率 (4)(六)生长迟缓率 (4)六、社会动员与宣传 (4)七、健康教育 (5)(一)健康教育材料的使用 (5)(二)健康教育活动 (5)八、培训 (6)(一)培训内容 (6)(二)培训要求 (6)九、督导和评估 (6)十、信息管理 (7)十一、档案管理 (7)(一)项目档案内容 (7)(二)项目档案的收集和归档 (7)根据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管理方案,为指导和规范项目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营养包发放前准备(一)确定营养包发放人群本项目受益人群为项目地区6-24月龄儿童。
2014年新项目县、乡(镇)首次发放对象为6-18月龄婴幼儿。
首次发放前,负责发放营养包的乡村医生须依据儿童健康管理档案和预防接种登记统计在册18月龄以下儿童数,入户核对实际居住情况,本乡(村)营养包发放的任务数即为实际居住的0-18月龄儿童数。
准确统计每个月龄婴儿数,以6-18月龄儿童数为首次发放人群,后继每次发放前准确核实满6月龄的婴儿数,逐月纳入到发放人群中;而自第7个月开始每个月满24月龄儿童将不再作为发放对象。
(二)计算营养包需求量各项目单位在营养包发放前应根据任务数、发放对象人数计算营养包的需求量,以便于上级机构进行营养包的分配。
按照统计核实的0-18月龄儿童数量计算未来1年内每个月营养包需求量,第1-6个月营养包需求量随着每月满6月龄婴儿纳入发放人群而递增,至第6个月营养包需求量达到最大。
第7-12个月随着满6月龄婴儿的进入、满24月龄幼儿的退出发放人群,营养包需求量基本达到平衡。
计算方法可参考:第1个月数量=(6-18个月龄人数)×30包;第2个月数量= 第1个月数量+ (5个月龄人数×30包);第3个月数量= 第2个月数量+ (4个月龄人数×30包);第4个月数量= 第3个月数量+ (3个月龄人数×30包);第5个月数量= 第4个月数量+ (2个月龄人数×30包);第6个月数量= 第5个月数量+(1个月龄人数×30包);第7-12月数量≈第6个月数量。
(三)营养包的接收及下发营养包生产企业将营养包物流至项目县妇幼保健机构或乡(镇)卫生院。
县妇幼保健机构或乡(镇)卫生院接收后应当进行货物包装的检查、验收和登记。
1.认真核对并登记营养包到货量,以箱为单位进行统计。
2.核对营养包有效期,认真检查货物包装,如果包装箱有破损,立即开箱检查。
如发现箱内大盒无破损,可以接收;如箱内大盒有破损,登记破损量,拒收破损产品,及时通知生产企业补发。
3.认真填写收货单(附件1)。
填写要求:①详细登记实收量、产品批号及相应数量、到货日期、存货地点、送货单位等;②签收人和送货人本人在登记表对应栏中签字,并登记双方有效联系电话;③登记完毕后需将接收表统一存档保管。
二、营养包发放和储存(一)首次发放流程1.婴幼儿信息登记;2.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附件2);3.发放营养包和《营养包使用手册》,家长在领取记录表上签字确认;4.播放介绍营养包作用和食用方法的动漫宣传片,示范营养包冲调方法;5.告知下次发放营养包的时间。
发放流程图参见附件3。
(二)后续发放1. 询问食用情况及接受程度;2. 发放营养包,家长签字确认;3. 告知下次发放营养包的时间。
三、营养包储存条件营养包分发过程中,其储存应当达到食品储存基本要求:1.有专人保管;2.货物应当在避光、阴凉、通风、干燥处保存;3.不应当与有毒、有害物质及医疗药品混储;4.存放要求离墙隔地(建议离墙 30cm以上,隔地 15cm 以上);5.需要有防鼠防虫害设施。
四、营养包的使用(一)成分和作用营养包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具有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增进食欲、预防贫血及其他微量营养素缺乏的作用。
(二)使用方法1.搭配辅食:将一袋营养包由撕口处撕开加入温热的粥、面条、玉米糊等当地辅食中,搅拌均匀再喂给婴幼儿吃。
要保证加了营养糊的辅食全吃完。
2. 直接食用:将一袋营养包由撕口处撕开倒入碗中;将2~3大汤勺温开水慢慢倒入碗中,用勺子搅拌成泥糊状,稠度以能停留在勺子中为最好。
也可先加水再加营养包。
冲调好的营养包可以直接吃,特别是不满一岁的小婴儿。
(三)食用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给婴幼儿添加营养包后,有些家长会发现孩子不喜欢吃、腹泻、大便颜色变黑、小便变黄等情况。
其处理方法为:1.婴幼儿拒食。
首先要告诉家长给孩子喂营养包的好处;同时要让家长知道,孩子对食物没有特别的爱好,接受一种新食物要有一个过程,等适应后就会接受了。
家长不要第一次喂的时候看见孩子不喜欢吃就放弃,应该适当调整食用的方法,可以尝试将营养包加入婴幼儿爱吃的食物里,或者将一包营养包分2-3次食用。
2.腹泻。
并非与服用营养包有直接关系,应认真寻找原因,了解婴幼儿是否生病、是否吃生冷、不洁的食物等,待腹泻痊愈后再试着喂。
3.大便变黑或小便变黄。
与营养包中部分营养素未被身体完全吸收有关,不会对婴幼儿的身体造成任何影响,无需处理。
4. 过敏反应。
有极个别的婴幼儿可能会出现呕吐、腹痛、腹泻和皮疹等过敏表现,应停止食用,及时去医院诊治。
五、主要评价指标(一)培训覆盖率接受一次及以上项目管理和技术培训的县、乡、村人数占应接受培训的县、乡、村人数的比例。
(二)营养包发放率实际领取营养包儿童数占应发放营养包儿童数的比例。
