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年备战中考化学易错题汇编-综合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历年备战中考化学易错题汇编-综合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1.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 b__________;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MnO2)混合物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请写出上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_____作用。

(2)如果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用装置C收集氧气,实验完毕后应先将___________。

(3)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也可以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该方法制取氧气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相比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4)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取O2,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①制取O2的质量是________g;②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分数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答案】铁架台 A 催化导气管撤出水面节约能源、装置简单、安全易操作等 19.2 81.7%【解析】【分析】【详解】(1)据图可知仪器b是铁架台;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MnO2)混合物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选择装置A来制取,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如果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用装置C收集氧气,为防止受冷温度降低水回流炸裂试管,实验完毕后应先将导气管撤出水面;(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该方法制取氧气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相比优点是节约能源、装置简单,安全易操作等;(4)①生成氧气的质量为:60g-40.8g=19.2g;②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为x ,x=49g,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分数:=81.7%。

2.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

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

试回答:(1)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图二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_____。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

【答案】减小 B 3.65%【解析】(1)根据溶液pH的变化分析解答;(2)根据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分析解答;(3)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1)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2) 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最多,溶液的温度最高,所以图二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B;(3)由图像可知,酸碱恰好中和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是20g。

设20 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40 36.520 g×4% x20g4400=36.5xx=0.73 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73g20g×100%=3.65%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

3.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等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化合反应发生后,生成物肯定不会是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2)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1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 p点所示溶液为碱性B n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C m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HClD 该图所对应操作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3)沾有浓氨水的棉棒放在浓盐酸瓶口为什么有白烟生成:_____。

(4)图2装置可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

①A装置的作用是_____。

②C装置玻璃管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

③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现有73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和127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答案】单质 D 浓氨水、浓盐酸均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和氯化氢相遇生成氯化铵固体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干扰后续实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CO+Fe2O3高温2Fe+3CO2↑ 5.85%【解析】【分析】【详解】(1)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生成不可能是单质。

(2)A、p点所示溶液的pH大于7,所以溶液为碱性,正确;B、n点所示溶液的pH等于7,溶液显中性,说明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正确;C、m点所示溶液的pH小于7,说明氢氧化钠不足,盐酸有剩余,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HCl,正确;D、实验过程中,开始时溶液显酸性,随着滴入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逐渐变为碱性,该图中pH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7,然后大于7,所以对应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滴入盐酸中,错误。

故选D。

(3)浓氨水、浓盐酸均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和氯化氢相遇生成氯化铵固体,即有白烟生成。

(4)①混合气体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除去二氧化碳,防止二氧化碳对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产物二氧化碳的干扰。

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有白色沉淀产生。

③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B装置中发生的反应为3CO+Fe2O3高温2Fe+3CO2↑。

(5)盐酸中HCl的质量为73 g×10%=7.3 g;设反应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x2NaOH+HCl=NaCl+H O36.558.57.3g x36.558.5=7.3g xx=11.7 g所以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7g100%=5.85% 73g+127g。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85%。

4.用“氨碱法”制得的纯碱中通常含有一些氯化钠。

下列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测定碳酸钠质量分数的实验,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问题:(1)溶液M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2)滴加氯化钙应“过量”,否则会使测定的结果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3)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写出解题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答案】(1)NaCl、CaCl2(2)偏小(3)96.4%【解析】(1)纯碱中含有氯化钠,加入氯化钙后,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由于滴加氯化钙应“过量”,所以溶液M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钙;(2)如果滴加氯化钙不“过量”,则可能不会将碳酸钠完全反应掉,生成的沉淀的质量偏小,计算所得的碳酸钠的质量偏小,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小;(3)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Na2CO3+CaCl2=CaCO3↓+2NaCl106 100x 20g10610020x gx=21.2g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1.222gg×100%=96.4%答: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96.4%。

5.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等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复分解反应发生后,生成物肯定不会是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2)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1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m点所示溶液为碱性b.n点所示溶液中加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c.p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NaOHd.该图所对应操作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3)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均会变稀,这是为什么?____(4)图2装置可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

①B装置玻璃管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

②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③实验结束后,若要确定A装置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请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提示:Na2CO3溶液呈碱性)____(5)现有73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和127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

【答案】单质C浓硫酸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水蒸气使溶剂增多,浓盐酸有挥发性,使溶质减小。

固体红色粉末逐渐变黑CO2+Ca(OH)2===CaCO3↓+H2O取少量,A装置中溶液少量放在试管中,加入过量(足量)CaCl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加入几滴酚酞。

若溶液变红,则溶质为Na2CO3和NaOH,若溶液没有变成红色则溶质为Na2CO3 5.85%【解析】(1)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生成不可能是单质;(2)a、m点所示溶液的pH值小于7,所以溶液为酸性,错误;b、n点所示溶液的pH值等于7,所以溶液中加紫色石蕊溶液,颜色不变,错误;c、p点所示溶液的pH值大于7,说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NaOH,正确;d、实验过程中,开始时溶液显酸性,随着滴入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逐渐变为碱性,该图中pH值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7,然后大于7,所以所对应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滴入盐酸中,错误。

故选c;(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水蒸气,溶剂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质质量逐渐减小,导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4)①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B装置玻璃管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固体粉末由红色逐渐变为黑色;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C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③取少量,A装置中溶液少量放在试管中,加入过量(足量)CaCl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加入几滴酚酞。

若溶液变红,则溶质为Na2CO3和NaOH,若溶液没有变成红色则溶质为Na2CO3;(5)盐酸中HCl的质量为73g×10%=7.3g;设反应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x.NaOH+HCl=NaCl+H2O36.5 58.57.3g x36.558.57.3g x=,解得x=11.7g以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7g100% 5.85% 73g+127g⨯=。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85%。

6.某同学为测定12g含杂质的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利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氢气,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有关的实验探究(提示:3H2+Fe2O3高温2Fe+3H2O杂质不参加反应,假定每步均完全反应或吸收).请回答有关问题:得到如下数据:装置B C(1)请计算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步骤,计算结果精确到0.l%)_______(2)该实验还可测定组成水的各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请用表中实验数据列式表示出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用化简);若玻璃管中的氧化铁没有完全反应,则求得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会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66.7% [(286.9g﹣284.2g)﹣(86.3g﹣83.9g)]:(86.3g﹣83.9g)不变【解析】【分析】【详解】(1)C装置为浓硫酸,吸收反应生成的水,故C装置增加的重量就是生成的水的质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根据水的质量求出氧化铁的质量,然后计算出氧化铁的质量分数.生成水的质量为286.9g﹣284.2g=2.7g设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X22323H+Fe O2Fe+3H O16054x 2.7g高温160x=54 2.7gx=8g则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g100%66.7% 12g⨯≈;(2)根据B装置中减少的质量为氧元素的质量,即86.3g﹣83.9g,又根据C装置中增加的质量为水的质量,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水的质量减去氧元素的质量就是氢元素的质量,即(286.9g﹣284.2g)﹣(86.3g﹣83.9g),故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86.9g﹣284.2g)﹣(86.3g﹣83.9g)]:(86.3g﹣83.9g);因为物质的组成是一定的,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一定的,故即使玻璃管中的氧化铁没有完全反应,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不变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