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高层建筑结构》大作业
学习中心:
姓名:
学号:
题目二:底部剪力法计算题
钢筋混凝土 4 层框架经质量集中后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各层高均为4m,集中于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别为: G1 435kN ,G2 440kN ,G3 430kN ,G4380kN 。
结构阻尼比0.05 ,自振周期为 T10.383s ,Ⅰ1类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
按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时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地震剪力。
G4380kN
G3430kN
G2440kN
G1435kN
( a)计算简图
解:
(1)计算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G eq0.85 G 0.85 G1G2G3G4
0.85 380 430 440435
1432.25kN
(2)计算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
F EK1
G eq0.139 5997.6833.7kN
(3)计算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1.4T g 1.4 0.40 5.6s T10.467s 故,不需考虑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
用,即n0 。
(4)计算各楼层水平地震作用(如下图所示)
G i H i 1
n F
EK 分别计算各楼层水平地震作用,如
根据公式 F in
G j H j
j 1
下:
F1 270 9.8 3.5 833.7 166.7kN 270 9.8 3.5 270 9.8 7 180 9.8 10.5
F2 270 9.8 7.0 833.7 333.5kN 270 9.8 3.5 270 9.8 7 180 9.8 10.5
F3 270 9.8 10.5 833.7 333.5kN 270 9.8 3.5 270 9.8 7 180 9.8 10.5
(5)计算各楼层的层间地震剪力(如下图所示)
V1 F1 F2 F3 833.7kN
V2F2F3667.0kN
V3F3333.5kN
题目三: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有哪些方法?适用于什么样的建筑物?
答: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方法分为反应谱底部剪力法和反应谱振型分解法。
反应谱底部剪力法只考虑结构的基本振型,适用于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适用于较高的建筑,高振型影响比较大,一般高层建筑都
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考虑多个振型的组合;因结构计算模型分为水平结构和空间结构,振型组合主要有平面结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