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西医保健风行一首十要穴保健歌,几千年以来为人类所应用,不花钱,能治病,人人能够入手,无反作用。
“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能够加强抗病才能,进步人体免疫性能。
三里内关穴,胸腹中妙诀。
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
腰背疼相连,殷门昆仑穴。
头项若有病,后溪并风池。
膝前兼胸胁,环跳与阳陵。
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
一、风池穴取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凸起处。
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会穴。
办法:1、先将右手拇指与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使劲一捏一松25下;2、换左手捏拿风池25下;3、双手两拇指分按两风池,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使劲揉捻旋转各50下。
二、曲池穴取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屈肘成直角时在纹外端凸起处,掌心向内取穴。
)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
办法:1、用右手食指按压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窝底曲池对面),拇、食两指同时使劲捏捻50下;2、换左手拇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三、内关穴取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手少阴心包经络穴。
办法:1、用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食指托住外关穴(在腕关节背侧,与内关绝对)。
两指同时按压,一捏一松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内关50下。
2、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手内关50下;换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内关50下。
四、合谷穴取穴:在手背,第1、2(拇、食指)掌骨之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办法: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捏拿左手合谷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五、后溪穴取穴: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骨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办法:1、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拇指在左手掌上,食指在左手背,两指同时使劲掐捏捻揉左手后溪50下;换左手掐捏捻揉右手后溪50下。
2、两手握拳,拳心朝上,两后溪对敲50下。
六、环跳穴取穴: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教训取穴:侧卧屈股,术者以拇指掌指关节横纹压在大转子凸点上,指头指向脊椎,拇指尖之处是穴。
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会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办法:1、脱去外衣留内衣,两手握拳,手心向内,两拳同时捶打两侧环跳各50下。
七、足三里穴取穴:正坐屈膝垂足,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足阳明胃经合穴,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办法:1、衣着内衣正坐,双腿屈膝,用两手拇指别离按压在两腿足三里上,余四指并拢扶住小腿肚,两拇指同时使劲按揉50下。
2、双掌同时拍打两腿足三里50下。
足三里是降虚火、定神志、强健保健的要穴。
八、殷门穴取穴:在大腿前面,当承扶与委中连线上(臀横纹至膕横纹正中连线上),承扶下6寸。
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办法:1、脱去外衣留内衣,正坐床上或椅凳上,用两手拇、食指岔开,同时捏拿两殷门各50下。
2、两手掌别离按两腿殷门,同时高低摩擦50下。
九、阳陵泉穴取穴:在小腿外侧,当膝下腓骨头前下方凸起处。
足少阳胆经合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八会穴中的筋会穴。
办法:1、用两手拇指按压在两腿阳陵泉上,其他四指并拢托住小腿肚,同时使劲揉捻50下。
2、两手掌分按劣行━外侧,同时使劲拍打各50下。
十、昆仑穴取穴:在足部外踝前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凸起处。
足太阳膀胱经腧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
办法:1、用右手拇、食指岔开,食指按住右足昆仑穴,拇指按在右足内踝下照海穴上,拇食指同时使劲捏拿50下;换左手捏拿左足昆仑穴50下。
2、两拇指分按两足昆仑穴同时揉捻50下。
人体八大根本穴位长命穴足三里足三里是人体长命第一大穴,位于膝眼下4横指再向外旁开1横指。
它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而胃经多气多血,安慰胃经的合穴能够补益全身气血。
“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即用艾草熏灸足三里使之发泡,能够显著晋升人体免疫力。
三阴交在内踝尖上方3寸处,将我的手指并拢放在内踝上,小指贴在内踝尖上,食指上贴近胫骨的地位就是三阴交穴。
三阴交望文生义,就是三条阴经交会的穴位,即肝经、肾经与脾经交会处,常常按摩三阴交穴,可能起到调理肝脾肾三脏的成果。
散热去疼的尺泽穴手心朝上,尺泽穴位于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凸起处。
这个穴位的次要作用是泻热。
因而关于肺经热惹起的咳嗽气喘、胸部胀疼等病症是无效的。
此外,由于尺泽穴靠近肱二头肌的肌腱,而肱二头肌作用是屈肘,因而此穴也可能缓解和医治肘关节的痉挛。
保健心脏的内关穴伸开手臂,掌心向上。
而后握拳并抬起手段,能够看到手臂两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段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