(三)营养包有效服用率一星期儿童食用营养包≥4袋为“有效服用”。
有效服用率为调查前一星期儿童食用营养包≥4袋的儿童数占被调查领取营养包儿童总数的比例。
(四)健康教育覆盖率接受过营养包健康知识教育和使用方法指导的儿童家长人数占应接受人数的比例。
(五)贫血患病率血红蛋白低于标准值的儿童数占实际测量血红蛋白儿童总数的比例。
(六)生长迟缓率生长迟缓的儿童数占实际测量身长儿童总数的比例。
六、社会动员与宣传各级妇联应当充分发挥组织网络健全、社会宣传动员能力强的优势,在县乡卫生机构的配合和指导下以项目提供的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为依据开展健康教育和社会宣传活动,积极主动与当地媒体沟通,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宣传板报(专栏)/壁报、标语等形式开展广泛的社会宣传活动,使项目地区群众了解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和项目目标,了解服用营养包对婴幼儿健康的好处,动员社会各界关注贫困地区儿童营养问题,积极参与和支持本项目的实施活动。
七、健康教育(一)健康教育材料的使用利用手册、动漫宣传片、海报等健康教育材料,向家长传播婴幼儿营养知识、喂养方法、食用营养包的好处等信息,各省份可参考使用国家级专家指导组开发的健康教育资料库,制作并下发至项目地区并指导使用(相关资料在网站,各省(区、市)自行下载、设计、印刷、使用)。
1.营养包使用手册。
村医在发放营养包同时发放一本营养包使用手册,向家长说明阅读该手册的重要性,提示该手册中详细介绍了营养包的使用方法和食用营养包对婴幼儿的好处。
2. 动漫宣传片。
在发放营养包同时组织婴幼儿家长观看宣传营养包作用和食用方法的动漫宣传片。
3.宣传海报。
应当在项目县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适宜地点和位置张贴宣传海报,张贴地点应当是儿童家长经常经过且易驻足的地方,光线明亮,高低合适,海报前面和周围无遮挡物。
张贴数量以连续张贴3张为宜。
(二)健康教育活动1.面对面咨询指导。
乡村医生为婴幼儿提供健康体检、疫苗接种等服务时,运用培训课学到的知识和健康教育技巧,结合营养包使用手册,面对面向婴幼儿家长传播科学喂养和预防婴幼儿低体重、生长迟缓、贫血的知识,解答家长婴幼儿喂养、营养包服用等方面的疑问,鼓励家长克服困难坚持按要求给孩子服用营养包。
项目期间对每个儿童家长至少进行一次咨询与指导。
2.健康讲座。
因地制宜举办婴幼儿健康讲座,由村妇代会主任组织,村医配合,向婴幼儿家长宣传科学喂养和预防营养不良、贫血的知识,可以与早期家庭教育指导结合进行。
八、培训开展逐级培训,培训对象为县卫生部门、妇联部门负责人、妇幼保健机构人员、乡妇幼专干和妇联干部、村医和村妇代会主任。
专业知识培训可参考使用国家级专家指导组开发的培训教材(培训教材在网站,各省(区、市)自行下载、印刷、使用)。
(一)培训内容1.项目管理:重点掌握项目的组织管理、确定营养包发放人群、计算营养包需求量、营养包发放与接收管理程序、儿童领取和服用营养包的情况等信息收集与汇总方法、档案管理要求。
2.专业知识(1)婴幼儿科学喂养及基本的营养与健康知识及技能,特别是如何利用当地的食物资源给不同年龄段婴幼儿制作科学合理的膳食;婴幼儿营养不良和贫血的预防和治疗等。
(2)基本的健康教育方法,包括利用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渠道积极开展营养与健康教育的方法、向儿童家长进行喂养咨询与指导的沟通技巧等。
(二)培训要求培训工作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妇联组织配合,项目实施期间,项目省(区、市)至少组织 1次县级培训班,项目县至少组织2次全县项目相关人员培训班。
每期培训均要求保留培训的基本资料,包括培训通知、培训班日程、班前和班后问卷、培训班总结、学员名单及现场照片。
为了提高培训质量,每期培训结束时应收集学员的反馈信息,包括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培训班的安排及建议等,认真总结学员建议,及时调整下一次培训内容与方法。
九、督导和评估省(区、市)级项目领导小组每年对项目县进行1-2次督导评估。
督导和评估营养包发放机制、营养包食用的依从性、乡村医生有关婴幼儿营养和喂养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儿童家长喂养知识及行为的改变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确保营养包发放、健康教育和人员培训等工作落实到位,积极探索营养包发放的激励机制,促进儿童营养改善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十、信息管理县级项目管理办公室按省级要求将营养包发放统计表(附件4)上报省级项目管理办公室,省级项目管理办公室于每季度第一个月5日前,将上一季度本省(区、市)营养包发放数量(盒)、发放人数分月上报至国家级项目管理办公室。
每年1月15日前和7月15日前分别将本省(区、市)营养包发放和服用汇总信息及项目培训、健康教育、社会宣传和督导等工作进展报告上报至国家级项目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