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汇付及托收案例

汇付及托收案例

一、预付货款对买方的风险案例名称:空头提单诈骗导致财货两空1、案情简介1977年,希腊货轮“LORD Baron”号,自新加坡装伪造了一张载20,000吨糖的提单向银行结汇,拿到款走了。

而索马里政府就心安理得等侯着心目中的20,000吨糖的到来,但当船抵港后发觉只有500吨,一怒之下降罪于船东,没收了该轮,并把船长收监。

2、案例分析预付货款对进口商来说是不利的,因为进口商未收到货物,已经先垫款,将来如果货物不能收到或不能如期收到,或即使收到货物又有问题时,将遭受损失和承担风险。

此案例属于空头提单诈骗。

所谓的空头提单诈骗就是指货物根本不存在或者货物的装船数量远远不足信用证规定的量,而诈骗者用假造的足量提单会同其它单据一起先向银行结汇,待收到款后便溜之夭夭而开证申请人既付了款但又收不到或收不足货而只能望单兴叹。

许多国际骗子经常利用这一方法进行诈骗勾当,他们每每先与对方进行几次小额成交,待建立"信用。

后就来一次大的瞒骗“利用空头提单"的诈骗虽然受损失的大多是买方,但有时会泱及船方(特别是在货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在此案例中进口商在没有充分了解出口商资信的情况下,在货物运至目的港前就将货款汇给出口商,这种行为为出口商通过伪造假提单骗取进口商的货款提供了可能,最终导致进口商钱货两失。

3、案例启示进口商在进行结算时要谨慎使用预付货款的计算方式。

如果迫不得已采用此方式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少风险的产生:(1)充分的了解出口商及承运人的资信情况(2)附加一些不容易被假冒的检定文件,例如,由有名望的公证人或当地商会组织签发的检定证书或可规定只有驻当地使馆鉴证才能确定货物已如数装船等。

4、案例来源世贸论坛二、货到付款对出口商的风险案例名称:电汇诈骗案例1、案例简介:1998年3月18日,国内某外贸公司(卖方)与香港D商社(买方)签订了一份金额为10万美元的贸易合同,合同规定:由买方开出即期不可撤销的信用证向卖方付款。

但过了合同约定的开证日期仍未见买方开来信用证,卖方多次查询,对方才告知“因开证行与卖方银行并无业务代理关系,故此证己开往有代理关系的某地银行转交”此时,船期已到、因合同规定货物需直接运抵加拿大,而此航线每月只有一班船,若错过这一次船期,则要推迟至下一个月才能装船,这样,将造成利息和费用的损失。

这时,港商提出改用电汇方式把货款汇来,以促成该笔生意。

鉴于以上情况,卖方只好同意并要求对方提供汇款凭证传真件,确认后马上发货。

次日,港商便传来了银行的汇款凭证,卖方财务人员持该汇款传真件到银行核对签字无误后以为款项已汇出,便放心地安排装船。

但出运后10多天,卖方才发觉货款根本未到账,大呼上当。

原来,该港商资信甚差,经营作风恶劣,瞄准卖方急于销货的心理,先购买一张小额汇票,涂改后,再传真过来,冒充电汇凭证,蒙骗卖方,使其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

2、案例分析:本案例中本来是预定采用信用证的支付方式,这种方式对出口商较为有利,可是卖方在买方迟迟未开信用证,且对买方的资信没有仔细调查的情况下没有坚持采用信用证的支付方式,接受了进口商提出的采用电汇——这种有极大风险的支付方式。

而且卖方财务人员在收到修改后的电汇凭证后立即持该汇款传真件到银行核对,确定签字无误后以为款项已汇出,便马上安排装船,没有等款项完全到账,从而将预付货款变为了货到付款,又一次向高风险迈进。

总而言之,由于出口商的大意与急于争取客户导致了其重大损失。

3、案例启示:一笔交易双方按货到付款或赊销交易时,出口商面临着进口商收到货物后迟付或不付货款的风险。

这种结算方式相当于出口商给进口商提供了信用和资金融通,进口商没有承担任何风险,而出口商自己则面临着进口商经营作风不佳,迟迟不付货款,长期占压资金的风险,而且也可能因为货物已经掌握在进口商手中,出口商失去对其的制约,最终导致钱货两空,遭受巨大损失。

因而,出口商在对进口商的资信情况不了解的情况下应该尽量使用信用证这种支付方式。

如果一定要采用货到付款的汇付方式,可采用以下方式来降低风险:①投保出口信用险。

转嫁出口收汇风险。

②加强资信调查,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

③尽可能争取提高饥预付金额的比例。

④大单采取“分批发货、分批收汇”来降低收汇风险。

④采用海运方式4、案例来源浙江工业大学精品教程三、惯例风险案例名称:D/P方式下的惯例风险1、案情简介X月X日,国内A公司同南美客商B公司签订合同,由A公司向B公司出口货物一批,双方商定采用跟单托收结算方式了结贸易项下款项的结算。

A公司的托收行是Aa银行,南美代收行是Bb银行,具体付款方式是D/P90天。

但是到了规定的付款日,对方毫无付款的动静。

更有甚者,全部单据已由B公司承兑汇票后,由代收行Bb银行放单给B公司。

于是A公司在Aa银行的配合下,聘请了当地较有声望的律师对代收行Bb银行将D/P远期作为D/A方式承兑放单的责任向法院提出起诉。

当地法院以惯例为依据,主动请求我方撤诉,以调解方式解决该案例。

经过双方多次谈判,该案终以双方互相让步而得以妥善解决。

2、案例分析:托收方式是一种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结算方式,这种结算方式显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不利。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作为出口商的一方通过支付方式给予对方优惠来开拓市场、增加出口的做法本无可厚非,问题是在采用此种结算方式时,我们除了要了解客户的资信以外,还应掌握当地的习惯做法。