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疼等作用,因而常常成为西医治疗心脏零碎疾病以及胃肠不舒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
由于内关穴非常好找,所以能够作为日常按揉的穴位,无论是走路还是闭目养神,都能够操作,关于调理心律反常有良好作用。
须要留神的是,按揉此穴不用太鼎力气,略微有酸胀感即可。
避免失眠的神门穴神门穴位于手段内侧(掌心一侧),小指延长至手段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是针灸常常取用的穴位之一。
关于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非常好的保健作用。
因而,只有想起来,咱们都能够用手指按揉此穴,力气不须要太大,也不用谋求酸胀感。
难受腰背的委中穴屈腿时,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的地位呈现横纹,而横纹的中点处即是委中穴。
在针灸的“四总穴歌”里提到“腰背委中求”,可见,委中是医治腰背病症的要穴。
关于委中应采取点按的办法,一点一放,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
这样做不只能够治腰疼,还能无效解除腿部的酸麻和疼疼,对一些下肢疾病都有非常好的保健护理作用。
补血养肝的血海穴血海位于大腿内侧,麻烦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呈现一个凸起上来的中央,在凸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触下来,顶端即是血海穴。
现代,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中央就能够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因而用它来医治体内淤血的病症。
它不只能祛淤血,还能促生新血,因而才给它起名叫“血海”。
加强胃能源善待天枢穴天枢是胃经上的一大要穴。
位于肚脐旁2寸处,与肚脐同处于一条程度直线上,前后各有一穴。
天枢是大肠的“募穴”。
所谓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脏六腑之气的胸腹部穴位。
由于与脏腑是“近邻”,所以内外的病邪进犯,天枢都会呈现异样反馈,起着脏腑疾病“信号灯”的作用。
从地位上看,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因而对此穴的按揉,必定会促成肠道的良性蠕动,加强胃能源。
八大最平安的穴位统治众病照海穴——辞别咽疼和失眠的强肾降火妙穴申脉穴——体恤身寒多病者的纯阳大药内关穴——关上心结,养颜养心的漂亮穴外关穴——霎时复原听力的“聪耳神穴”列缺穴——专治落枕、偏头疼的随身医师后溪穴——统治所有颈肩腰椎病的奇效大穴公孙穴——摆平疼经和脾胃疾患的第一温阳大穴临泣穴——毕生守护身材少阳之气的“小柴胡汤”回答1:百会、大椎、合谷、内关、长强、三阴交、百会、大椎、合谷、内关、长强、三阴交、足三里、至阴三里、至阴八个穴位,八个穴位里的总纲是足三里、三阴交,这两个穴位是总管。
针灸疗法的穴位只讲人体的能量运行。
这个穴位和药膏相同只是讲的内部的运动,动起来就活,活就治病;“一内一外兼具调,关键时刻一点动。
” “百会三里合谷通,长强内关大椎行,三阴交针通至阴,八穴运用公转通”这八个穴位的关键是调和人体的公转。
1.至阴 1.至阴至阴穴取穴位置: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约 0.1 寸。
传统医学认为:至阴是足太阳膀胱经五输穴中的井穴,属金,是肾经脉气始接之处,主治头疼、目疼、目黄泪出。
空间医学认为:至阴穴能够疏通胸部的能量,是隔膜以上能量的开口,是解决胸水(胸腹水)的主要穴位,是治疗食道癌,肺癌等各种癌症的主要穴位。
解说:至阴,乃是至阳之开口,至阴开口,泻至阳之闷热。
动至阳之能量,胸乃至阳之居地。
动其至阴,至阳直起升腾,故解胸中烦闷,化淤积,破水气,治胸水,肺癌,食道癌的最合适选穴,立竿见影。
“至阴穴下通胸中,胸中积气淤水消”这样就有利于解决胸水的问题,胸水是癌症的一大难关,解决至阴为题,能通胸中一些积气淤水都能消除,是针灸的原理,“手点至阴心肺动”。
2.三阴交 2.三阴交三阴交取穴位置:在脚内踝骨尖上 3 寸,胫骨后缘。
传统医学认为:三阴交是脾、肝、肾、三经的交会穴。
脾主运化而统血,肝主疏泄而藏血,肾主水而藏精,故三阴交统治与精血有关的生殖方面的疾病。
三阴交为足三阴交会穴,主运化包括运化水湿,肾主水,肝主宗筋,与肾皆归下焦,与人体谁也代谢有密切关系,故治泌尿方面疾病。
可治肠鸣、腹疼、腹泻、食不消化。
空间医学认为:三阴交是三阴经的开口,疏通外焦(太阳)区域,医治阴病,泻阴中之实,阴中之结,使能量下行,是治疗妇科病的首选。
解说:三阴交,乃诸阴之出口,泻阴中之实,阴中之结。
故治妇科之主穴,泻胞内,能量向外。
泻胞内者,三阴交。
泻胞内者,百会。
一上一下。
“三阴交下通巨阳,阴病阳行妙无穷”三阴交下是通三阴的口,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是开三阴经的口,治病就是找疾病的出口,而开了以后通太阳区,阴病阳治,阳病阴治,实际上是阴阳双调,阴病阳行妙无穷。
3、足三里空间医学足三里取穴位置:犊鼻穴下 3 下,胫骨前脊外一横指处。
比有些简单的取穴方法就是:用一只手的掌心按准膝盖的顶部,五指朝下,中指下伸的顶端,向外一横指即是。
书生传统医学认为: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五输穴之合穴,属土,又为胃的下合穴。
为治疗胃肠疾病之重要穴位。
凡消化或运动方面的病症如胃病、腹疼、呕吐、吐酸、腹泻、痢疾、呃逆、牙疼、腰腿疼、转筋配合足三里扪按有加强疗效作用。
空间医学认为:足三里是三焦能量的下开口,疏散三焦的能量,治疗三焦的各种疾病。
解说:三里者,为疏通三焦下行至足,为下行开口。
合谷乃上行开口此乃一上一下。
“三里助通公转走,阴阳调和人人行”足三里是强壮穴,因为它能使三焦,而向下开口,所以人人可以不可以用。
足三里是人身强壮要穴,古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开”之说。
4、合谷合谷穴取穴位置:手背第一、第二掌骨之间,约当第二掌骨横侧中点处。
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 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
传统医学认为: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
阳明经循行于人身之前,手阳明从手上行止于头面部,故合谷穴能治头面五官疾病如头疼,鼻,眼,耳,口齿病症,口眼歪斜是阳明经筋拘所致,合谷对此症尤为有效,故有“面口合谷收” 的名句。
大肠与肺经相表里,故合谷穴又能止咳嗽哮喘。
空间医学认为:合谷穴能够使中下焦能量越隔膜上行,可以不可以疏散胃气,是脾能量的上行出口,能量可以不可以直接冲头部。
解说:合谷者,动脾之能量,使脾之能量上行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