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建议书

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建议书

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建议书篇一: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议书我村适龄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田大面积闲置、荒芜,造成优质耕地的退化,为了扼制该现象的进一步加剧,有效利用好耕地、发展农村经济,必须对传统的农业经济形态进行调整,深化改革传统农业经济的道路是致力于生态农业、绿色养殖业、旅游观光,农产品深加工的推广与发展。

我村本着自身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劳动力情况,经一段时间的市场调查,反复研究特编制了发展生态农业项目的建议书。

一、项目内容1、项目背景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农业产业空心化,农村经济愈发萧条,上至国务院,下到我区我乡均要求发展好农村经济,深化农业经济形态的改革,保证13亿人口以食为天的根本,从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项目名称某某村生态农业产业观光园3、项目承办单位某某乡某某村以村委会组织、统筹、村民出耕地,即村民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对外招商引资,具体承办单位待定。

4、项目主管部门某某乡某某村(暂定)5、项目拟建地某某乡某某村一社和二社,即从杨家湾到祝家扁6、项目建设单位待定7、项目建设周期三年二、项目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XX-11-214、《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农发[XX]2号)5、某某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实施办法XX-03-096、《某某市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办法》XX-11-23三、项目规划1、项目规模本村约三千亩土地整体规划,打造成集生态农业、绿色养殖、系列农产品深加工、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新型优美乡村,总投资约5亿元。

2、建设内容○1生态农业○2绿色养殖业○3农副产品深加工工厂○4乡村农家风味美食街,以当地农户自建,统一规划,特色经营的农家乐为主要业态。

○5生鲜农产品采购基地○6年货特供基地○7农业、畜牧体验式旅游及品鲜基地○8野炊基地○9户外拓展基地四、项目的区位优势1、地理优势某某村紧邻某某乡场镇西侧,距镇中心仅1公里,到恩阳新区约10公里。

省道恩玉路从我村境内通过,距恩阳机场仅三公里。

南下巴渝、巴南高速,东进亦有巴万、巴陕高速,西与巴唐高速相连,北与巴广高速相邻,到以上高速路入口均不超过15公里,交通四通八达,物流快捷方便。

2、经济优势我村位于成都、重庆、西安三大城市区域中心,到此三地均约300公里路程,三小时即到达我地。

辐射该三地消费人口约1.5亿人,在西部大开发之下,此区域经济较发达,是优质的生态农副产品消费区。

3、环境优势我村全境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7.5℃,无霜期291天,平均日照1460小时,年均降雨量1050mm,水资源丰富。

农作物常年以种植果蔬、小麦、水稻、玉米、红苕为主,养殖以牛、羊、鸡、鸭、鱼为主体。

耕地面积1650亩,林地面积3850亩,土地肥沃,适宜耕种。

4、劳动力优势我村由于距场镇较近,本村村民978人,适龄劳动力500余人,4个农业合作社,262户人口。

因此我村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毗邻农副产品主要的城市消费群,适宜生鲜、优质的农副产品集中上市。

五、项目的必要性农业产业的空心化急需改变,这也是国家和地方政府三申五令强调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向机械化、规模化、集体化(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建议书)方向发展。

生态农业结合观光旅游业农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一方面拓宽了我地旅游业的广度,为旅游活动增添了新景观,有助于生态保护和环境优化,使环境恢复魅力,永保秀丽,另一方面深化了传统农业的产业结构,使农业发展内容元素多样化,充满活力。

开拓了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增加了农副产品的农业附加值,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的转变,是振兴农村经济,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措施。

围绕建设优美乡村,面向旅游大市场,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通过生态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引导和推动了我村乃至我乡农业结构的调整。

六、项目的前景生态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

近篇二:农业物流园项目建议书XX农产品物流园项目项目建议书编制单位:XXXX投资集团二0一五年十月二十八日第一部分项目概要一、项目名称:中国-XX现代农业商贸物流城项目二、项目拟建地址:XX市XX经济开发区三、项目建设单位:XXXX投资集团XXXX投资集团旗下设有九大全母子公司:XXXX......开发有限公司.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股东关联体系的资源优势,整合上下相关行业,开展以项目投资、房产开发、园林创意设计施工、企业策划、企业并购、投资基金管理、项目融资及资产管理为重点的投资管理和资产管理业务,开创投资集团发展的新模式。

