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故乡》运用了对比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二十年前后故乡的巨大变化。
B.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德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C. 《孤独之旅》高度赞扬了杜小康在生活上能吃苦,在精神上能耐住寂寞的顽强毅力。
D.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答案】 B【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的积累。
B项的“ 作者莫泊桑,是德国作家”错误。
莫泊桑是法国作家。
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做此题时,学生应该认真读题,核实各个选项的表述的正确与否。
找出错误。
要求学生平时要多记忆多积累一些文学文化常识,包括名篇的作家作品以及作品的内容都要有了解。
多读多看课外书籍,对课内名篇都要有深刻的理解。
2.对下面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会抗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 这是一首豪放词,“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B. 在上片,作者实际上已经绘制成他的“太守出猎图”。
起句陡兀,用“狂”字笼罩全篇,抒写胸中雄健豪放之气。
C. 这首词下片借历史典故委婉地表达了希望像冯唐一样得到朝廷重用,希望皇帝能早日委派自己为国杀敌。
D. 词中运用“发、牵、擎、卷、射、挽、望”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生动形象,姿态横生,气势恢宏。
【答案】 C【解析】【分析】C项错误,下片的典故“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表达的是词人希望朝廷能够像派冯唐赦魏尚一样得到朝廷的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理解。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
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这两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范仲淹、欧阳修,他们都是宋代的文学家。
B. 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故乡》《社戏》等。
C. “四书”指的是《论语》《大学》《庄子》《孟子》。
D. 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答案】 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四书”指的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
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说”在古代是一种文体,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议论说道理;也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
如韩愈的《马说》,周敦顾的《爱莲说)。
B.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人称山中宰相。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C. 雨果,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
D. 《论语》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由孔子弟子编纂而成,共20篇,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答案】 D【解析】【分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把握。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5.对下面三幅书法作品使用字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楷书草书行书B. 行书楷书草书C. 行书草书楷书D. 草书行书楷书【答案】 B【解析】【分析】A.东晋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兰亭序》,王羲之以行书著名;B.唐朝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多宝塔碑》,颜真卿以楷书见长;C.唐朝怀素的草书作品《自叙帖》,怀素以草书著名。
三幅作品分别属于行书、楷书、草书,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书法鉴赏。
答题时应注意,调动平时相关的书法知识的积累,根据书法家的主要风格,擅长的字体,著名作品,分析书法作品的字体特点,准确判断作答。
6.下列歇后语中的人物和情节与《水浒传》无关的一项是()A. 武松打虎——气概非凡B. 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C. 杨志卖刀——忍痛割爱D. 鲁提辖去当和尚——半路出家【答案】 B【解析】【分析】B项,刘备和孔明是三国时期人物,属于《三国演义》人物,和《水浒传》无关。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
答题时应注意,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7.词,又称长短句,最初是伴曲而唱的。
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
词牌名即由此而来,阅读下面这首苏轼的词,你认为最适合做这首词的词牌名的一项是()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A. 沁园春B. 水调歌头C. 行香子D. 丑奴儿(采桑子)【答案】 C【解析】【分析】此题最简单的解答方法就是根据节奏来确定,A.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第三句“万里雪飘”是四个字;B.苏轼的《水调歌头1明月几时有》首句就是“明月几时有”是五个字;C.这是苏轼的行香子(一叶舟轻);D.欧阳修的《采桑子》第一句“轻舟短棹西湖好”是七个字。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有关词的文学常识。
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等,平时学习时多积累一些诗词,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8.下面对名著及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被鲁迅称为神魔小说,林庚称为童心之作的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西游记》。
B. 江姐,许云峰,齐晓轩,刘思扬,小萝卜头都是长篇小说《红岩》中的人物。
C. 宋代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 清代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通过贯穿全文的主人公范进的故事,抨击了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
【答案】 D【解析】【分析】D.分析有误,应该是没有贯穿全书的人物,通过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9.请从下列选项中找出越剧的代表剧目。
()A. 《牡丹亭·游园》B. 《霸王别姬》C. 《梁山伯与祝英台》D. 《牛郎织女》【答案】 C【解析】【分析】A.《牡丹亭·游园》是昆曲;B.《霸王别姬》是京剧;C.《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越剧;D.《牛郎织女》是黄梅戏。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戏曲剧种的把握。
注意把握选项句中名称,找出越剧的代表剧目。
10.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常识及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文学作品中祖母形象往往光彩照人。
《童年的朋友》中外祖母把“我”从黑暗中叫醒,领向光明;《月迹》中的奶奶是一位高明的教育家,不断把孩子心灵带进新的高尚境地。
B. 寓言给人启迪。
《黔之驴》告诉人们,不能被貌似强大的东西吓到,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愚公移山》启示人们,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
C. 细节常常独具魅力。
《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脱下和穿上军大衣的细节,凸显了他的机智灵活、处变不惊;《百合花》中多次提到百合花被子,起到了前后呼应的作用。
D. 散文作为一种相对自由的文体,风格多种多样。
有的深沉冷峻,如鲁迅的《二十四孝图》;有的柔婉清丽,如郭沫若的《白鹭》;有的自然真挚,如巴金的《繁星》;……【答案】 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C项表述不正确,一“脱”一“穿”的细节,是为了遮掩刚才辱骂将军的心冷胆寒的心理,勾勒出这个狐假虎威、欺下媚上的沙皇走狗的丑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与辨析能力。
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
11.某校九年级开展“弘扬传统•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积累】请写出一句与父爱、母爱有关的名言、俗语或两句前后连贯的古诗。
(2)【探究】阅读下面材料,并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下面是中央电视台一则公益广告的截图材料二:“父母最想要的是什么?”“最让父母伤心的话是什么”某寻媒体对5家七大规模养老院进行调查发现,92%的老人最想要的是跟儿女团聚,“你别管我”这句话是最让父母伤心。
(3)【拓展】通过参与这次“弘扬传统•孝敬父母”的活动,你将用哪些具体行动回报父母呢?(写出二点)【答案】(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2)父母对孩子无限付出爱;孩子没有完全认识父母的苦心;父母对子女的期待仅是希望得以团聚。
(3)在家孝顺父母,不跟父母顶嘴;主动做家务;主动跟父母交流,多加沟通。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名言、俗语、古诗的积累。
解答本题,学生主要靠平时的积累,注意作答案的名言、俗语、古诗应该是与父爱、母爱有关,学生可以选择课内的诗句名言,也可以选择课外自己熟悉的名言、俗、语古诗。
(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材料一中四幅画面告诉我们:子女的幸福就是父母的幸福,我们不能让父母走在永远等待幸福的路上;材料二告诉我们:老人最想要的是跟儿女团聚,“你别管我”这句话最让父母伤心。
根据上述分析,学生可以总结出答案。
(3)本题考查感悟和启示。
解答本题,学生需要紧扣“弘扬传统•孝敬父母”的主题,并结合自身的实际谈出具体的回报行动,像在家孝顺父母,不跟父母顶嘴;主动做家务;主动跟父母交流,多加沟通等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