在此案例中《托收统一规则》与南美习惯做法是有抵触的,倘若使用该方式,根据《托收统一规则》,Bb银行必须在B公司90天付款后,才能将全套单据交付给B公司。

故Bb银行在B公司承兑汇票后即行放单的做法是违背《托收统一规则》的。

但从南美的习惯做法看,南美客商认为,托收方式既然是一种对进口商有利的结算方式,就应体现其优越性。

D/P远期本意是出口商给进口商的资金融通。

而现在的情况是货到南美后,若按D/P远期的做法,进口商既不能提货,又要承担因货压港而产生的滞迟费。

在此情况下,Bb银行在B公司承兑后放单给B公司的做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3、案例启示:1)在处理跟单托收业务时,原则上我们应严格遵守《托收统一规则》。

托收行在其托收指示中应明确表明按《托收统一规则》办理,这样即使当地习惯做法与《托收统一规则》存在抵触,仍可按《托收统一规则》办理。

2)另一种选择是尊重当地的习惯做法,如货运南美地区的托收业务,可采用D/P即期付款交单或D/A承兑交单的付款方式,避免使用D/P远期,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倘若非用D/P 远期不可,则远期的掌握应以从起运地到目的地运输所耗费的时间为准。

4、案例来源:中国贸易网四、国家风险案例名称:由于委内瑞拉外汇管制导致收汇失败1、案情简介中国出口企业X公司于2006年向委内瑞拉某大型电信运营商C公司出口10000台手机,价值200余万美元。

由于委内瑞拉外汇管理制度较为严格、复杂,为了获得支付货款所需的外汇,C公司随即向委内瑞拉外汇管理委员会(CADIVI)提出美元购汇申请,并取得相应的许可AAD。

2006年底,C公司根据已取得的购汇许可AAD,申请以美元支付到期货款时,恰逢委内瑞拉政府对C公司实行国有化,CADIVI以C企业需要审计为由,拒绝了C公司的购汇请求。

由于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X公司遂委托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信保)代为追讨欠款。

2、案例分析本案项下C企业对外支付美元涉及到委内瑞拉政府对进口付汇的管制。

目前全球仍有不少国家实行不同程度的外汇管制,其中对涉及进口付汇的管理规定也不尽相同。

像本案项下委内瑞拉的外汇管制就十分严格和复杂,出口企业X直至无法收汇之后才完全弄清楚该国的相关规定。

因此我国出口企业在向外汇管制国家出口之前,有必要充分了解该国的相关规定,做到心中有数,谨慎交易,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咨询我驻外经济商务参赞处我国驻外经济商务参赞处的网站上一般都有对该国经济或外汇外贸政策的介绍,出口企业可从这类网站上查询相关信息。

(二)充分利用中国信保等专业机构保障收汇安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作为保障出口商收汇风险的专业化公司,掌握了一些国家的外汇管制资料和外汇政策,出口企业可以向其咨询,借助中国信保丰富的“资料库”掌握相关信息。

此外,一旦出口企业因为进口国外汇管制而无法收汇,可以借助中国信保的专业力量减少和挽回损失。

本案项下,出口企业X就积极向中国信保提供了中间商、买方的详细信息,而中国信保也正是通过中间商敦促委内瑞拉的C企业完成外汇申购,最终成功追回全部欠款。

3、案例来源中国贸易金融网五、银行责任案例名称:代收行未完全执行托收指示的责任问题1、案情简介在一笔托收业务中,托收行在托收指示中规定:“DOCS TO BE RELEASED ONLY AGAINST ACCEPTANCE”以及“PAYMENT ON DUE DATE To BE GUARANTEED BY XX BANK(代收行)。

TESTED TLX TO THIS EFFECT REQUIRED.”代收行办理承兑交单后,向托收行寄出承兑通知书,明确指出“THE BILL ACCEPTED BY DRAWEE”,到期日为1994年9月13日。

不久,当托收行查询有关承兑情况时,代收行复电再次告知“DOCS HAVE BEEN ACCEPTED BY DRAWEE TO MATURE ON 940913”。

在上述承兑通知书及查询答复中,代收行均未表明担保付款,亦未发出承诺担保的电传;托收行亦未就此提出任何异议。

承兑汇票到期后,进口商拒付货款,代收行即向托收行发出拒付通知。

托收行认为托收指示中要求凭代收行到期付款的担保放单,而代收行已将单据放给付款人,因此要求立即付款。

代收行反驳道,放单是基于付款人的承兑,代收行根据国际商会第522号出版物没有担保到期付款的责任。

虽经多次交涉,此纠纷仍未得到解决。

2、案例分析1)本案争论的焦点是代收行未完全执行托收指示的责任问题。

托收行认为,根据国际法律一般原则,如代收行做不到托收行所要求的担保付款,应该回复托收行;至于未征求托收行意见便放单给付款人,则是严重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代收行应对此负责。

代收行强调,放单系根据URC522第11条承担责任,托收指示规定凭承兑放单,代收行正是在付款人承兑后才放单的;至于托收指示要求代收行担保,同时要求发加押电证实,而事实上代收行并未发出这样的电传,在有关的承兑通知书及函电中也仅仅明确通知托收行付款人已承兑,托收行却未提出任何异议,代收行因此认为自己未承担任何担保责任。

2)根据国际商会第522号出版物关于托收指示的规定,如果代收行不能遵守指示,应当回复托收行,而代收行却未这样做,只是在托收行查询单据下落时才告知仅凭承兑放单。

应该说,代收行在这一点上违反了URC522的规定。

相关主题