四、编制依据(1)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3)国务院《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4)国家六部委《关于加快农副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的若干意见》(5)《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发展纲要》(6)《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7)《XX市城市总体规划》五、编制原则1、认真执行国家、行业有关农副产品加工、检验、包装、标志、运输、贮藏及卫生等标准的规定;2、选址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合理布局,有足够的建设用地,并有一定的发展余地;3、总平面布置满足农副产品物流的有关要求和符合安全、防火的有关规定,因地制宜进行合理布置,力求节约建设用地,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绿化;4、充分利用当地的社会协作条件,节约工程投资;5、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的有关规定,污染物的排放符合国家规定,减少对环境的影响;6、认真贯彻《消防法》和劳动部《关于职业卫生监察规定》的通知精神,采取切实防范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和员工的人身安全。

第二部分项目建设背景1、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文化,实现企业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系列化运作。

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强物流新技术开发利用,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

2、XX省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提供农产品加工能力,延长农业产业链条。

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坚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在现代农业产业化取得突破。

实施农业产业化“671”转型倍增计划,建设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

以大宗农产品产后初加工为重点,提升产后贮藏、保鲜、烘干、分级、包装等技术研发和装备水平,促进农产品产地加工业新发展。

3、XX市农业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以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紧紧抓住推进“两型城市”建设和实施“一主两翼”战略的历史性机遇,抓项目、树品牌、促发展,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再上新台阶,使我市农业产业化水平和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

4、"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推进物流服务社会化和专业化;提高物流标准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

将根据市场需求、资源环境、交通条件、区域规划等因素,重点建设一批物流节点城市,优化物流业的区域布局,这给XX市潘集区提供了发展契机。

加快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尽快改变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高、市场秩序混乱的状况,建立顺畅高效、便捷安全的农产品流通体系,逐步取消露天摊档式农贸市场。

积极鼓励和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直接配送至采购方,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的产销联盟。

第三部分项目建设必要性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区域物流中心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完善农村流通体系,推进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与改造,促进农副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完善鲜活农副产品“绿色通道”网络,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

二、降低农副产品配送成本,发展现代物流农副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存在包装难、装卸难、运输难、仓储难等问题,物流技术要求较高,比如水产品的冷冻运输,分割肉的冷藏运输,牛奶等制品的恒温运输等等。

“新鲜”是农副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由于鲜活农副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大大限制了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因此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要求。

我国农副产品物流业由于起步较晚,以分散的小农经济为主,重生产、轻流通,在我国建立生鲜农副产品供应链非常困难,环节过多、成本高、损耗大,找不到大的供应商,致使一些农副产品的进出口物流还必须达到标准,影响了农民出口贸易。

目前,我国农副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副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失很大。

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达25%―3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

篇三:农业项目建议书农业项目建议书项目名称:农业项目建议书申报单位:xxx联系人:xxx电话:xxx传真:xxx编写时间:xxx主管部门:xxx撰稿单位: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撰稿时间:XX年9月2日第一章、项目总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不仅对玉米的认识也在逐步提高。

在八十年代以前,玉米主要是进入家庭的粗杂粮。

八十年代中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物的要求已不仅满足于充饥,而且对食物结构和营养状况有了更高的要求,对肉、蛋、奶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大,工业化,产业化的养殖业蓬勃发展,使玉米以家庭直接食用的角色转变为饲料工业最主要的原料,通过饲养业最终以肉、蛋、奶及水产品的形式回到人们的餐桌。

可以说,玉米对改善城乡人民的生活作出了巨大贡献。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人们对玉米深加工技术的发展,玉米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已成为农产品中最重要的可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造纸、纺织等多行业的工业原料。

第二章、项目建设意义目前,我国食用糖主要来源于甜菜的种植和加工,而淀粉糖是对淀粉深加工后获得的产品,淀粉生产原料主要来源于玉米,而玉米是我国农作物中的高产作物,比较甜菜亩产有着明显的优势,按照甜菜和玉米转换比例情况计算,生产每吨中等甜度的淀粉糖所用玉米种植面积占用土地比甜菜种植所占的土地节约2—3亩,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生产加工玉米为原料的淀粉糖,可以为国家节省有大量的土地资源,扩大其它作物的种植面积。

要确保5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的顺利实施,必须建立高糖、高淀粉的玉米生产基地,保证原料供应,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一体化生产,实现玉米的就地深加工增值,提高玉米资源的利用率和商品率,这不仅能极大地提高贫困山区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使农民达到增产又能增收,而且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促进了高效农业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